發新話題
打印

[認識疾病] 頸椎病分6種類型 最常見混和型

頸椎病分6種類型 最常見混和型

頸椎病分6種類型 最常見混和型

頸椎病算是一種文明病,初期常被忽視未就醫診治,最後常會引起頸部損傷。執業中醫師周大翔表示,頸椎病常分六種類型,臨床上最常見混和型,第一,頸型頸椎病,俗稱落枕型頸椎病,通常發生在頸椎病最初階段,主要由頸椎椎間關節、關節囊、韌帶、肌肉、肌腱及肌筋膜等受到過度刺激導致發炎。

臨床症狀表現通常伴隨上背部肌肉痠痛,向上延伸至頸後部位及後腦,嚴重時甚至漫延至頭頂及眼眶周圍痠脹疼痛,這類患者常見頸部偏歪、活動角度受限、頸椎及肩胛骨周圍肌肉緊繃等。

周醫師指出,第二,神經根型頸椎病,這類型頸椎病多由椎間盤退化、骨刺增生、頸椎關節及韌帶鬆動與錯位等,造成對頸神經根刺激或壓迫所引起,除了基本局部痠脹症狀之外,頭、頸、肩、臂、指產生疼痛及放射性麻脹,甚至出現感覺異常症狀,通常於夜間睡眠或晨起加重,病情常會反覆發作。

周大翔醫師指出,第三,椎動脈型頸椎病,發病與頭頸活動有關,這類型頸椎病主要影響椎動脈血液循環狀態,椎基底動脈負責大腦後五分之二血液供應,因此,椎動脈在頸椎病變時造成血流循環障礙,常會導致腦部供血不足,以致造成頭痛、眩暈、猝倒、視力障礙、耳鳴等症狀。第四,交感型頸椎病,主要是直接刺激或壓迫交感神經末梢,甚至通過頸脊神經病理反射,引起交感神經異常興奮或抑制造成交感神經症狀,也因症狀表現繁雜多樣化,頸部交感神經分布區域都會受影響。脊髓型頸椎病,這類型主要是椎管狹窄損害脊隨,病程緩慢進展,常見下肢遠端麻木、肌力下降、肌張力增加,伴隨大小便障礙。發病時症狀嚴重,症狀表現多為遠端以致容易誤診,一旦延誤診治恐致不可逆神經傷害。第六,混和型頸椎病,這是指上述兩種或兩種以上合併,這也是臨床上最常見頸椎病類型。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