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今日宣布解禁福島5縣食品,毒物專家顏宗海提醒,須留意輻射線殘留的問題(示意圖)。 圖
行政院今(8)日宣布,解禁日本福島5縣市食品,並以「3原則、3配套」措施把關。對此,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銫137、鍶90的半衰期約為30年,但福島核災至今才過11年,仍有風險疑慮,因此政府對於福島食品的把關相當重要。
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造成福島核電廠損毀,我國針對福島5個周邊的縣市、9大類食品採禁止輸入,至今全球僅剩我國及中國全面禁止福島食品。而行政院今日宣布,解禁千葉、福島、茨城、櫪木、群馬等5縣市食品,不過野生鳥獸肉、菇類及漉油菜仍不開放進口。
針對福島食品安全疑慮,顏宗海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
目前開放福島食品最需要留意的就是輻射線殘留的問題,其中銫137、鍶90的半衰期,分別為30年、29年,但福島核災至今才11年,所以還是有風險疑慮,政府必須落實把關措施,包括檢驗、產地確實標等,也建議民眾還是以購買台灣本地出產的農、漁、牧產品為主,若真要購買進口商品,一定要再三留意產品標示。
而台大毒理學研究所教授、腎臟科醫師姜至剛則指出,經日本高風險食品採樣,並評估國人因攝食輻射污染食品所導致癌症發生增加機率,各年齡層每人每年產生癌症增加風險僅億萬分之1,可視為風險極低。但監測日本進口食品時曾發現,部分非福島5縣生產的食品,卻被檢出輻射量超標,例如蕈菇類。因此以食品安全角度思考,我國管制措施應從目前的「地區管制」方式,轉變為針對容易超標的產品進行「高風險管制」,才是保障食安的較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