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社會] 七百條命消逝,張上淳卻如此輕描淡寫

七百條命消逝,張上淳卻如此輕描淡寫

新冠疫情造成全台七○六人死亡,死亡率高達四・六八%,較全球平均死亡率二・二%高出兩倍多。針對外界質疑台灣死亡率偏高與醫療不當有關,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說明,稱九成死者都有潛在疾病,平均年齡高達七十三歲,且不少案例是家屬「拒絕急救」,才造成死亡率偏高。張上淳的解釋,其實難以遮掩政府的失職,更無法讓社會大眾釋懷。

不可否認,患有慢性疾病的民眾一旦染疫,抵抗能力必然較差,死亡率也會較高。但一味把死因推給慢性病,未免太輕描淡寫,也過於推託責任。從五月中旬到六月中下旬的疫情高峰,台灣每天有十幾到卅幾人死亡,有猝死家中或防疫旅館,乃至突然路倒,許多人是死後才發現確診,或者住院當天即病逝。換言之,許多人根本連送醫治療的機會都沒有,甚至不知道自己染疫,這才是死亡率偏高的原因。以昨天為例,新增廿七確診,卻有十七死,這樣的比例豈是正常現象?

從這些過程,人們可以看到三個嚴重的行政破口,這是蔡政府和指揮中心難以推託的失職責任。第一,那麼多人生命瀕危卻不知自己染疫,應歸咎於指揮中心遲遲不肯擴大篩檢,導致輕症患者不斷將病毒傳播進入社區,使無辜者感染而不自知,最後驟然辭世。當醫界形容這種情況是「快樂缺氧」時,他們真能確定這些人在瀕死之際是「快樂」的嗎?

第二,政府一直耽溺於「超前部署」的大內宣,但對務實的醫療資源籌措與配置上卻不夠用心,導致確診者來不及收治,而重症患者來不及搶救。例如,疫情大爆發集中在雙北熱區,指揮中心卻無法為兩地調度到足夠的負壓病房及醫療器材,使許多延誤就醫者迅速淪為重症,有人甚至沒有病房可收治。再如,單株抗體藥物可有效避免年長確診者變成重症,我們卻直到六月初才研議採購,六月中才到貨,顯示指揮中心醫療救援準備遲緩不足。包括藝人賈永婕集資捐贈數百台高流量氧氣鼻導管全配,是回應醫護人員的求救,為何指揮中心聽不到救援前線的聲音?

第三,把死亡率高推給長者及慢性病,完全是缺乏說服力的說法,也對台灣健保制度構成嚴重羞辱。除非張上淳能證明台灣的慢性病患者比率高於全球,否則同是新冠確診者,台灣的死亡率是四・六八%,而美國、日本是一・八%,韓國、印度是一・三%,越南○・四%,新加坡○・一%,這要如何解釋?台灣號稱擁有全球最進步的健保制度,理論上每個國民都應得到充分的照顧;但我們的死亡率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中排在最高的前十名,這說得過去嗎?這難道是說,我們的健保制度養出了大批患有慢性病的國民,使他們的身體不堪一擊?

從上述的分析看,任何能獨立思考的公民恐怕都難以接受指揮中心的解釋,說是死者慢性病太多或放棄急救云云。家屬會放棄急救,當然是因為患者病情已太過嚴重,張上淳卻倒果為因,也未免太會牽拖。試問,如果不是疫情出現破口,且始終無法有效防堵,慢性病會致人於死嗎?再說,如果再把近期因施打疫苗死亡的三百人加進來,台灣短短兩個月因疫情枉送性命的人數已逾近千人。這麼龐大的群體驟然消逝,蔡政府不好好檢討追究,卻只用最簡單的藉口推卻了事,只會愈凸顯自己的無能和冷酷。

蔡政府採購疫苗充滿算計,指揮調度心存政治私心,照顧國民健康怠惰不足,完全枉費了我們的大好健保。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