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關羽兵敗身亡的真正兇手

關羽兵敗身亡的真正兇手

  關羽兵敗荊州、身首異處,是劉備集團最慘重的失敗,從此確立了三國版圖。而被後世奉為武聖的關羽之死,令無數人嗟歎不已,也留下了許多謎團。最大的謎團是,關羽在荊州大打出手,長達半年的時間,劉備為什麼沒有派出一兵一卒?因此,現在有人提出了「諸葛亮借刀殺關羽」、「劉備殺關羽」等離奇觀點。那麼,關羽之死,誰才是真正的兇手呢?
  建安二十四年(219),關羽北伐襄樊,連連得手,水淹于禁七軍,威震華夏。曹操不斷調兵遣將,甚至還抽調鎮守居巢(今安徽巢湖)的征東將軍張遼支援襄樊前線,自己則坐鎮洛陽附近作為後援。曹操動作這麼大,關羽也沒閒著。《易經》有辭:上九,亢龍有悔。道理幾乎人人都懂,是說見好就收、適可而止,否則物極必反,否極泰來。但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卻從來沒有幾個。
  關羽此時就沒有適時收手的意思。他看出革命形勢一片大好,爐火燒得通紅,趁熱打鐵就能成功。關羽趁熱打鐵的方法,是抽調江陵和公安的後方軍隊圍攻襄陽、樊城。促使關羽調兵的主觀原因,就是他的性格。作為一個高調的人,高傲、自負、要強是關羽的性格特點。他要把嘴邊的肉襄陽、樊城吃進肚子裡才甘心,並且要只靠自己的力量吃下去。所以他不是向劉備請求援兵,而是抽調荊州後方軍隊。
  客觀原因是東吳的偽裝。此時魯肅已經在兩年前病逝,一向主張強硬對劉的呂蒙接替右部督職位,將武力奪取荊州提上議事日程,不僅說動了老闆孫權對荊州的不死之心,而且定下了具體的作戰計劃,首先是偽裝自己、麻痺關羽。於是,關羽很快得到消息說東吳猛將呂蒙病得不輕,帶薪休了長期病假,接替呂蒙主持荊州軍務的是年輕人陸遜。
  很快地關羽又接到了陸遜的來信,信的內容可以說是拉關係、拍馬屁的教科書式的榜樣,沒有絲毫的惡意,完全是同志式的關懷和粉絲式的仰慕。關羽與呂蒙打過交道,深知這人的強硬作風和不懷好意,在後方留的不少軍隊就是防備他的。現在既然上任的是陸遜這樣一個年輕粉絲,關羽以為大可不必擔心後方的安全,於是將後方大批軍隊抽調到了前線。
  打仗除了需要兵,也離不開糧食等軍需物資。關羽軍隊的給養要靠荊州後方幹部提供,其中有南郡太守麋芳與駐守公安的將軍傅士仁。這兩人以前常被關羽呼來喝去,心裡都有幾分不爽。尤其是麋芳,他是劉備的小舅子,哥哥就是麋竺,既算外戚,又是老資格,關羽看他不順眼,他也看關羽不順眼。
  《關羽傳》記載麋芳與傅士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這句話引起了不同的解釋,一種說法是他們在做後勤工作的時候出了差錯﹔另一種說法是他們不聽關羽的將令,沒有派兵前去支援。不論是哪種原因,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這兩人惹惱了關羽。
  關羽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得知這兩人辦事不力,他當場就宣佈:「等我回去立即收拾這兩個傢伙。」關羽不是說說而已,從受封前將軍、奉命「假節鉞」的那一刻開始,他已經有權對麋芳、傅士仁這樣級別的幹部實施先斬後奏。關羽說這句話的時候,凱旋回師的信心十足。他不知道,他沒有回去的那一天了。
  他在前線圍攻襄、樊的時候,反對他的勢力已經結成了一張看不見的網,也在對他進行圍攻。其中出力最多下手最狠的是江東集團的帶頭大哥孫權。在許多人眼裡,孫權似乎是個沒有立場的人物,跟三國殺遊戲裡的人物一樣,不停地容我三思。劉備與曹操漢賊不兩立、勢同水與火,都立志搞定對方統一天下,只有孫權最為瀟灑,騎在牆頭,搖擺不定。
  其實孫權才是三巨頭當中立場最為堅定的人物。他非常務實,一直堅守不渝的立場就是東吳的利益,所做的一切都以此為中心,為此可以拋棄政治立場,不在乎面子問題,甚至延緩當皇帝。只要對東吳對自己有利,孫權想跟誰好就跟誰好,稱臣進貢裝孫子統統沒有問題。
  此時劉備和曹操兩方正殺得難分難解,傷筋動骨,孫權怎麼出手,對戰局乃至政局有決定性的影響。他的作用,比得上楚漢相爭後期的齊王韓信,他幫誰,誰就贏。決定中國向何處去的機會,短暫地掌握在了孫權的手中。孫權可以選擇攻取曹操的徐州,也可以選擇偷襲劉備的荊州。我們知道,他最終的選擇是後者在背後向關羽捅刀子。
  孫權的這一行為讓許多人不齒,認定他不過是個守成之主,眼裡只盯著荊州一塊地,根本沒有幹掉曹操完成統一大業的雄心壯志。因為孫權奪荊州是佔便宜,打徐州還是能佔便宜,甚至能幹掉曹魏占更大的便宜,為什麼偏偏要選擇背後捅關羽呢?
  原因除了呂蒙等人的推波助瀾,還因為關羽策略失誤惹火了孫權。此前,孫權想和關羽好一回,聯繫聯繫雙方感情。他派使者向關羽求婚,當然不是為他本人求婚而是為他長子孫登,求婚的對象是關羽的女兒,他希望與關羽結成兒女親家。
  孫權作為當時天底下腰桿最粗的三個人之一,向關羽求婚,可以說是給足了關羽面子。而且長子孫登很有可能就是東吳集團未來的接班人,含金量遠遠高於其他兒子。關羽卻一點都不給孫權面子。他不但不答應這門親事,還把孫權的使者臭罵了一頓,然後轟了出去。
  關羽不許婚的原因,很可能是看透了孫權愛玩政治婚姻這一套把戲,弄不好女兒剛過門還沒入洞房就進了牢房成了人質。但大家都是玩政治的,凡事要講究策略,他完全可以找個借口委婉拒絕,不一定要當面辱罵使者,讓孫權下不來台。
  打狗還得看主人,罵使者就是罵孫權。孫權雖然能忍常人所不能忍,但畢竟沒有達到唾面自乾的忍辱境界。挨了關羽的一頓臭罵,孫權心裡已經窩了一把火。性格決定命運。對於關羽的性格特點,陳壽有一個較為中肯的評價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
  關羽驕於士大夫的事例很多,輕視陸遜、不團結麋芳、傅士仁、辱罵孫權使者等等,這都為他最後的失敗埋下了伏筆,這個幾乎是共識。但善待卒伍,其實也是關羽失敗的因素之一,這一點卻往往被人忽略。關羽擒獲于禁七軍將士三萬多人,這等於憑空增加三萬多張吃飯的嘴,而且這幫人還不能用(會逃跑和叛變),必須騰出人手去看押。
  那全部放了豈不省事?答案也是否定的。因為這些投降的將士,老婆孩子都在北方,放了他們,他們都會想方設法回老家。回老家之後做什麼呢?大多數人還是有且只有一個選擇繼續做當兵的工作,用不了多久就會組成新的敵軍,繼續過來打你。
  因此,對待大規模的俘虜,幾千年戰爭史上有個比較常見的做法殺光。殺光最乾淨、最省事,死人不用吃飯,也不會造反,更不會再組成敵軍打仗。遠的如戰國時期秦國名將白起在長平坑殺數十萬趙國降卒,秦末項羽在新安城南坑殺二十萬章邯秦兵,近的如官渡戰後曹操坑殺袁紹降軍數萬人。
  關羽也可以選擇屠殺七軍士卒,只俘虜帶頭的于禁等人就可以了。殺降卒不同於屠殺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往往對於軍事的意義非常重大,而道義上的包袱卻要輕不少。但關羽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劉備集團的企業文化特色仁義。即便是多了三萬多張吃飯的嘴,他也沒有選擇集體殺戮,而是把他們押送到後方去。
  都是窮人家的孩子,都是出來混的,都不容易,就留他們一條性命吧。劉備集團的仁義,從來都不是光說不做,這只是其中普通的一例。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民間美化劉備和關羽,醜化曹操,是有一定歷史根據的。
  就因為善待降卒,關羽又得罪了一把孫權。三國時期人口很少,經濟遭到很大破壞,連皇帝都餓過肚子,更不要說平民百姓。相互征戰的各地軍閥,往往也因為沒有糧食而無奈退兵或者遭受失敗。糧食方為大問題!關羽手下的荊州地盤只有三個郡,手下卻有四五萬軍隊,而且主力部隊出師北伐已經好幾個月了,糧食問題本來就不樂觀。平添了三萬多俘虜之後,更是雪上加霜,眼看就要斷糧。
  怎麼辦?大活人總不能眼睜睜餓死吧?關羽的辦法是去找孫權打秋風,讓後方的士兵們去孫權的地盤上搶一回糧食擅取湘關米。一直對當年與劉備「平分荊州」心懷不滿的孫權,一聽關羽出兵搶糧食,終於徹底憤怒了!啥也別說了,借口有了,兄弟我也忍夠了,動手吧!
  當然,關羽辱罵孫權使者、搶糧食、後方空虛,只是孫權出兵奪取荊州的直接原因,孫權在關羽背後下黑手的根本原因還是為了東吳的利益擴張東吳勢力,保障長江下游安全。除了關羽的不友好行為、順江而下的地理優勢之外,讓孫權最為忌憚的是關羽水軍。要知道,進攻東吳必須憑借水軍。而曹魏在赤壁之戰後就沒有拿得出手的水軍了,所以能夠威脅到東吳安全的,在當時有且只有關羽。只有除掉關羽水軍,孫權才能過上安穩的日子。
  如果看不到這一點,那實在是太小看孫權了。下決心偷襲關羽奪取荊州,孫權明白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從此就要與劉備正式翻臉。孫權也有自知之明,清楚自己不具備一打二的實力。因此他需要與曹操來一回政治偷情。既然孫權與曹操雙方都有這個迫切需要,雙方很快便搭上了線,進入短暫的蜜月期,為打敗關羽而互相利用。
  令人遺憾的是,關羽的眼睛死死盯著面前的襄陽和樊城,全然沒有發覺背後孫權與曹操的偷情行動。遠在成都的劉備和諸葛亮就更加難以發覺。曹操不斷支援前線,甚至主動去勾搭孫權,而劉備一方卻沒有一點援助關羽的跡象。這不禁讓一些人突發奇想,懷疑是諸葛亮借刀殺關羽,甚至是劉備特意除關羽。劉備沒有援助關羽的原因,我們到後邊分析,需要指出的一點是,畢竟劉備和諸葛亮都是人,尤其是諸葛亮,遠遠沒有《三國演義》中寫得那麼神,不可能算準一切。
  局勢到了這個地步,關羽的失敗已經不可挽回,能夠改變的只是失敗的程度。但關羽在關鍵時刻的幾個做法,徹底葬送了一切希望,將成功變成了失敗,將大敗變成了慘敗,最終兵敗身死。建安二十四年(219)十月,關羽還在襄樊進行著人生最後的征戰。城池尚未攻破,關羽終於得到了曹操與孫權勾搭成奸、孫權將要偷襲荊州後方的絕密情報。
  不過這情報不是關羽手下的特工部隊查出來的,而是曹操故意告訴他的。不同於赤壁之戰中的孫、劉聯盟,此時曹操與孫權的聯合,從一開始就完全是互相利用,壓根兒談不上團結一致並肩作戰。曹操把情報透露給關羽,是希望關羽早點回去跟孫權拚命,他來個坐山觀虎鬥,這個便宜不佔白不佔,佔了不白佔。曹操同時也把情報用箭射進關羽的包圍圈中,即使關羽不退兵,守城將士也明白解圍之日已經不遠,就能鼓起勇氣咬牙挺過最後關頭。
  直到此刻,關羽才發現局勢已經十分不利,豪情萬丈頓時化為猶豫彷徨。如果退兵,就會前功盡棄﹔如果繼續圍城,又怕荊州丟失。到底退兵好,還是不退兵好?在沒有把握的時候,促使一個人做出選擇的,往往是他的性格。關羽要強的性格,讓他不到黃河心不死,抱著走著瞧的心態,決定暫時不退兵。他一方面不願意放棄即可到手的襄陽和樊城,另一方面認為荊州後方的防線不至於一擊就潰,一旦接到東吳發動進攻的消息再撤退還完全來得及。
  寶貴的時間就在關羽的舉棋不定中悄悄流逝。實際上,關羽在後方的防線的確不是一擊就潰,而是不擊就潰。進入十一月,關羽與徐晃在樊城交戰的時候,他心目中請了病假的東吳猛將呂蒙,正生龍活虎般地率領精兵,換上早就準備好的白衣,拿出不入流的演技偽裝成商人,連夜溯江西上,神不知鬼不覺地幹掉關羽設在長江邊上的烽火台哨兵,迅速兵臨公安城下。駐守公安的將軍傅士仁二話沒說做了投降將軍。隨後,呂蒙帶著傅士仁前往江陵勸降,南郡太守麋芳也開城投降。
  公安和江陵,位於長江兩岸,互為犄角,是劉備和關羽在荊州經營了整整十年的大本營,也是軍事重鎮。孫權幾乎兵不血刃地佔領這兩座城池,劉備手中的荊州三郡大勢已去。此時,唯一能對孫權造成威脅的,就是關羽在前線的幾萬生力軍。孫權一邊動手奪取荊州三郡的地盤,一邊調兵遣將阻擊關羽,其中蔣欽已經統領水軍進入漢水。
  得到江陵和公安失守的消息,關羽倒吸一口冷氣,想不到呂蒙進展如此順利,更想不到麋芳、傅士仁會不戰而降,真是漏船又遇打頭風,出現了最壞的局面。這個時候除了退兵,別無選擇。唯一可以選擇的,是退兵的方向。向西,還是向南?
  關羽可以一路向西撤退到房陵、上庸一帶,然後經漢中回成都,雖然地盤丟了,軍隊也可能會失去不少(荊州本土將士未必願意跟隨入川),但至少可以保住自己的性命。不過這種不戰就跑的做法,不是關羽一貫的作風,不到最後關頭他是不會放棄的。
  實際上,關羽對撤軍的方向絲毫沒有遲疑向南。失去的東西,我要親手奪回來。關羽率軍南下,曹軍眼看他要去跟孫權拚命,正中下懷,不但沒有追擊,差一點就要鳴放鞭炮隆重送行了。關羽和孫權卻出人意料地沒有打起來。不是關羽突然改變了主意,而是他很快變成了一個光桿司令。
  這是關羽善待卒伍導致失敗的又一事例。關羽派遣使者回江陵打探消息,但使者回來後卻帶來了一堆將士們的家書,還有口信(教育沒普及,不識字的人不少)。這些家書和口信,其實都是呂蒙的陰謀,暗示關羽的將士們,你們的父母老婆孩子,都在我手上,現在活得好好的,甚至比以前生活得更美好,但今後還能不能活得好好的,不要看我,要看你們自己,打我,我就殺你們親人﹔投降,就能回家與親人團聚。
  關羽雖然待將士們不薄,但如果拿一槓天平,一邊是關羽,一邊是親人,讓將士們做出選擇,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毫無疑問地選擇親人。領導跟親人比起來,還是老婆孩子更親,這就是人性。任何為了領導、為了事業而背叛親人甚至殺害親人的行為,都是對人性的扭曲。
  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晚年寵信殺了兒子給他吃人肉的易牙,認為易牙簡直是天字第一號的大忠臣,對老闆比親人還要親。管仲知道後立即指出易牙是個陰險無比的小人,但齊桓公執迷不悟,最終淒慘地死在易牙等幾個小人的手裡,齊國也因此遭遇大亂。殺害親人的易牙一類人,從來不是對待領導比親人還親,只是為了自己的慾望,早就泯滅了人性。
  往事越千年,人性終不變。此時關羽即將面臨將士們人性的選擇。他可以燒燬將士們的家書,然後讓使者改口宣稱:「將士們的父母都已被東吳侵略軍殺害,老婆都被強暴,孩子都成了奴隸。」這樣才能激發將士們的復仇之心,讓將士們跟著自己一條道走下去,一條心打孫權,上下同欲,方能一戰。
  這在軍事史上有很多先例。最有名的是戰國時期齊將田單困守即墨城,誘使燕國軍隊割掉齊軍俘虜的鼻子、刨了齊人的祖墳,終於群情激奮,同仇敵愾,以少勝多,大敗燕軍,恢復齊國。這樣的事情田單能做出來,關羽卻做不出來。危難關頭,關羽依舊保持著一貫善待卒伍的做法,認為家書抵萬金,讓使者把家書和口信廣泛散佈,讓心急如焚的將士們得到了親人的消息,當然也就得到了呂蒙的暗示。
  完了,徹底完了。仁不帶兵,義不行商。性格決定命運。關羽已經無力回天。本來荊州根據地丟失,軍心就不穩,將士們得知親人都在呂蒙手中之後,關羽很快就發現軍隊的數量迅速變少,幾萬人的大軍沒過幾天就煙消雲散,土崩瓦解。
  十一年前,劉備從襄、樊南撤,在當陽長阪坡遭遇曹操虎豹騎,大敗而逃。幸虧還有他關羽,劉備得以東山再起。如今,關羽從襄、樊南撤,同樣在當陽(關羽是由水路南撤至當陽附近的漢水中,然後率領少數人馬捨船就步,向西逃亡),大軍潰散,窮途末路,卻只能走向生命的終點麥城(今湖北當陽東南)。
  此刻沒有人來救援關羽。雖然他派人去距離最近的房陵、上庸向劉封、孟達求救,但這兩個人正在為誰當老大的事爭得不可開交,沒工夫來救他。當然,即便他們派兵救援,恐怕也來不及了。因為孫權的軍隊已經深入當陽和臨沮(今湖北遠安西北)一帶,正在四處撒網捕魚,他們不打算放過關羽這條大魚。
  在最後關頭,關羽遵循著劉備一貫的教導活著最重要,地盤丟就丟了,軍隊丟就丟了,人要活著回去。關羽選擇在麥城突圍向西逃跑。但已經太晚了,孫權早就料到他會向西逃命,安排潘璋等人在臨沮守株待兔。最終,關羽落在了潘璋部將馬忠的手裡。請示孫權之後,關羽、關平、部將趙累等人一同被殺害。
  時間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冬十二月。一代名將,就此折戟沉沙,壯志未酬身先死,傳奇一生畫上了血色休止符。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