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社會] 用電量屢破紀錄 蔡政府能源轉型的挑戰

用電量屢破紀錄 蔡政府能源轉型的挑戰

南極今年2月創下攝氏20.75度的異常高溫紀錄,7月台北、台東大武氣象站也各別測出設站以來的新高溫紀錄。全球極端氣候日漸加劇,台灣也難置身於外,科技部2017年曾發表氣候變遷科學報告,預警在最嚴重的情況下,本世紀末台灣極端高溫日將從每年約20天升高至超過100天。

事實上,台灣剛經歷史上最熱的夏季。據氣象局、衛福部統計,今年6月到8月平均氣溫達到29.54度,8月因熱傷害到急診就醫人次就比去年同期增加3成9,達495人。熱天多,熱累積效應下用電量飆升,光是今年7月單日用電量就五度刷新紀錄,在2020年7月23日下午1時50分,更創下台灣單日用電史上新高,高達3802.0萬瓩。

越來越熱的台灣,有可能重演2017、2018年電力備轉及備存不足的惡夢嗎?


經濟部預告修正限電辦法 首納突發性國際因素

今年8月經濟部預告修正《電源不足時期限制用電辦法》,將首度納入政治、經濟、戰爭、天災等重大因素,若未來國內電力供應預期發生嚴重不足時,中央可以啟動緊急限電,然而此舉也引發關注及爭議。

有學者認為,修法等同間接證實台灣存在缺電的危機,中央大學講座教授梁啟源日前表示,「能源政策跟外交政策沒有辦法改,那麼缺電可能很難避免,所以修法是必要的」。

經濟部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受訪時回應會否有缺電危機,他提到過去兩年大林電廠、林口電廠、通霄電廠新機組陸續完工,帶動整體供電能力增加,所以從去年6月以來,每日電力備轉率一直維持在10%以上充裕的綠燈燈號。

李君禮強調,至2025年以前,國內電力備用容量預測都會超過15%,大概在16%到17%左右的安全範圍,未來電力短缺的機會不大,推動修正限電辦法並非因為電力供應不足。

至於為何在15年後首度公告修正《電源不足時期限制用電辦法》?李君禮再次強調,過去限電辦法主要針對可預測的缺電狀況,但未納入突發性國際因素,特別是我國能源燃料98%依賴進口的情況下,例如全球新冠肺炎衝擊,可能會遇到停止生產、國外進出口港口無法運作等突發狀況,「國際局勢變化很快,那我們對於這種突發性情形,應該要有一個能夠應變的依據」。

透過修法,雖然可補足政府因應突發性國際情勢,實施限制用電的正當性,然而高溫衍生用電量持續攀升,情境勢不可逆,政府又該如何推動友善環境的發電策略?


台灣能源轉型路上 仍依賴燃煤發電

推動能源轉型是總統蔡英文上任以來的重要政策,明定「展綠、增氣、減煤、非核」的潔淨能源發展方向為規劃原則,目標包括: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達占比20%、天然氣發電占比達50%、不規劃擴建任何燃煤機組,燃煤機組除役後改建為燃氣機組,以及2025年核電除役。

雖然隨火力發電新機組完工後,暫緩缺電陰霾,但檢視我國發購電量能源別占比,以今年頻創用電量紀錄的7月為例,造成空氣污染、引發氣候變遷主因之一的燃煤發電,就佔了48.33%,再生能源(如:太陽光電)僅佔4.72 %,距離前述所提落實能源轉型的終極目標,仍有一大段路要走。


2020年7月發電結構以火力發電為主,其中燃煤佔48.3%。

李君禮不諱言,目前發電主力仍是燃煤跟天然氣,而電力供給需求,氣溫的確是影響因素,但更大的需求壓力其實來自於經濟成長。以去年美中貿易戰以來帶動轉單效應,以台積電為首的科技業逆勢成長,用電量也暴增。

能源局表示,工業用電的需求還不包括近年台商回流設廠,這將會在往後的兩三年規劃納入。

拼經濟不是沒有代價。在工業用電以每年1%幅度成長,2019年能源燃料煤礦進口量不減反增,由2018年進口4761萬6千多公噸,增至近4807萬公噸。同年,聯合國氣候大會所發布的「氣候變遷績效指標」報告(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CCPI)中,台灣減少碳排的幅度也較前年退後三個名次,排名第59位,居倒數第三。   

經濟成長造成的工業用電需求,顯然成為蔡政府在減煤目標上牛步的主因。

1998年到2019年各類別售電量變遷

用電大戶強制綠電條款 環團質疑太過寬鬆

行政院近年完成修正《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經濟部日前也預告依照該條例第12條第4項設置「用電大戶條款」,將針對用電5000瓩以上的300多家企業,包括半導體業、化工、石化等產業,要求5年內建置10%綠電,預計明年1月上路。

但民間有不同的聲音,工商團體指出,政府立意良善,但有不少企業還有場地出租、躉售、解約等事務需要處理,希望有緩衝期能從五年延長至七年。

環保團體則認為,目前能源局預告修正版本,規範太過寬鬆,特別是這些用電大戶在減碳量貢獻極少。


用電大戶條款預計明年1月落實,將要求300家企業強制加裝綠電。

環保團體「綠色和平」質疑,在現行草案下使用全台50%電力的用電大戶,只負擔不到1%再生能源電力,而這些用戶對電力的需求,卻相對製造全台30%碳排放量,即使在草案下也只能減少0.36%的碳排放,經濟部卻認為「已善盡企業社會責任」,令人難以接受。

李君禮表示,所謂「用電大戶條款」是為管制用電量,以去年資料估算,這300家企業用電量佔全部用電的49%,將近一半以上的電力,主要是國內半導體產業居多,事實上對業者也有納入綠電設置、節電省水的需求。

他提到,「當然未來要不要隨著時間推移,慢慢將比較小的用戶納入,這個概念也是對的,整個法規設計已聽過蠻多民間不同的意見,目前也能夠整合在一起。」

《溫管法》修法 民間團體訴求立院動起來

立法院本月18日開議,新會期將討論前瞻第三期、紓困3.0等預算案,還將審查《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簡稱溫管法)。

17日,地球公民基金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台灣青年氣候聯盟等民團召開聯合記者會,指出地球暖化愈趨嚴重,德、英、法和韓國都訂出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但台灣卻缺乏相關規劃,要求朝野立委針對氣候暖化相關議題進行修法,並訂出各部會的減碳期程。

面對極端氣候日漸加劇,減少碳排放已是全球趨勢,我國推動2025年能源轉型目標仍在路上,面對日益增加的工業用電需求,如何達成減少燃煤發電佔比及減碳,仍待蔡政府回應及落實。

TOP

打仗一週就停電了
天然氣被攔截
傻核能不用
藥用發電效果差的再生能源

TOP

畫個大餅給你
到時都卸任了
能不能達成
就是你們的事了

TOP

[時空環境已變了],所以2025非核家園可以修改,習慣就好!

TOP

一切符合國際標準

TOP

煤佔發電量的一半,死綠蛆豬政腐,要用賴皮狗的乾淨的煤來發電,能否減少污染??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