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社會] 「國家隊」竟成國家進步的大敵

「國家隊」竟成國家進步的大敵

近來內政風波不斷,先是蔡英文總統黑箱決策開放美國萊豬進口,接著爆發「口罩國家隊」以大陸口罩混充套利、本地業者冒名入市。兩起事件有著共同的政治邏輯,爭議焦點都與人民食品衛生安全密不可分,但蔡政府卻是政治操作高於人民福祉,引發各界重新檢視「國家隊」的真實質感。

蔡總統五年前競選時大推「國家隊」概念,最初目的就是要對抗紅色供應鏈,組隊打國際盃。蔡總統就任前已經擇定六大產業國家隊,涵括農業、影視、風電、面板、物聯網和半導體;上任後也一再對全民描繪「國家隊」美夢。但究其實,有的與民爭利,有的出賣台灣利益,有的成為酬庸肉桶,有的不堪一擊,還有的只能大沾民間光環,大抵都是眼高手低,招牌多於實績。

然而,蔡總統並未放棄「政府介入」的手段,在新冠病毒造成全球危機時,「國家隊」敗部復活;在國境封鎖、市場阻隔,尤其公權力全面介入的情況下,從工具機、口罩到各式醫材,「國家隊」變成防疫有成大內宣的主角。

相比去年大選,綠營利用香港問題炒作亡國感,形塑民進黨執政是國家存亡唯一救贖,把對手國民黨抹成中共同路人;今年進一步利用抗疫,打造無所不能、為所欲為的「國家隊」,還不斷拉夫抓丁,在經濟與產業領域擴張政府權力。行政團隊也冠上「國家」之名,其底蘊在於「蔡政府等於國家」,任何施政以國家之名,人民不能質疑反抗,否則就是違反國家利益。

在這套邏輯下,民主體制傾頹,變成「大政府/小國會/東廠司法」的權力怪獸,執政者絲毫不受制衡監督。更有甚者,蔡政府施政凸顯「國家」,不僅可任意徵用全國資源,還進行意識形態動員,讓口罩國家隊成為反中先鋒。

從口罩之亂、三倍券之亂,人民不斷看到官員以「國家」之名組成作秀團,用人民血汗錢打造華而不實的「政績」。疫情漸緩後,人民卻得面對更混亂的口罩市場,景氣與就業市場根本沒因三倍券扭轉頹勢,濫撒公帑反而激勵股市房市等投機炒作,使貧富差距雪上加霜。

蔡政府利用「國家隊」之名,粉飾治理無能,最大影響在於侵蝕「人民」在國家的地位。行政團隊本是人民公僕,但標榜「國家隊」,搖身凌駕人民之上,政府豢養的側翼甚至帶出「反對國家隊的不是台灣人」的殺伐風向,民代議論國家隊三倍券的偏失,還被送辦。執政團隊頂著國家權威所向披靡,以黨私決定眾人之事,不只吞蝕民主,甚至威脅到國家主體性。

相同的邏輯也反映在開放萊豬事件上,蔡政府基於「國家未來整體戰略」,犧牲人民健康開放市場,背後潛藏的論述是:面對中國威脅,政府可出讓各種人民權益。台南市長黃偉哲稱,開放美豬昨非今是,是因「共機天天繞台」,即是最坦白的證詞。

蔡政府對美國無條件開放市場,配合川普在選前一再升高台海緊張,種種關乎國家生存路線、產業發展的課題,全權交由美國決策。說好聽是「與理念相近國家合作」,實則是無能化解兩岸危機,選擇投入反中陣營換取保護。但事實上,無論美國增賣軍火,或者派出高官訪台,都以美國利益優先,也未動搖其一中政策,反而是蔡政府委身川普集團附隨組織,讓國家主體性逐漸消散。

蔡政府利用「國家隊」形塑以反中為主軸的國族共識,但這個「國家」並未履行保障人民的義務。當行政團隊開始以「國家隊」化身出現時,「國家隊」也淪為威權統治者的護身符;這個自命護國保台的統治團隊,享受集權而背棄政治倫理,於是我們看到總統親信搶標政府、總統化妝師以權謀色等層出不窮的醜聞,形成「愈愛國愈腐敗」的怪象。台灣要進步,得先清理寄生民生的國家隊。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