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社會] 陳時中與三倍券,能撐多久防疫神話?

陳時中與三倍券,能撐多久防疫神話?

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全台大解封,蔡總統以降,百官忙奔各地作解封秀,振興三倍券加上國旅補助方案,商家提前部署推出各類優惠,看似景氣就要一飛沖天;但在解封秀之外,則是另一種現實,製造業、服務業湧現倒閉潮,學校也恐生源斷鏈,就業市場出現十一年來首見受僱者負成長,大專畢業生將面臨十年來最低人力需求。

兩個場景同指向今年第三季,際遇卻是天壤之別;若全台大解封真能帶來疫後重生,為何產業持續萎縮,社會新鮮人前景渺茫?矛盾不止於此,指揮中心「嘉玲秀」國際馳名,讓美國商會稱許台灣是最安全之地,但指揮官陳時中仍擔心媽祖遶境風險,設下重重禁令,並時時提醒國際疫情嚴峻,國境不到解封階段。矛盾重重的解封,顯示台灣的防疫有成,有如實驗室裡被嚴控各項參數的理想模型,難以通過「正常生活」的考驗。

正常生活不只吃喝玩樂,人要工作養家、企業得有訂單收入、國家必須人進貨出,台灣距離這些日常,還有漫漫長路。但解封秀像是政府施放的政治煙火,讓人以為從此進入「後疫情時代」。事實上,台灣在全球屬於落後鎖國的一群,與真正重啟國境的國家相比,我國尚未走出「疫情」威脅,在尚無邊境快篩,以及反中意識形態束縛下,台灣很難適切打開大門。

各國為復甦經濟陸續解封,積極研議重開國門。無論是旅遊泡泡、旅行走廊,透過相互認證的邊境篩查,允許雙方人民直接入境,在科技、生技等防疫方案支持下,兼顧商貿旅運正常化與境內安全。防疫成功的台灣不在各國首波開放之列,連國人最愛的日本都不見共構旅遊走廊的動靜,箇中原由除外交考量,也不能迴避防疫成效的說服力。台灣確診數很低,自認無需普篩,這是否等同社區全然無虞,顯然歷經大規模疫情的國家並不埋單,造成相互認證障礙。

蔡政府基於外交經貿考量,直到疫情全球大流行才對歐美關上大門;但國際解封時,這些國家並不急於與台灣重新鏈結。諷剌的是,美國大舉出征中國,追討疫情責任,都還急著恢復兩國空運,台灣面對最大出超對象,卻說要等到第四季再考慮兩岸航點解禁,毫不在乎台灣正與各國脫鉤的處境。若疫情捲土重來,還需要談嗎?

國際未積極與台灣洽談邊境開放互惠,證明兩件事,一是政府大打防疫外交,無論是參與世衛或加強疫後外交能量,都是竹籃打水,充其量只替川普充當反中先鋒。至於口罩大放送,更是著眼大內宣的政治公關,蒐集他國感謝堆高蔡政府國際能見度,卻未改善國家侷促的外交處境。

台灣在疫後國際新秩序的位置,並不如蔡政府吹捧的前景光明。即便各國都鼓吹生產鏈重組與提升自主,實際行動多是「中國加一」,而非徹底脫中,只有台灣積極配合美國,推動高科技生產鏈脫中入美。川普雖對北京一再祭出報復,卻不乏嘴砲多過實懲之例;美國力推G11排中峰會,但英加歐俄各有不同考量。盤整中的大秩序,並沒讓台灣獲取更多國際參與和區域整合的機會,倒是美豬美牛又來叩關強銷。

蔡政府不斷搞大內宣,形塑疫後全球脫鉤中國、孤立北京是國際主流,頗有藉疫持續中斷兩岸交流。例如以國際疫情為由,否決境外生來台,實為針對陸港澳生有國安考量。如此鎖國,無異自願去全球化,且不顧教育產業生存,淘空國家實力。

台灣執著於「無塵室」標準的防疫,無法重開邊境,又因反中不惜犧牲疫前既有的兩岸交流資源。指揮中心表示,年底前國際疫情恐將升溫,在疫苗研發出爐前,邊境將有一到兩年無法完全解封;但蔡政府除了靠陳時中、三倍券和反中大內宣之外,應早點告訴人民,台灣的防疫神話要怎麼撐下去?

TOP

引用:
原帖由 martin1238 於 2020-6-15 15:13 發表
樓主這篇文章太明顯是農場訊息了,用字遣詞都是對岸的文章風格第一次看到用竹籃打水這名詞,再說對岸的疫情準備二次爆發,跟對岸交流分明就是請鬼拿藥單,提燈去廁所嗎....找屎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4634373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