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清朝都有哪些官員可以自稱「奴才」?

清朝都有哪些官員可以自稱「奴才」?

  消融滿漢之說出,於是有請滿漢臣工一律稱臣,不稱奴才者。奴才二字何自出?陶宗儀《輟耕錄》以為始於郭令公「子儀諸子皆奴才」一語,非也。罵人奴才蓋北俗,中原無是語也。有之,自晉始。晉世五胡人中國,胡言遂載以俱來。《劉淵載記》(《晉書》於五胡及諸割據者,別為載記,附於卷末。劉淵、劉曜,皆匈奴也,不得以漢姓而誤為漢人):成都王既敗,元海曰:穎不用吾言,遂自奔潰,真奴才也。
  一、《劉曜載記》,田崧罵楊難敵曰:「若賊氏奴才,安敢希覬非分。」。
  二、王猛曰:「慕容評真奴才,雖億兆之眾不足畏,況數十萬乎!」。
  三、《水經註》,李特至劍閣,嘆日:「劉氏有此地而面縛於人,豈不奴才也!」。
  四、《魏書》,爾朱榮謂元天穆曰:「葛榮之徒,本是奴才,乘時作亂。」。
  五、凡此諸語,皆出自晉末六朝之間,在郭令公之前。令公之為是語,蓋亦久居塞外,習於胡言,猶今之操西語罵人者耳。陶宗儀以為此語始自令公,未之考也。
  後於令公而為是語,則《五代史》,董璋反,以書誘姚洪,洪不聽。城陷,璋責之。洪曰:「汝奴才,固無恥,吾義士肯隨汝所為乎!」姚洪仕後唐,沙陀族也。是亦習於北俗,晉以前無是也。奴亦作駑。《顏氏家訓》(顏,北齊人)謂貴遊子弟,當離亂之後,朝市遷革,失皮而露質,當此之時,誠駑才也。一、《五代史》,朱守殷少事唐莊宗(李存勖)為奴,後為都虞候,使守德勝。王彥章攻之,守殷無備,南城遂破。莊宗罵曰:駑才果誤予事。二、此亦出於北俗,譯語之有出入者也。而魏鈔《稗勺》則曰:「明代宦官,對上稱奴儕,今人訛儕為才雲。是不讀書之甚者。」。
  雖然,昔稱奴才,以罵人耳,未有以自稱者,更未有以稱諸大廷者。猶古之有臣妾其名(《易》、《書》皆有之),亦以稱宦官宮妾耳,未有以統稱臣下也。自司馬相如、蔡邕、劉琨、韓愈諸文人,始以臣妾二字入章奏,然亦只務為諛詞,未嘗以書銜焉。至國朝,滿洲大臣奏事,率稱奴才,始以奴才書銜,為一朝之典制;漢大臣且不得輿,蓋亦循乎北俗也。
  然國朝於奴才之稱,亦屢經磨勘。乾隆二十三年諭曰:「滿洲大臣奏事,稱臣稱奴才,字樣不一。著嗣後頒行公事折奏稱臣,請安謝恩尋常折奏稱奴才,以存滿洲舊體。據此,則只分公私,不分文武也。然乾隆三十八年,涼州鎮總兵喬照於奏謝折內稱臣,為嚴旨申飭,曰:武員即官至提督,亦稱奴才,此乃向來定例,喬照豈容不知?雖臣僕本屬一體,稱謂原無重輕,但喬照甫加總兵,即如此妄行無忌,足見其器小易盈,著傳旨嚴行申飭。此則不知喬照於奏謝折內稱臣為違例乎?抑武員稱臣為違例乎?由前之諭,則喬照於奏謝折內稱臣為違例;由後之諭,則以武員稱臣,似亦違例。
  道光六年,穆蘭岱因陳奏青海蒙古事宜,折內稱臣,亦為嚴旨申飭,曰:道光五年,曾經降旨,督撫藩臬之內,如系旗員,於請安謝恩折,著繕寫奴才字樣;凡遇一切公事奏折,著寫臣字:此特專指文職而言,並未指武職如此。原降諭旨,甚屬明晰。穆蘭岱前此會同陜甘總督奏事一折,自應繕寫臣字。今伊自行陳奏青海蒙古事件,亦寫臣字,竟染漢人習氣,殊屬不合。況此際各省將軍都統等奏折,並無一繕寫臣字者。穆蘭岱身任副都統,兼西寧辦事大臣,而倣傚文職,殊屬非是。穆蘭岱著傳旨申飭。此則武員稱臣,果屬違例矣。由前之諭,則請安謝恩折奏稱奴才,公事折奏稱臣;由後之諭,則武員公事折奏亦稱奴才。
  夫既分公事私事,又分文員武員者何哉?非分公私,非分文武也,分滿漢也。內而部院,外而督撫,文職也;而滿漢員缺各半,奏事會銜者多,故分公私。公即會銜,私即請安謝恩折之單銜者也。若將軍都統諸武職,有滿缺,無漢缺;雖公事奏折,亦多不必與漢大臣會奏,故不分公私而分文武。一言釋之曰:滿洲大臣有與漢大臣會銜入奏者稱臣,其單銜人奏者稱奴才。不必分公私分文武,分滿漢焉已矣。
  與漢大臣會銜,何必不稱奴才乎?不與(與,許也)漢人之為奴才也。漢人求為奴才且不可得乎!乾隆三十八年,禦史天保、馬人龍奏監考教習查出代倩情弊一折,折內書銜,因天保在前,遂概稱奴才。上諭之曰:向來奏折,滿洲率稱奴才,漢官率稱臣,此不過相沿舊例;且亦惟請安謝恩及陳奏己事則然,若因公奏事,則滿漢俱應稱臣。蓋奴才即僕,僕即臣,本屬一體,朕從不稍存歧視,初非稱奴才即為親近而盡敬,稱臣即為自疏而失禮也。今天保、馬人龍之折如此,朕所不取。若不即為指示,恐此後轉相傚尤,而無知之徒,或因為獻媚,不可不防其漸。嗣後凡內外滿漢諸臣會奏公事,均著一體稱臣,以昭畫一。如是,是皇上不欲漢人之稱奴才,而以滿人遷就漢人也。故滿人稱奴才,有時可以稱臣;漢人稱臣,無時可以稱奴才。
  然亦有不盡然者,要在皇上之意何如耳!乾隆三十五年,周元理會同西寧(人名)等奏到搜捕蝗孽一折,折內列名處,西寧、達翎阿稱奴才,周元理則稱臣。
  上諭之曰:臣僕本屬一體,均系奉上之稱,字義雖殊,其理則一。滿漢臣工自稱固有不同,然遇部院章奏,雖滿洲大員,亦一例稱臣,而滿洲督撫奏地方公事亦然,並非以奴才之稱為卑而近,稱臣為尊而遠也。即如滿洲大學士在朕前亦自稱奴才,而漢人雖丞簿末秩引見亦皆稱臣,豈丞簿漢員,因此遂得謂尊於滿大學士乎?朕撫禦臣民,並無歧視,而朝廷體統,本自尊嚴,又豈因臣下之稱奴才而尊崇有加,稱臣而體制有減乎?朕於此等事從不計較,即漢人中間有於召對時稱奴才者,亦並無嘉賞之意。而折奏列銜,則不宜參錯,止當論首銜何人,或滿或漢,皆可以一稱貫之(馬人龍折即依此旨)。此次三人會奏之折,西寧名列在前,既稱奴才,則達翎阿、周元理自當連名直寫,又何事妄生區別於其間耶?若謂周元理不屑隨西寧同稱,有意立異,是視周元理身份太高,諒彼亦不敢萌此念。但此等節目,必拘泥若此,又何其不達事理耶?可笑之至。將此傳諭周元理知之。夫馬人龍之隨天保稱奴才也,即依此旨辦理也。上既以周元理為可笑,又以馬人龍為不合,則臣下果何措何從也?且乾隆二十三年,既諭令滿洲大臣於公事折奏稱臣矣,而西寧於奏報捕蝗事宜,仍稱奴才,是違制者西寧。乃皇上不責西寧,而反笑周元理者又何也?蓋皇上知漢人中有以奴才二字為自昔北俗罵人之詞,而不甘為滿洲奴才也,故借周元理以警惕之。在馬人龍則恐其冒認奴才焉,在周元理則恐其不服為奴才焉,操縱臣下之術亦神哉!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