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社會] 食安分級管理需通盤檢討 漏網之魚…小醬料不用標產地

食安分級管理需通盤檢討 漏網之魚…小醬料不用標產地

中時電子報 – 2016年12月12日 上午5:50
又有知名業者爆出販售核災區食品爭議,這次出包的是包裝食品中的小醬料包,由於目前各國都是以最終加工地作為食品產地,專家也憂心漏網之魚,呼籲食藥署應通盤檢討日本食品政策,加強邊境把關,毒物科醫師更直指,小醬料包恐成管理漏洞。
日本核災區食品是否開放,近來又受討論,外傳政府擬逐步解禁,分2階段開放,不過就在局勢未明朗之際,眼尖民眾發現,仍屬禁區的茨城產醬油包,已經混在神奈川產的納豆中輸台。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說,包裝食品裡的小醬油包、調味包,若沒有良好追查源頭的制度,確實可能成為管理漏洞。他認為食藥署應加強管理,在邊境查驗時,就要求業者註明產地,稽查時更應拆包查驗。
不過,台灣國際生命科學會祕書長張月櫻說,目前世界各國看包裝食品,都是以最終加工地作為產地,像是泡麵、納豆,若要在邊境一包包打開來看裡面的醬料包,恐有執行困難,主要還是食品業者要負8成以上的把關責任。
張月櫻指,以這次的納豆產品來說,裡面的醬油是經黃豆、水等第一層原料加工,變成第二層產品,放進納豆盒中,民眾再把所有醬料混和,吃的時候已經是第三層產品,若每個層級都要看產地、管理,有執行上的困難,別的國家也都沒有這樣做。政府最重要的應是農漁等初級產品管理好,最終加工食品也要管理好,中間是業者需負擔的責任。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祕書長崔愫欣則說,本事件凸顯用產地來區分食品可否進口是危險的、有漏網之魚,且原料混用一直是複雜的問題,應通盤檢討日本食品政策,改採高風險食品禁止輸入的管理,且不法業者絕對要重罰。

TOP

台灣所有法案都是只做半套,不知道是能力不足還是故意的~~傻老百姓要靠自己啦~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