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人物誌] 宋初杯酒釋兵權

宋初杯酒釋兵權

  杯酒釋兵權是指發生在宋朝初期,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同時避免禁軍將軍也黃袍加身,使類似澶州兵變和陳橋兵變的歷史劇重演,篡奪自己的政權,所以趙匡胤通過一次酒宴,在酒宴中發表意見,威脅利誘雙管齊下,暗示高階軍官們交出兵權。趙匡胤與漢高祖、明太祖大殺功臣之舉相較,被視為寬和的典範。
  宋太祖有一天召趙普問道:「從唐朝末世以來數十年,皇帝已經換了八個家族了,戰爭頻繁不休不止,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是什麼原因呢?朕想停止天下兵戈,使國家長治久安,如何才能做到?」趙普回答:「陛下講了這事,是天地人神之福啊。造成天下的混亂,非別的原因,就是藩鎮的權力太大,君弱而臣強罷了。今日如想要解決這樣的情況,唯有削弱藩鎮的權力,限制他們的財政,將他們的精銳的軍隊沒收,這樣天下就會和平了。」。
  建隆三年(962)七月初九,宋太祖在退朝後留下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鐸、趙彥徽、羅彥瑰諸高級將領飲酒。酒至半酣,宋太祖對軍將們說:「我若沒有諸位,也當不了皇帝。雖然我貴為天子,還不如做節度使快樂。當了皇帝之後,我終日沒有好好睡過。」此話令石守信等人大驚失色:「陛下何出此言,如今天命已定,誰敢再有異心?」趙匡胤說道:「誰不想要富貴?有朝一日,有人以黃袍披在你身上,擁戴你當皇帝。縱使你不想造反,還由得著你們嗎?」。
  守信等將領跪下磕頭,哭著說:「臣等愚昧,不能瞭解此事該怎麼處理,還請陛下可憐我們,指示一條生路。」 宋太祖藉機表達了自己讓他們放棄兵權的想法,建議「人生苦短,猶如白駒過隙,不如多累積一些金錢,買一些房產,傳給後代子孫,家中多置歌妓舞伶,日夜飲酒相歡以終天年,君臣之間沒有猜疑,上下相安,這樣不是很好嗎?」大臣們答謝說:「陛下能想到我們這事,對我們有起死回生的恩惠啊!」第二天,各位軍將就稱病,請求辭職,宋太祖一一敕准,並且給予他們優厚的退休金。
  原任「侍衛都指揮使」兼「歸德節度使」的石守信,改為「天平節度使」,保留「侍衛都指揮使」的虛銜;
  原任「殿前副都點檢」兼「忠武節度使」的高懷德,改為「歸德節度使」;
   原任「殿前都指揮使」兼「義成節度使」的王審琦,改為「忠正節度使」;
  原任「侍衛都虞侯」 兼「鎮安節度使」的張令鐸,改為「鎮安節度使」。
  此番任免後,宋太祖當年執掌兵權的結義兄弟的禁軍職務全部被解除,從此也不再授人。石守信雖然保留著「侍衛都指揮使」的頭銜,卻已沒有任何實權。另一方面宋太祖又派李漢超鎮守關南、馬仁瑀鎮守瀛州、韓令坤鎮守常山、賀惟忠鎮守易州、何繼筠鎮守棣州、郭進鎮守西山、武守琪鎮守晉陽、李謙溥鎮守隰州、李繼勳鎮守昭義、趙贊鎮守延州、姚內斌鎮守慶州、董遵誨鎮守環州、王彥升鎮守原州、馮繼業鎮守靈武,「管榷之利,悉以與之,其貿易則免徵稅。故邊臣皆富於財,以養死士,以募諜者,敵人情狀,山川道路,罔不睹而周知之。故十餘年無西、北之尤也」。
  「杯酒釋兵權」一直被傳為美談,但少有人注意其真實性,此事不見於《太祖實錄》。「杯酒釋兵權」的說法最早出自王曾的《王文正公筆錄》,司馬光的《涑水紀聞》以及王鞏在《聞見近錄》也都持此說,但各家記載釋兵權的過程多有抵牾,且疑點甚多。李燾的《續資治通鑑長編》與邵伯溫《邵氏聞見錄》則是沿用司馬光的說法,並考定日期為建隆二年六月甲午日。近代學者經過考證後,對「杯酒釋兵權」提出質疑。鄧廣銘認為「世傳的杯酒釋兵權」那一戲劇性事件是查無實據的。1945年丁則良發表《杯酒釋兵權考》,認為此事「全來自傳聞,不足置信」。1982年,徐規等撰文提出疑議,否定該事件的存在。
  但也有持反對意見者:王育濟與柳立言都認為確有此事。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