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兵燹錄] 宋江與方臘起義

宋江與方臘起義

  北宋宣和年間,宋徽宗為了裝飾宮殿,構建園林,派人到東南各地搜刮民間的花石竹木和奇珍異寶,貪官朱勉等乘機敲詐百姓,大發橫財。百姓怨聲載道,人人思亂。方臘率貧苦大眾,以誅貪官為名發動起義,並在短短幾個月內就攻克了六州五十二縣,給北宋統治者以沉重的打擊。由於錯誤估計形勢,低估宋軍實力,起義軍先勝後敗,很快就被宋朝禁軍鎮壓。因《水滸傳》的廣為流傳,方臘起義也無人不知。但宋江征討方臘並無歷史依據,只是小說家的虛構。
  在北宋時期,曾發生過兩次規模較大的農民起義,一次是北宋初期的四川王小波起義,另一次是北宋末期的江南方臘起義。王小波在中國農民起義史上第一個提出「均貧富」的口號,方臘也提出「等貴賤,均貧富」的革命綱領和「輕徭薄賦」的治國理念,這些口號和綱領對後世的農民起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北宋末期,奸臣當道,吏治腐敗,趙宋王朝內外交困,岌岌可危。宋徽宗趙佶在藝術上很有天分,在治國方面卻昏庸無能,他任用蔡京、童貫等佞臣,陷害忠良,窮奢極欲。為了裝飾宮殿,構建園林,宋徽宗先後下令設造作局和應奉局,派朱勉等人到江南各地搜刮民間的花石竹木和奇珍異寶,用大船運往首都汴京(今開封),每十船組成一綱,時稱「花石綱」,朱勉等人乘機大發橫財,他們到處敲詐勒索,強行徵收,把東南地區鬧得民不聊生,千千萬萬的老百姓家破人亡,走投無路,階級矛盾迅速激化,終於爆發了方臘領導的農民起義。
  依據宋史記載,方臘是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碣村人。青溪地勢險要,境內林木茂密,山谷幽險,有梓桐洞、幫源洞等天然山洞。青溪也是富饒之地,「民物繁夥,有漆楮杉材之饒,富商巨賈多往來」。方臘家有漆園,朝廷設立的造作局「屢酷取之」,方臘心中怨恨但不敢貿然發難。宣和二年(1120),東南地區「困於朱勉花石綱之擾」,百姓怨恨,人心思亂,方臘因民不忍,陰聚貧乏遊手之徒,以朱勉為名,遂作亂。」。史料還記載,方臘信奉摩尼教,宣和二年十月,他積極聯絡青溪一帶的摩尼教徒,準備起義。他們的秘密活動被方有常發覺,並向縣官告發,方臘發現事洩,遂殺死告發者。十月初九,方臘集合眾人在漆園誓師,宣佈起義。
  在誓師會上,方臘慷慨激昂地說:「天下國家,本同一理,今有子弟耕織,終歲勞苦,少有粟帛,父兄悉取而靡蕩之;稍不如意,則鞭笞酷虐,至死弗恤,於汝甘乎?」眾人皆曰:「不能!」方臘接著說:「靡蕩之餘,又悉舉而奉之仇讎。仇讎賴我之資益以富實,反見侵侮,則使子弟應之。子弟力弗能支,則譴責無所不至。然歲奉仇讎之物初不以侵侮廢也,於汝安乎?」眾人皆曰:「安有此理!」
  方臘流著眼淚說:「今賦役繁重,官吏侵漁,農桑不足以供應,吾儕所賴為命者漆楮竹木耳,又悉科取無錙銖遺。夫天生烝民,樹之司牧,本以養民也,乃暴虐如是!天人之心,能無慍乎?且聲色、狗馬、土木、禱祠、甲兵、花石靡費之外,歲賂西北二虜(指遼、金二國)銀絹以百萬計,皆吾東南赤子膏血也。二虜得此,益輕中國,歲歲侵擾不已。朝廷奉之不敢廢,宰相以為安邊之長策也。獨吾民終歲勤動,妻子凍餒,求一日飽食不可得,諸君以為何如?」眾人憤憤不平地說:「惟命是也!」
  方臘見群情激憤,便號召大家揭竿而起,他說:「三十年來,元老舊臣貶死殆盡,當軸者皆齷齪邪佞之徒,但知以聲色土木淫蠱上心耳,朝廷大政事一切弗恤也。在外監司牧守,亦皆貪鄙成風,不以地方為意。東南之民,苦於剝削久矣!近歲花石之憂,尤所弗堪。諸君若能仗義而起,四方必聞風響應。旬日之間,萬眾可集。守臣聞之,固將招徠商議,未便申奏。我以計縻之,延滯一兩月,江南列郡可一鼓下也。朝廷得報,亦未能決策發兵,計其遷延集議,亦須月餘;調集兵食,非半年不可,是我起兵已首尾期年矣。此時當已大定,無足慮也。況西北二虜歲幣百萬,朝廷軍國經費十萬,多出東南。我既據有江表,必將酷取於中原,中原不堪,必生內變。二虜聞之,亦將乘機而入。腹背受敵,雖有伊、呂,不能為之謀也。我但劃江而守,輕徭薄賦,以寬民力,四方孰不斂衽來朝?十年之間,終當混一矣。不然,徒死於貪吏耳,諸君其籌之!」眾人異口同聲地說:「善!」
  第二天,方臘部署其眾千餘人,以誅貪官朱勉為名,在青溪碣村發動起義。方臘起義的消息傳開後,青溪縣的農民紛紛響應,起義軍隊伍迅速發展到數萬人。十一月初,方臘建立自己的政權,他自號「聖公」,建元「永樂」,置官吏將帥,級別分為六等,以各種顏色的巾飾為別。十一月底,起義軍在青溪息坑(今浙江淳安西)擊敗兩浙路常駐宋軍數千人,殺將官蔡遵等人,乘勝攻佔青溪縣。
  十二月戊辰日,起義軍攻陷睦州,殺官兵千人,佔據壽昌、分水、桐廬、遂安等縣。十二月丙戌日,方臘揮師向西,攻克歙州(今安徽歙縣),宋將郭師中戰死。婺源、績溪、祁門、黟縣官吏聞風而逃。起義軍隨後攻克富陽、新城,進逼江南重鎮杭州。杭州是兩浙路的首府,又是造作局所在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杭州知州趙震見起義軍隊伍浩浩蕩蕩,棄城逃走,起義軍進入杭州後殺兩浙路制置使陳建和廉訪使趙約。
  積怨已久的群眾見官就殺,「必斷臠支體,探其肺腸,或熬以膏油,叢鏑亂射。」又發掘蔡京祖父墳墓,暴露其骸骨。節節勝利的起義軍獲得廣大民眾的擁護和響應,蘭溪靈山的朱言、吳邦,剡縣的裘日新,仙居縣的呂師囊,方巖山的陳十四,蘇州的石生,歸安縣的陸行兒等也揭竿而起,響應方臘起義。宣和三年(西元1121年)初,起義軍又攻克婺州、衢州、旌德、處州等地。短短幾個月時間,起義軍就佔領了六州五十二縣,起義軍人數已在百萬以上。
  起義軍勢如破竹,東南大震。淮南發運使陳遘上疏稱情況危急,求朝廷派兵增援。宋徽宗「得疏大驚」,急忙撤銷造作局和停運「花石綱」,罷黜朱勉官職,企圖安撫民心。同時任命譚稹為兩浙制置使,童貫為江淮荊浙宣撫使,調集禁軍和秦晉蕃漢兵十五萬,水陸並進鎮壓起義軍,宣和三年二月,宋徽宗下詔「招撫方臘」,被方臘拒絕。
  童貫率領的十五萬軍隊是北宋精銳部隊,宋軍渡江後兵分兩路,由王稟、劉鎮等率領,一路直趨杭州,一路殺向歙州。宣和三年正月,方臘派大將方七佛率眾六萬進攻秀州(今嘉興),秀州統軍王子武乘城固守,不久宋軍援兵趕到,大敗起義軍。起義軍攻不下秀州,杭州便失去屏障。二月,宋軍包圍杭州,方臘親自指揮抵抗,由於城中缺糧,起義軍被迫撤出杭州。三月,方臘率起義軍再次進攻杭州,在城外被王稟打敗。杭州失守,形勢急轉直下,義軍從節節勝利變成節節敗退。歙州、睦州、衢州先後失守,方臘從富陽、新城、桐廬一路退到青溪縣,最後退守幫源洞。此時起義軍尚有二十萬人,但戰鬥力大大下降,「與官兵力戰而敗。」
  宣和三年四月二十四日,宋軍包圍幫源洞。方臘在石洞中躲藏起來,由於石洞極為隱蔽,官軍「莫知所入」。這時,在宋軍中任裨將的韓世忠「潛行溪谷,問野婦得徑」,便率驍勇進入方臘所藏洞中,格殺數十人。四月二十七日,方臘和妻子、宰相方肥等人被俘,藏匿在洞中的七萬起義軍被殺,方七佛等人逃走。方臘等人被押往汴京,八月二十四日,方臘「伏誅」。雖然起義軍領袖方臘被俘,但剩下的起義軍繼續轉戰浙東各地,與官軍一直戰鬥到次年三月。轟轟烈烈的方臘起義,至此才落下帷幕。
  方臘是有理想、有智慧的農民起義軍領袖。他從小就有遠大的志向,他的家鄉睦州,在唐朝曾發生過農民起義。宋史稱:「唐永徽中,睦州女子陳碩真反,自稱文佳皇帝。故其地相傳有天子基,萬年樓。臘益得憑籍以自信。」史籍還記載:「初,方臘生而數有妖異。一日臨溪顧影,自見其冠服如王者,由此自負,遂托左道以惑眾。」所謂「左道」是指方臘信奉的摩尼教。摩尼教為波斯人摩尼所創,又稱明教,流行於中亞及地中海沿岸,該教的教義是:宇宙間有明和暗兩種力量的鬥爭,在天地未分的「初際」,明暗各殊,勢均力敵;「中際」暗來侵明;「後際」明暗各復本位。現時處於「中際」,人應助明鬥暗。該教主張人人平等,不分高下。要求教徒不茹葷,不飲酒,白衣白冠,死則裸葬。武則天延載元年(694),波斯人拂多誕把摩尼教的《二宗經》傳入中國。唐以後,摩尼教主要在江淮一帶流傳,方臘居住的浙西地區,在宋代是摩尼教的活動中心。方臘不僅信奉摩尼教,而且還是「魔頭」,他發展和吸收了大批信徒,這些信徒後來都成為起義軍的骨幹力量。
  在起義前夕,方臘對當時的社會形勢作過一番分析判斷,他的分析判斷有一部分是正確的,有一部分則完全錯誤。他認為當時朝廷在江南設造作局,大搞「花石綱」,使東南之民不堪忍受,人心思亂,只要揭竿而起,民眾必然聞風響應,「旬日之間,萬眾可集。」這個分析非常正確,後來也得到了事實的驗證。另外,他還指出,「守臣聞之,固將招徠商議,未便申奏,我以計縻之,延滯一兩月,江南列郡可一鼓下也。」這個判斷也很準確,方臘發動起義後,各地官員忙於應付,無暇將詳情上奏朝廷。直至宣和二年十二月,警奏才上報朝廷,當時北宋朝廷正調集兵力以圖北伐,大臣王黼「匿不以聞」。朝廷的無動於衷,使起義軍爭取到寶貴的時間,攻佔了一個又一個州縣,達到了「一鼓而下江南列郡」的目標。然而,方臘認為朝廷從決策到調集兵食「非半年不可」,完全是錯誤的判斷。自陳遘上疏後,朝廷在一個月內就已調集十五萬大軍開赴前線,打了起義軍一個措手不及。北宋的禁軍非地方軍可比,是宋軍的精銳,起義軍雖然號稱百萬,但都沒有受過正規的訓練,而且各部隊分散在各地,各自為戰,缺乏統一的指揮,最終被宋軍各個擊破。
  起義軍不能進行持久戰,朝廷有足夠的經費應付鎮壓農民起義的戰爭,中原也就不可能發生變亂,「二虜」也沒那麼快乘機入侵,方臘「劃江而守」進而「混一天下」的目標就成為空想。
   一部《水滸傳傳》讓梁山泊英雄流芳千古,也使人們知道北宋歷史上曾發生過方臘起義。事實上,宋江起義的規模遠不如方臘起義大,歷史上的宋江和方臘也沒有交過手。《水滸傳》第一百一十回提到,「宋江於奉詔方臘的次日... ...號令諸軍,準備出師。」對於方臘起義,《水滸傳》的描述與史書記載有所不同。《水滸傳》中是這樣描述的:「卻說這江南方臘造反已久,積漸而成,不想弄到許大事業。此人原是歙州山中樵夫,因去溪邊淨手,水中照見自己頭戴天平冠,身穿袞龍袍,以此向人說自家有天子福分。因朱勉在吳中徵取花石綱,百姓大怨,人人思亂,方臘乘機造反,就清溪縣內幫源泉洞中,起造寶殿、內苑、宮闕、睦州、歙州亦各有行宮,仍設文武職臺,省院官僚,內相外將,一應大臣。睦州即今時建德,宋改為嚴州,歙州即今時婺源,宋改為徽州。這方臘直從這裡佔到潤州,今鎮江是也。共該八州五十二縣... ...方臘自為國王,獨霸一方,非同小可。」
  史書記載的宋江起義,與《水滸傳》中描述的完全不同,《宋史》和《續資治通鑒》的記載只有寥寥數行。《宋史》記載,宣和三年二月,「淮南盜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轉掠十郡,官軍莫敢攖其鋒。」宋徽宗任命張叔夜為海州知州,討捕宋江。「江將至,叔夜使間者覘所向。江徑趨海濱,劫巨舟十餘,載鹵獲。叔夜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距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鬥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賊,江乃降。」
   從以上史料可以看出,宋江並非被朝廷招安投降,而是戰敗而降,而且張叔夜僅用千人就打敗了宋江,憑宋江這點實力,朝廷不可能派他去征討方臘的百萬大軍。另外,宋江投降是在宣和三年二月,此時方臘節節敗退,杭州失守,三月歙州、睦州、懼州等地也相繼失守,四月方臘被俘。已佔據主動的宋軍根本不需要宋江幫忙。
  但史料中也記載了當時有人提議招安宋江,讓他征討方臘。這個人就是亳州知州侯蒙。當宋江「橫行河朔」時,侯蒙上書宋徽宗,他說:「江才必過人,不若赦之,使討方臘以自贖」。宋徽宗沒有接納他的意見,但表揚了侯蒙,說他「居外不忘君」,稱讚他是忠臣,並任命侯蒙為「知東平府」,侯蒙此時已68歲,未赴而卒。
  由此可見,宋江奉詔征討方臘只是小說家的虛構,與歷史事實畢竟是兩碼事。

TOP

水滸傳一直都是小說,寫小說一直都需要穿鑿附會一下,才有可看性
說書人也比較好發揮, 只是為啥施耐庵挑的主角是宋江而不是方臘
就比較耐人尋味了,也有考證說施耐庵是參考很多故事再把它串起來成書的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