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人物誌] 英格蘭威塞克斯國王

英格蘭威塞克斯國王

  阿爾弗烈德大帝 Alfred the Great(849~899),英格蘭威塞克斯國王(871~899年在位)儘管在阿爾弗烈德大帝的時代英國還未實現統一,但在英國人心目中,他的地位非同尋常,甚至可以用「完美」來形容。他是唯一擁有(the great)頭銜的英國國王。
  自8世紀後期起,英國進入了「恐怖的維京人時代」,面對凶悍善戰的海盜維京人(即諾曼人、北歐人,入侵英格蘭的諾曼人主要來自丹麥),英國人節節敗退,幾乎被壓著打,幾百年前英格魯-薩克森人征服原住民的歷史,似乎又要重演。在聯合對抗外敵的迫切需求下,英格蘭內部的統一得到加強,經過漫長的通婚、盟約或戰爭吞併的過程,828年,威塞克斯國王埃伯格基本上兼併了其它六個國家,統一了英格蘭。但面對強悍的維京人在英國人土地上燒殺搶掠,即便是統一的英格蘭統治者依然措手無策。
  在這個急需要英雄的時代,阿爾弗烈德終於被歷史所選擇,走到了前台。他是威塞克斯國王埃塞烏爾夫的第四子,幼年時曾兩次被送到羅馬朝聖並學習,並被教皇利奧四世冊封為羅馬的名譽執政官,這些經歷賦予了阿爾弗烈德的開闊眼界和深厚學術修養。阿爾弗烈德的兄長埃塞列德繼位後,丹麥人的侵略變本加厲。867年,阿爾弗烈德在麥西亞第一次參加了抗擊丹麥人的戰爭,獲得了勝利,將丹麥人趕出了麥西亞。870年冬阿爾弗烈德再次參戰,大獲全勝,打死了丹麥國王和5個公爵,此戰大大提高了阿爾弗烈德的威望,一時成為英格蘭眾所矚目的英雄。
  871年4月,埃塞列德去世,儘管他有兒子,但由於阿爾弗烈德的巨大聲望,賢人會議推舉他為國王(當時英格蘭的王位繼承製度尚不成熟,賢人會議在確定國王人選上有很大權力)。即位之後,阿爾弗烈德最主要的任務仍是對付剽悍的丹麥人的入侵,他為此耗盡了畢生精力,甚至還曾經化妝為行吟歌手,到丹麥軍中刺探情報,開了國王親自當間諜的先河。儘管丹麥人英勇善戰,但他們畢竟是以掠奪作為主要目的,缺乏長遠的戰略,而殖根於英格蘭土壤的阿爾弗烈德,有著更遠大的目標和責任感,這是阿爾弗烈德能戰勝丹麥人的原因。
  阿爾弗烈德改革了英格蘭的軍事制度,改變了靠徵集公社成員打仗的落後方式,建立了一支常備軍,稱為「塞恩」,成為職業軍人,被授予土地,並允許世襲,這開了騎士制度的先河。阿爾弗烈德還拉起基督教作為他的大旗,每次作戰都以基督教的名義進行,並要求戰敗者昄依基督教,這也是他獲得巨大聲望的原因之一。877年,丹麥王古斯侖向阿爾弗烈德大舉進攻,阿爾弗烈德一度被逼到威塞克斯西部邊境靠近威爾士一帶,次年在「塞恩」和民眾的支持下,取得了著名的愛丁頓戰役的勝利,成為整個戰爭的轉折點。最後,阿爾弗烈德與丹麥人劃界而治,東北部劃歸丹麥人,成為「丹法區」,阿爾弗烈德則統治西南部,在當時完全趕走丹麥人力不能及的情況下,這是明智的做法。
  阿爾弗烈德統治時期進一步完善了「國王和賢人會議」制度,有人認為,這是英國議會制度的雛形。他在886年從丹麥人手裡收復並重建了倫敦城,確立了它作為英國首都的地位。
  作為一個有深厚學術素養的國王,他在文化方面的影響或許更為持久。他在位期間,興辦貴族學校、獎掖學術。最為人稱道的是他的《阿爾弗烈德法典》,這部法典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原則,讓摩西十誡及耶穌的金律成為英國法律規條的基礎和英國自由的基石。阿爾弗烈德邀請各國學者到他的宮中研究學問,主持編修了《盎格魯薩克森編年史》。他本人是一個出色的翻譯家,曾將《英格蘭人民教會史》、《哲學的安慰》等名著由拉丁文翻譯成英文。
  阿爾弗烈德是英格蘭國家形成關鍵時期的傑出人物,他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都深深滲入了英格蘭民族的血肉之中。每個國家或許都有若干類似於阿爾弗烈德的歷史關鍵人物,不過由於英國作為工業革命和近代民主制度的發源地在世界歷史上的獨特地位,阿爾弗烈德的思想和作為也深深地滲入了五大洲的歷史進程之中,成為世界歷史上有重要影響的一代帝王。
  阿爾弗烈德大帝誕生於英格蘭民族的生存遭受巨大威脅、民族命運最為低迷的時代。在他的時代,戰鬥以驅除入侵者、建立文化上的權威以團結全民族是兩大時代使命,而他正是以出色地履行時代使命而獲得了在民族歷史上的地位。當然,阿爾弗烈德的法典的價值是超出單個民族的。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