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外夷傳奇] 拜占庭帝國的興亡

拜占庭帝國的興亡

  公元1453年5月29日禮拜四,成前上萬裹著頭巾,揮舞著彎刀的奧斯曼土耳其戰士們衝進了君士坦丁堡。這座屹立於歐亞兩洲達1130年的古城淪陷了,拜占庭帝國的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拜占庭帝國滅亡了。
  君士坦丁堡的前身是古希臘商業殖民城市拜占庭。公元前7世紀,古希臘殖民者在連接黑海和地中海,劃分歐亞的博斯普魯斯海峽的亞洲一側興建了卡兒西頓城。幾年後,他們又在對面修建了另一座城市,並以他們的首領柏扎斯(BYZAS)的名字命名了這座城市:拜占庭(BYZANTIUM)。由於它的特殊地理位置,拜占庭在隨後的數百年裡在政治,經濟,軍事諸多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諸如古希臘歷史之父HRODTODUS,歷史學家TACITUS ,地理學者TACITUS等諸多名人都對拜占庭做過詳細描述。但是在古羅馬時代,拜占庭的發展卻受到極大限制。公元194年,羅馬皇帝SEPTIMIUS SEVERUS為報復該城居民支持他的死敵PESENNIUS,將它夷為平地,直到4世紀初,拜占庭仍然沒有恢復過來。可這時,羅馬帝國剛剛經歷了3世紀奴隸大起義,經濟幾乎遭到毀滅性的打擊,特別是帝國西部,人口銳減,農業停滯,商業凋敝。各路軍閥混戰,帝國權力名存實亡。
  而帝國東部卻相對穩定,它的多種經濟成分受到的衝擊較小。隸農經濟和農村公社經濟發展起來。並且由於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發展起來的東西方貿易更趨活躍,形成了以亞力山大和安條柯城為中心的國際商業貿易區。而原拜占庭的所在地由於控制了東南西北交通的匯聚點就具有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經濟的優勢提高了東部的政治地位,晚期的羅馬皇帝越來越喜歡在帝國東部居住,DIOCKLETIAN就一直住在博斯普魯斯海峽亞洲一側的尼科米地亞城。
  作為羅馬帝國的傑出政治家皇帝CONSTANTINE THE GREAT充分意識到了帝國東部的重要性,併力排眾議,在諸多城市中選中了拜占庭的原城址作為修建新都城的城址。公元324年CONSTANTINE THE GREAT發佈了修建新羅馬的命令。公元330年,新都初具規模。為了頌揚CONSTANTINE THE GREAT的功績,新首都被命名為CONSTANTINOPLE。
  作為都城的它坐落在山丘上,南臨馬爾馬拉海,北靠黃金角海灣,東扼博斯普魯斯海峽,西邊俯瞰色雷斯平原,易守難攻,並且這裡還是重要軍事大道埃格南地亞和小亞細亞軍事公路的匯合點,有著得天獨厚的經濟和戰略優勢。
  公元324年,君士坦丁一世發佈了修建新羅馬的命令。他對此非常重視,任命重臣進行工程準備工作,他自己親自負責勘測和圈定新城界標的工作。他圈定的新城面積超過了拜占庭舊城的十幾倍。在他圈定城址時,他的隨從官員都對他圈定的巨大面積表示極大的驚訝,不解的問他:「我的陛下,您還要繼續向前走多遠?」君士坦丁回答:「我要繼續走下去,直到在我面前引路的神停下為止。」在新羅馬的修建過程中,他調集全國的建築大師和能工巧匠,按照羅馬的規模和建築格局進行設計。大量的精良物料從全國各地運來,無數的古代建築物,藝術傑作和文物被強行從羅馬,雅典,亞歷山大,以弗所和啊提卡半島運往拜占庭城。為了加快工程進度,他專門調動了40000名哥特僱傭兵投入工程中。
  新拜占庭的格局和主要建築都是依照羅馬的式樣建成的。城牆被修建成皇城模樣。城中的賽車競技場和羅馬競技場完全一樣,裡面的賽車道可同時容10輛賽車並排急馳。競技場向西,是圓形的君士坦丁廣場。廣場的周圍是以帝國議會和元老院為主的公共建築群。稍後建成的塞奧多西烏斯廣場則是多條軍事大道的匯合點。而貫穿其中向西南伸展的麥西大道全部由大理石建成柱廊形式。
  此後,君士坦丁還促使帝國通過了一系列的法案和政策以提高君士坦丁堡的地位,使之迅速成為地中海世界的第一大城市。他親自批准羅馬貴族免費遷入新都的貴族住宅。君士坦丁堡元老院也獲得了與羅馬元老院同等的法律地位。這一系列措施使得新都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城市人口急劇增長,現代歷史學家根據該城糧食進口的記載粗略估計,當時其人口已達到50~100萬人。而甚至到了13,14世紀,歐洲最富有的威尼斯也僅有20萬人。
  君士坦丁堡的政治中心地位也就決定了其在帝國歷史上的巨大作用,也就使其成為了宗教和文化中心。當時,帝國境內已經形成了五大教區:羅馬,亞歷山大,耶路撒冷,安條柯和拜占庭。他們代表了基督教最強大的勢力。而緊接著拜占庭的宗教地位急劇上升,從最後到第一,在皇帝們的支持下,獲得了與羅馬同等重要的地位,甚至在許多方面超過羅馬,君士坦丁堡大教長成為了首領。由於皇帝嚴密控制教會事務,帝國內所有的主教,包括羅馬主教都得隨時聽候召喚。
  君士坦丁堡的文化環境也有了相應的發展,這裡安全舒適的環境和繁榮昌盛的城市生活吸引了全國的知識分子,原先聚集在羅馬的文人學者紛紛湧入新都,開辦了各類學校。而在此基礎上歐洲最早的大學君士坦丁堡大學於5世紀建立。接著這裡成為了地中海世界和歐洲各國王公貴族及其子弟嚮往的求學之地。
  這裡的經濟生活的活躍是其他各種優勢條件的形成基礎。它的天然地理優勢在新都建成之後更充分的發揮出來。各地的商賈,船隻和貨物統統聚集到了這裡。拜占庭的金幣也成為了國際硬通貨。
  新羅馬君士坦丁堡的建成和啟用,標誌著拜占庭帝國歷史的開端。君士坦丁一世的功績也將隨著君士坦丁堡的存在而彪炳史冊。
  公元4世紀後,羅馬帝國逐漸分裂為東西兩部分。但拜占庭帝國的歷代皇帝都以羅馬帝國的正統繼承人自居,不僅自稱羅馬皇帝,而且保留羅馬帝國的稱號,甚至到了4、5世紀日耳曼人部落大舉進攻西羅馬時,他們仍然認為自己擁有對西羅馬的宗主權。他們都承認西哥特人和東哥特人入侵西羅馬是合法的,是受他們----羅馬帝國居住在拜占庭的合法皇帝親自委派的。可是現實畢竟是現實,拜占庭帝國已經喪失了對西部地區的控制權。所以收復失地,重新統一羅馬帝國,重振昔日的輝煌就成為早期拜占庭帝國統治政策的核心,也成為每個皇帝的最大心願。
  這個心願在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527-565)時得到了實現,而在查士丁尼光復大業中貝力撒留以其傑出的軍事天賦,建立了名留青史的豐功偉業。
  貝力撒留(BEILISARIOS,505-565)是色雷斯和伊裡利亞交界處的日耳麥亞人。據當時最偉大的作家普羅柯比(PROCOPIUS,500-565)記載他儀表堂堂,力大無比,善於騎射,性格果敢堅毅,這使得他從眾多的軍官中脫穎而出。查士丁尼對他極為賞識和信任,先任命他為自己的衛隊長,接著提升他做美索不達米亞總督。又在他24歲時晉陞他為東部戰區總司令。而他也並未辜負查士丁尼對他的信任,取得了一系列對拜占庭帝國當時的主要敵人波斯帝國的輝煌戰績。
  公元531年,貝力撒留率領帝國東部邊防軍在邊境巡邏,在美索不達米亞北部的達拉斯城與波斯軍隊相遇。這只波斯國王侯斯羅埃斯(CHOSROES,531-579)的遠征軍人數多達40000,而貝力撒留只有25000人。當時大多數軍官提議後撤。而貝力撒留卻站在戰略高度,力排眾議,下令迎擊。他明智的看出我軍後撤必將牽動整條東部戰線,助長敵軍氣焰。而同時敵軍人數雖多,卻是疲憊之師,我軍以逸待勞,且有堅城可守。在與波斯軍隊作戰之時,他一改傳統的三軍陣勢,改為五軍,以四隊騎兵居前,另一隊步兵為預備隊。波斯右軍先攻,貝力撒留命令與之相對的左軍後撤,誘敵深入,使之腹背受敵,同時迅速分兵敵後,三面攻擊,重創敵軍。波斯軍隊不得不改由左軍出擊,貝力撒留故技重施,並下令中間兩隊騎兵強行撕破波斯左軍。各個擊破,全殲敵軍。隨後他下令東部戰線全線出擊,獲得大捷。從此,他更得信任,向著他軍事生涯的頂峰邁進。
  貝力撒留對拜占庭軍事技術和戰爭藝術的貢獻不只是他的優異的戰績和指揮藝術。他創建了拜占庭軍隊的第一隻裝甲騎兵部隊。他首先引進了許多阿瓦爾人和波斯人的武器和騎兵裝備:馬鐙,鎧甲,長矛和弓箭。在此之前拜占庭騎兵數量少,不裝備鎧甲,使用短兵器。而經貝力撒留組建的騎兵部隊裝備了日爾曼長矛和波斯弓箭,並完善了騎兵作戰手段。而更重要的是他的軍事才能為實現查士丁尼重建羅馬大帝國的政治抱負作出了極大貢獻。
  當時,拜占庭帝國的領土包括多瑙河以南的巴爾幹半島,克里米亞半島到黑海東岸,自高加索經兩河流域上游到亞呵巴灣以西的小亞細亞和地中海東部地區,以及今阿斯旺以北的埃及和今蘇爾特灣以東的北非地區。公元533年,查士丁尼一世為了發動了對西地中海世界的征服戰爭。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