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外夷傳奇] 凱爾特神話歷史

凱爾特神話歷史

  如今凱爾特人的後裔多居住在歐洲的西海岸,他們主要居住在布列塔尼、康沃爾、威爾士、蘇格蘭、馬恩島(Isle of Man)和愛爾蘭。然而,凱爾特人曾經一度廣泛分佈在歐洲大陸上,在公元前278年的時候一支分支甚至流浪達小亞細亞,並將自己的領地命名為加拉提亞(Galatia)。直到羅馬崛起的時候他們還是一股不可低估的軍事力量。在公元前385年的時候凱爾特人洗劫了羅馬,這段慘痛歷史一直被羅馬人銘記,公元前59~49年尤利烏斯·愷撒大敗高盧的凱爾特人才得以一血前恥。儘管後來凱爾特人逐漸被羅馬帝國影響,但是在整個帝國正式接受了基督教的時候他們仍然膜拜自己的男女諸神。不過,時代變更,凱爾特人的宗教和神話漸漸式微,只在一些地方,人們還依稀記得古老的神明和英雄。甚至在遙遠的愛爾蘭,那片從未被羅馬帝國控制的土地也很快感受到了基督教的威力。不過在愛爾蘭,皈依基督教並不完全意味著拋棄凱爾特的傳承,這從五世紀開始僧侶們致力於記錄古老的凱爾特傳奇上可見一斑。
  我們現在所瞭解的許多凱爾特神話要歸功於那些僧侶的努力。因為除了威爾士,只有很少的故事被記錄下來,很多時候,書寫是不被允許的。凱爾特人經常銷毀書卷記錄,他們更傾向於依賴口頭傳述和訓練有素的記憶。
  在愛爾蘭,詩人享有特殊聲譽。可能是因為在前基督教時期,詩人和德魯伊間有明顯的區分,新興的僧侶集團才敢於記錄下古代的文獻而不憚於異教的罪名。傳奇故事被奉為永恆的存在,所以詩人們在聖帕特裡克使愛爾蘭皈依基督教並為之驅走群蛇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仍然吟誦著漫漫往昔。人們甚至堅信愛爾蘭的民間傳說本身就具有魔力,當屋中吟唱英雄冒險的時候,魔鬼無法進入大門。愛爾蘭神話主要是蓋爾人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三部故事分別是達努神族和深海巨人族的鬥爭(Tuatha De Danann against Fomorii),以勇士庫夫林為主的厄爾斯特人的戰記(Cuchulainn and other Ulster heroes)和圍繞著芬利亞的領袖芬恩的傳奇(Fionn and Fianna)。
  愛爾蘭的神話中有許多對抗衝突,英雄們的戰鬥往往多於諸神。其中最耀眼的莫過於《庫利牛爭奪戰記》(Raiding of the Cattle of Cooley)裡厄爾斯特人無畏的勇士庫夫林(Cuchulainn)孤身抵抗康諾特國(Connacht)王后美伊芙(Medb)的大軍進犯的事跡。庫夫林可謂是愛爾蘭版的阿喀琉斯,也是亞瑟王傳奇中高文爵士(Sir Gawain)的原型,他在出生前就被預言為偉大但短命的武士,他俊美、勇敢、易怒,一次在盛怒中誤殺了自己的兒子,鑄下難以挽回的慘劇。芒斯特(Munster,愛爾蘭5個古王國之一,在愛爾蘭南部)國王曾經變化成巨人Uath(意為「恐怖」)挑戰愛爾蘭三武士,在砍頭比賽中,沒有人敢於承受Uath的一斧回擊,只有庫夫林毫不退縮的收了一斧,頸上只破了些皮,巨人大加盛讚他的勇氣。但是,「庫蘭獵犬」庫夫林連英年早逝,傳說他拒絕了嗜好殺戮的女武神摩瑞甘(Morrigan)的愛情,女神因此為他的命運布下凶險,即便是他父親,太陽神盧夫(Lugh)的干涉也無法改變。庫夫林死前用腰帶將自己綁在石柱上,臨終時還保持著屹立不倒的姿態,他的愛駒「摩喀灰」(Grey of Macha, 我不清楚這裡的Macha是否是指那位達努神族五位女武神之一的 Macha,是戰爭的人形象征,在女武神中最顯赫的是被稱為「Great Queen」的摩瑞甘)同他一起戰死。從Oliver Sheppard的青銅雕像《庫夫林之死》上我們可以看見垂死的武士,棲息在他肩上的烏鴉象徵著死亡,同時也是女武神的化身。
  談到神仙精靈就不能不提他們居住的彼世(Otherworld),凱爾特人的彼世和希臘羅馬的地府(underworld)不同,並不是一個死者居住的陰暗世界,它們通常是位於山丘之下,古代墓穴或者湖上、海外的仙島,是靈魂們在轉世之前暫居的樂園。 芬利亞戰士的領袖芬恩·麥克庫爾(Fenian leader Finn MacCool或Fionn Mac Cumhaill, mac的意思是「son of」,所以也可說是庫爾之子芬恩,Fianna/Fenians是一個由優秀戰士組成的保衛愛爾蘭高王的戰鬥集團)的兒子勇士兼詩人莪相(Oisin)被海神馬納南(Manannan)帶到海外的青春仙島,娶了海神的女兒為妻,度過了三百年的快樂時光。莪相在回愛爾蘭前,他的神仙妻子曾警告他不要下馬,不然就永遠無法再回到仙境。莪相回家發現人們變得比以前要矮小,彷彿侏儒,自己的部族早已成了神話裡的影子,這時他看見三個人在搬動一塊石碑,這群矮小的人用盡全力也移不動石塊,莪相看不起他們,上前準備展示一下自己的力量,但是他隨即從馬鞍上滑落,跌倒在凡塵土地上,瞬間刻從一個英俊青年變成了雙目失明,頭髮灰白的枯槁老人。後來他遇到在愛爾蘭傳教的聖帕特裡克,聖徒不厭其煩聆聽他那些綺麗的故事並將之記錄下來。在他臨死前,聖帕特裡克勸他歸依基督教,並說他那些不信教的族人和父親都在地獄裡受苦,但是莪相拒絕了,他說,哪裡能有和他見過的神仙島媲美的地方,不能享受逐歡求愛的天堂又有什麼樂趣。
  聖帕特裡克的出現,使莪相的歷險與許多古代英雄冒險有所不同,雖然聖帕特裡克很明顯是後代添加上去的,雖然聖徒在必要時一樣可以詛咒逆教的行為,但是這個傳說卻有著在其他歐洲基督教地區中找不到的寬容胸懷。而在其他凱爾特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聖羅蘭毫不留情地將一個國王詛咒成為樹間跳躍的鳥雀,終生只能靠吃豆瓣菜過活。
  在凱爾特神話的其他分支中,威爾士和英格蘭盛行亞瑟王傳說中,隨著基督教在現實世界中的升起,它在故事中也成為了關鍵的要素。尋找聖盃就是最好的例子。同樣是神聖的容器,在更加古老的凱爾特傳說中,我們只看見神奇的大鍋,而在亞瑟王的故事裡,它已被用於最後晚餐和盛過十字架上的基督之血的杯子代替。相傳聖盃是被亞利馬太人約瑟夫帶入不列顛,後來失落了,成為圓桌騎士爭相尋找的寶物,演化出「廢王」或「漁王」布隆(The Maimed King or Fisher King Bron/Bran)與諸多騎士的故事。騎士中最後尋到聖盃下落的是三騎士:最世俗的勃斯,最單純的帕西法爾和最純潔的加拉哈,但其中只有郎士洛爵士之子加拉哈能夠捧起它——「雙手間如同捧著基督的聖體」,在他捧起聖盃的剎那,無數光輝的天使降臨帶他的靈魂迎接入天堂。
  亞瑟王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尚無定論,他很可能是公元410年羅馬人從不列顛撤離後的一位亂世英雄。在他的神話中,將盎格魯-薩克森人的最終勝利歸罪於不列顛當時烽火不斷的內部爭端是很有道理的。凱爾特部族間的仇恨根深蒂固,即便在面臨共同敵人時也缺乏誠意,這點最使他們名聲狼藉。因此在亞瑟王死於與他外甥的劍欄戰役後,不列顛的騎士夢也走到的盡頭。國王身負重傷,他的所有騎士只有一個倖存。亞瑟在神秘的三女王的陪伴下前往「蘋果島」阿瓦隆的結局訴說著英雄不死的故事。過去與未來之王在彼世沉睡,等待有一天轉生重臨世界拯救眾生。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