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兵燹錄] 唐帝國與吐蕃的鬥爭

唐帝國與吐蕃的鬥爭

  唐與吐蕃的戰爭,是公元7世紀至9世紀發生在唐朝和吐蕃之間的戰爭。原因是吐蕃與唐朝爭奪西域和青海地區。唐太宗時期,雙方發生一次規模有限的衝突,唐軍擊退了吐蕃軍;唐高宗、武則天時期,唐朝處於守勢,保住了西域;唐玄宗時期,吐蕃處於守勢。安史之亂期間和之後,吐蕃藉機控制了隴右十八州和安西四鎮,一度攻陷唐朝都城長安。唐朝聯合回鶻、南詔、大食,合圍吐蕃,加之吐蕃連年征戰,國勢大衰,最後於877年分裂崩潰。其間,唐朝和吐蕃八次會盟,由於唐朝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後嫁給吐蕃贊普,所以唐蕃關係又稱舅甥之盟。
  吐蕃是唐太宗時新興的強國。670年,吐蕃攻取西域18州,唐無力相爭,只好退出西域4鎮,讓吐蕃佔領。672年,滅吐谷渾(青海)國,威脅著唐通西域的道路。唐出兵攻吐谷渾故地,不能取勝,優勢轉到吐蕃方面。692年,武則天使唐休璟王孝傑、阿史那忠節等率兵大破吐蕃兵,收夏4鎮,在龜茲再置安西大都護府,屯兵鎮守。696年,王孝傑在素羅汗山被吐蕃戰敗,吐蕃向唐朝廷提出講和條件:(1)唐兵退出4鎮,(2)唐割西突厥5弩失畢部給吐蕃。武則天使郭元振到吐蕃商議,要求吐蕃退出吐谷渾故地。郭元振回朝,對武則天說,吐蕃民眾,久已厭戰,早願和親,只因論欽陵專權,想立軍功鞏固自己的地位,所以拒絕講和。為朝廷計,不如每年派出和親使去講和,讓論欽陵每年拒絕,這樣,吐蕃人對論欽陵愈益不滿,對朝廷愈益親近,吐蕃內部將發生變亂。果然,不出郭元振的預料,699年,吐蕃贊普殺論欽陵的徒黨2千餘人,論欽陵自殺,他的兄弟論贊婆,原來鎮守吐谷渾,專擾唐邊境,現在率所部來投降,唐西邊暫時得到安靜。
  唐中宗時,吐蕃又在青海和西域對唐作戰。710年,唐睿宗置河西節度使,715年,唐玄宗置隴右節度使,都是防禦吐蕃從青海方面來進攻。747年,安西行營節度使高仙芝擊敗吐蕃兵,收復小勃律(在克什米爾北)國等2十餘國。755年,安祿山反叛,吐蕃乘機奪取隴右河西和西域4鎮。
  會昌二年(842),吐蕃朗達瑪贊普卒,佞相與王妃綝氏擁立3歲的乞離胡為贊普,自己攝政,大臣不服,而大相結都那被殺,吐蕃帝國崩潰。論恐熱於洛門川(今甘肅武山),起兵反叛,討伐篡位的乞離胡,遂於渭州敗走宰相尚思羅,不久尚思羅以蘇毗、吐谷渾、羊同8萬軍隊反攻不利被殺,論恐熱並其10萬部眾。會昌三年(843),論恐熱自稱國相,以20萬軍隊攻鄯州節度使尚婢婢,遭4萬人埋伏而敗,次年(844),退守薄寒山(今甘肅隴西)。會昌五年(845)十二月,又集結軍隊攻尚婢婢大敗,尚婢婢遂向河湟一帶發布論恐熱的罪狀,支持唐人後裔歸唐。大中三年(849),屯軍河源軍(今青海西寧)的尚婢婢輕敵,敗於論恐熱,兵驅甘州,留拓拔懷光居守鄯州。事後,論恐熱欲投靠唐朝,求作河渭節度使,唐朝不許,不久因乏糧奔廓州。
  會昌四年(844)三月,唐朝利用吐蕃諸部的甘青內亂,擬復河湟四鎮十八州,派劉濛為巡邊使,命令他儲備糧餉、軍械,探聽吐蕃兵力的虛實。大中三年(849)二月,唐朝先後收復秦、安樂、原3州及原州所屬的7關,此時,沙州人張義潮已起兵接管州城,遂遣使至天德軍(今內蒙烏拉特前旗)降唐,其後又發兵攻克瓜、伊、西、甘、肅、蘭、鄯、河、岷、廓10州,於大中五年(851),遺其兄張義澤至長安,獻隴右諸州地圖,唐朝置歸義軍於沙州,以張義潮為節度使,河湟之地入唐,咸通二年(861),歸義軍又克涼州,咸通四年(863),置涼州節度使,領涼、洮、西、鄯、河、臨6州。
  咸通三年(862),散居於甘、肅、瓜、沙、河、渭、岷、廓、疊、宕10州之間的嗢末部,向唐朝進貢,嗢末本是河西、隴右後裔,淪為吐蕃奴部,以涼州作根據地。咸通七年(866)十月,論恐熱為鄯州城使張季顒打敗,不久沙州歸義軍與西州回鶻仆固俊共殺論恐熱,將其首級送至長安。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