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電影] 影評【露西亞離開之後 After Lucia Despues de Lucia】- 霸凌就是犯罪!

影評【露西亞離開之後 After Lucia Despues de Lucia】- 霸凌就是犯罪!



文/電影白話文

校園已失去純樸,學生都不學生了
同儕間排擠的問題在青春校園電影是常見的元素,但深刻描述的電影並不多,因為問題太敏感,也沒人能提出完美的可行方案。小孩的世界早就已經不單純,在資訊爆炸的年代,校園不再是父母那一輩那樣單純,只是學習的園地,隨著網路科技的日新月異,在媒體大肆渲染下,這些學生接觸的議題五花八門,各式各樣的資訊從四面八方湧向他們。

【露西亞離開之後】(After Lucia)的女主角泰莎依亞(Tessa Ia)並不像【破處女王】(Easy A)的艾瑪史東(Emma Stone),艾瑪史東是自願去迎擊這殘敗的黑暗面,泰莎依亞卻是典型慘遭同儕凌辱,雖然導演碰觸這個敏感議題,以寫實的狀況呈現,卻是以保守的畫面呈現。以台灣校園的案例來看,這只不過是小蛋糕一塊,上YouTube上可以看到更殘暴變態的短片。

沉默是想憑一己之力,卻沒想到是自不量力

被霸凌就像生病,最好是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往往都像癌症末期才知曉,已回天乏術。大半的孩子並不會主動說出口,除非他的屬性是「媽寶」或是「抓耙子」,「告狀」這兩個字在小孩的眼中可是一字千「斤」,情況變糟的機率可不像中樂透那樣渺小,鐵定會雪上加霜,可是要抱著必死的決心才能使出這招垂死掙扎。

不說不代表獨立,是害怕與無助的不知所措,他希望能告自己的力量解決困境,不必讓大人擔心煩惱,這樣天真的想法是多數受害者的初衷,也是這樣天真浪漫的決定,讓事情變得更加失控,默默的承受,讓犯罪者食髓知味,進而得寸進尺,反正他再怎樣使壞,也不會遭受懲罰,也就越來越大膽,花樣越來越多。

關心就能遏止悲劇發生嗎?

校方、家長的功能,對於孩子間的摩擦,是第三股力量,正確的介入可以對事情有正面的幫助,但就像前面說的,學校已不單純,校園早就不是只有讀書這麼簡單的假象,成人世界的顏色早就刷滿教室的牆壁,法官收賄、懼怕惡勢力時有所聞,老師亦是,面對有權有勢的家長,多數的老師扮演牆頭草,風往哪吹,他就往哪倒。

如果孩子的行為已達喪盡天良的程度,那他們父母八成是恐龍家長。媽媽大概會說他的孩子在家有多乖、爸爸可能會帶他去避風頭,放任孩子做出極為不當的行為,父母絕對好不到哪去,遺傳、繼承他們優良的行為,大概是他們DNA天生的運轉機制,也許他們正是當初霸菱別人的先驅。

「未成年」是最不該存在的狗屁法律

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是校方與加害人父母的終極目標,孩子還小給他機會是開場白,鬧上警局、法院後,更可以看出扭曲的世界,當法律保護的不是被害人,只因加害人未成年,所以通通都要從輕量刑,成年這個門檻,正是造成現今社會越來越多毒瘤的盲點。

如果公權力無法給與被害人保護,無法替被害者伸張正義,那以暴制暴就成了唯一有效的手段。因為這個世界正處在被有錢人支配的階段,要等到他們良心發現,還是遵循猶如阿嬤的裹腳布又臭又長的程序,到頭來可能是一場空。遲來的正義,不是正義;不來的正義,就是邪惡!

導演丟出議題,目的希望社會重視問題的嚴重性,並不是要強調復仇,所以【露西亞離開之後】最後並沒有大塊人心的結局,反而從頭到尾都是很內斂的氛圍,沒有大聲咆嘯、沒有腥羶裸露、沒有血腥殘暴,卻有著痛徹心扉十分的殘忍。前半段父女在車上的長鏡頭,對應結尾只剩父親坐在船上的長鏡頭,車外的陽光在船上看不見,被雲覆蓋的天空連一抹淺藍也沒有。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