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12
發新話題
打印

[資訊分享] 各種魚的習性

各種魚的習性


小盾鱧,俗稱魚虎、紅線鱧或紅鱧,原產於東南亞地區,包括印度、緬甸、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成魚時體側有一寬黑縱帶,幼魚時體側則有兩條黑色縱帶中間呈橘色。棲息於水塘、池沼及溪流緩水域,耐污濁缺氧的環境。掠食性強,除了掠食其它魚種,在水面上游動的蛙類、龜鱉及水鴨等也都會遭到攻擊。孵化後幼魚群集靠岸邊的水面,成魚在魚群下守衛。最大體型可達130cm 20kg以上。原引進做為觀賞魚,可能因其成長快速及掠食性強被棄養。大約於1995年曾文水庫即有釣獲,其它南部地區水庫陸續亦有發現紀錄,如烏山頭水庫、澄清湖等。雖然頗具經濟價值,但對水庫原生魚種多樣性及曲腰魚、草鰱魚等漁業資源危害甚大

其習性幼魚多躲在岸邊障礙區,水草或樹枝旁邊,群體行動,幼苗時有一至兩隻成魚在旁守護,成魚多躲藏再水中大石或大型障礙區附近,攻擊速度快,且會多次追擊,直到目標逃出範圍或者咬中為止,會有跟鱸魚類似的洗腮,咬住獵物時會咬緊獵物左右甩,俗稱鯊魚咬!!直到吞下去或者獵物被撕碎開來.為台灣淡水掠食性魚類最大型對象.

釣法
活餌釣法,依照棲息區域的魚種為佳,例如水庫中梗魚數量比其他地區多,就以梗魚釣大型魚虎為佳,釣組為兩門鈎,子線可用防咬線、大號數的PE線火線、鋼絲子線,一鈎鈎頭,一鈎鈎背鰭後方,泥鰍或者珍珠呆也可,吳郭魚因為背鰭又硬又尖,可能效果較差,越大的活餌,中的魚虎越大.
路亞釣法,開闊水域以多蔓以及波啪為佳,魚虎會衝出水面追擊,米諾以中泳層或表層為主,軟蟲可用魚型軟魚.

時間以清晨跟黃昏最佳,活餌則無限制(丟下去就不管他了)
地點已離岸邊不遠的障礙區或者小魚群集區域為佳

取至降龍會

[ 本帖最後由 dick5220 於 2010-9-29 08:55 編輯 ]

TOP


金目鱸
棲息深度:0 - 40 公尺
俗名:金目鱸、盲槽、扁紅目鱸 
最大體長:200 cm
棲息環境:礁區、砂泥底、河口、淡水、近海沿岸、潟湖 

特性:屬表層掠食性魚類,活動力強

金目鱸屬表層掠食性魚類,活動力強,專以活蝦,小魚為食,清晨黃昏為最佳時機,夜晚也會上鉤

海釣場可用無鉛釣組順著水流讓活餌在水中漂流,等待金目鱸的就餌,也可以用浮標作釣,1尺-3尺左右的釣棚,在水車、水流處、釣場中央尋找魚蹤,沉底釣也能釣到,機會較少,陰天或飄小雨時會浮水,可在水面拖釣.

海港可用浮標釣沿岸,金目鱸會再岸邊追逐小魚群覓食

金目鱸比較畏寒,台灣南部比較常釣獲,北部機會就比較少一點,但是也是常有人釣獲

取至降龍會

[ 本帖最後由 dick5220 於 2010-9-29 08:55 編輯 ]

TOP


魚種:三線雞魚
                 學名:Parapristipoma trilineatum
                 英名:Chicken grunt
                 俗名:雞仔魚、黃雞魚 、花身阿
                 大陸名:三線磯鱸
                 日本名:イサキ
  

體延長,側扁,背緣弧形隆起,腹緣略呈弧形。頭中大。吻鈍尖。口中大,端位;上下頜約等長,上下頜齒細小,絨毛狀,外列齒大;鋤骨、腭骨及舌面皆無齒。頦部具無中央溝;頦孔1對。體被薄櫛鱗,背鰭及臀鰭基部均具鱗鞘,胸鰭及腹鰭外側具腋鱗;側線完整,側線鱗數54-57。背鰭單一,硬棘部及軟條部間無明顯缺刻,硬棘數XIII-XIV,第IV棘最長,軟條數17;臀鰭小,與背鰭鰭條部同形,硬棘數III,第II棘強大,軟條數8;胸鰭中長,長於腹鰭;尾鰭叉形。體背暗綠褐色,體腹白色;體側有三條暗色縱帶,但僅在幼時明顯,成魚則不顯著。各鰭灰褐色而帶黃色光澤。

貪吃,可用蝦肉活蝦釣獲,屬於迴遊魚類,好釣又不錯吃

取至降龍會

[ 本帖最後由 dick5220 於 2010-9-29 08:56 編輯 ]

TOP


魚種:長鰭黃鱲鰺
學名:Trachinotus falcatus
英名:Permit fish
俗名:紅衫、紅鰺 、金鯧
大陸名:布氏鯧鰺 、獅鼻鯧鰺 、金鯧、白鯧
日名:マルコバン
體長:可達110cm
繁殖期:3-9月
分佈:自日本南部經台灣至東印度群島
特色:由於此魚的肉質鮮美,成長迅速,容易捕撈,個體間的成長較為一致,
         加上對池塘環境的適應力強,經數年的養殖,已成為台灣地區主要的繁
         殖魚種。野生的黃鱲鰺被捕獲時,體表會呈現紅色的反光,故被中南部
         的漁民稱為「紅衫」,北部地區稱為 「金鯧」。主要的養殖魚種有長鰭
        的黃鱲鰺及短鰭的黃鱲鰺兩種,短鰭品種較長鰭耐寒,較受大陸市場青睞。

可用活蝦、蝦肉釣獲
如果沒有禁用蟹黃的話....用吧
會爆籠喔...

取至降龍會

TOP


鯁魚
初級淡水魚。主要棲息於水溫略高的水域中,常在下層水域活動;性情活潑,喜歡群游活動。為雜食性魚類,主要以浮游動物、植物碎片、藻類、腐殖質等為食。

原產於中國大陸之中、大型河流與湖泊。台灣地區多養殖於西部水庫與南部地區的河川、湖泊及水庫等。

可用粉餌跟土司、豆角餅釣獲

取至降龍會

TOP


红鮕(星鱸)Sciaenops ocellatus (Linnaeus, 1766)

科: 石首魚科

香港: 星鱸,紅鼓

中國: 紅擬石首魚

最大體積: 155 cm (TL)

計數形質特徵: D. X, I, 23-25; A. II, 8-9; GR. 12-14

特徵: 體大,延長及輕微側扁;吻圓、外凸於頜前;口下位。幼魚尾鰭圓形,成魚尾鰭截形。體銀灰色;於背鰭後及尾鰭之間,具一或多個黑色眼形斑點。

棲息環境: 通常見於沿岸水域及河口的沙泥底。

備註: 最初被引入為鹹水及淡水養殖魚。逃逸後在香港水域成功繁殖。

分佈: 西大西洋: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及麻薩諸塞至墨西哥北部。

紅鼓魚魚體稍呈紡綞體而側扁,背部顏色較深,常呈綠青色或淡黑色,腹部為白色或黃色,而尾柄具有一褐色圓點。紅鼓生存溫度範圍在2-34℃,生長適溫為12-30℃,屬廣溫且廣鹽性魚類,其生命力甚強。紅鼓魚原喜棲息清澈流水,經過馴養目前已能適應肥沃的水質,因此魚塭養殖將不成問題。紅鼓屬肉食性魚類,性兇猛,掠食性強,喜捕食小魚、昆蟲等。在適宜的環境,食慾極為旺盛,通常在水溫低,池水混濁或風浪過大時,會停止攝食。

可用魚肉、活魚活蝦、海蟲釣獲
路亞:米諾、軟蟲

屬底棲魚,瞬間爆發力強,我還曾經在挫魚池中用蝦米拖曳釣鱸魚時被紅鼓搶餌,瞬間爆線...
老闆作弊...放紅鼓誰挫的起來....

取至降龍會

TOP


科 別:鯉科
魚 種:魴
俗 名:武昌魚
分 類 型 態 :初級淡水魚類
體 長:一般長約15至25公分,最大可超過30公分。
武昌魚原產於大陸東北松花江,早年被引進台灣並成功繁殖,在養殖漁業裡曾風光一時,後來因為交易價格大不如前,於是遭到飼主棄養的對待,目前在各大河川、水庫等水域多少均可見到武昌魚。
武昌魚喜歡棲息於河川、湖泊的底層,屬雜食性魚類,生性膽怯,肉質不錯但多刺,礙於市場需求有限,所以飼主在捕獲後多用於自行食用或饋贈親友。
可用蜈蚣鉤釣組釣獲,以豆角餅為誘餌,鉤子鉤上蚯蚓,也可用土司、粉餌釣獲
路亞偶爾可用亮片、淺色米諾、軟蟲釣獲

取至降龍會

TOP


草魚、鯇
本種原產於中國大陸,引入台灣作為養殖魚類後,現今台灣西部的大型湖泊、水庫及河川下游水域已有其野外族群的分布。
中國大陸外來種,中國大陸引入
一、形態特徵:
背鰭 3 不分枝軟條+7 分枝軟條;胸鰭 1 不分枝軟條+16 分枝軟條;腹鰭 1 不分枝軟條+ 6∼8 分枝軟條;臀鰭 3 不分枝軟條+8 分枝軟條;側線鱗39~42。身體延長,前半部略呈圓桶狀,後半部側扁。頭中大、略寬。吻短而圓鈍;口大,開於吻端且略為斜裂,上頷稍長於下頷。口無鬚。具有咽頭齒兩行,側扁而呈梳狀,齒面狹凹,中間有一溝槽,兩側具有許多的鋸齒狀缺刻,故可知其草魚的咽頭齒可以將吞食的草切斷並磨碎。體披大型圓鱗,側線完全,但在身體中部略向下彎。身體背側呈青褐色略微偏黃,腹部銀白色且微黃。最大可達80公分以上,重達30∼40公斤。


二、棲地特性:
在臺灣地區,本種喜愛棲息於大型湖泊及水庫的中下層水域。


三、生態習性:
草魚、青魚、白鰱及黑鰱合稱為我國傳統淡水養殖的四大家魚。在臺灣地區,草魚主要棲息於大型湖泊及水庫的中下層水域,生性活潑,常成群攝食水草,亦會吃食長至水中的陸生植物。草魚生長快速,一年約可長至1∼1.5公斤,最大的個體可重達30∼40公斤,是一種常見的養殖魚種。草魚的膽有毒,食用時需將膽去除。

可用玉米、水果、粉餌、蚯蚓、田螺、牧草釣獲

TOP



Aristichthys nobilis
俗    名  黑鰱、大頭鰱、花鰱、胖頭鰱
原住民語:Barlu donu sulu
體    長  約1公尺
形狀特徵:
體延長而側扁,腹部肉稜起自腹鰭基部至肛門前。頭大而圓畔。體背側灰黑而稍具金黃光澤,腹側銀白色;體側具許多不規則的黑色小點。各鰭呈灰白色,上有許多黑色微細小點。 生態習性:
初級淡水魚。棲息於大型江河與湖泊的中、上層水域,行動遲緩,主要攝食浮游性動物。
棲地分佈:
原產於中國大陸之中、大型河流與湖泊。世界各地皆已有引進;台灣地區多養殖於西部水庫與南部地區。

表層迴遊魚類,可用乒乓釣組釣獲,粉餌、豆角餅都可,或再餌內加入香蕉放置陰暗處使其發酵,或加香蕉香料劑.
也有用路亞釣獲的紀錄,但是大多是巴到

取至降龍會

TOP


學  名:Spinibarbus hollandi Oshima

俗 名:何氏棘魞、更仔、留仔

分   類:鯉目 CYPRINIFORMES 鯉科 Cyprinidae

形態特徵:身體延長,前部略呈圓筒狀,後部稍側扁,腹部圓。頭中大而稍尖。吻鈍而突出,成魚之吻部更為突出。口裂稍斜,末端可達眼睛之前緣,口部可向前伸展成管狀。有鬚2對。咽頭齒3列,齒式5।3।2-2.3.5,齒側扁呈梳狀,齒面狹凹有溝紋,左右不對稱。體被大型圓鱗,側線完全,前端略為下彎;側線鱗數26-28。背鰭短,前方有一根平臥而埋於鱗片下之硬棘,此乃棘魞名之由來;各鰭均無硬棘,背鰭的軟條數3(不分枝軟條), 8(分枝軟條);臀鰭的軟條數3, 5腹鰭的軟條數1,8;叉形尾。身體背部青灰色,腹部略淡。體側鱗片基部均有一黑斑。幼魚之背、臀及尾鰭外緣稍黑,成魚漸淡;胸鰭及腹鰭則略帶橙紅色。成熟雄魚在繁殖期會在吻部、胸鰭、臀鰭鰭條上見到明顯的追星,成熟雌魚有時亦有追星。一般多為20-40公分,最大可達60公分。生態習性:何氏棘魞成魚主要在深潭活動,而幼魚則在岸邊淺水區,成魚大多棲息在河川的中下層水域,且底質為礫石的河段,屬亞底棲性。性活潑善跳躍。主要以水生昆蟲、小魚、蝦、藻類和水生植物碎屑為食。棲地分布:棲息在淡水環境,屬初級性淡水魚。何氏棘魞分布於曾文溪、高屏溪、花蓮溪、秀姑鑾溪、卑南溪及太麻里溪等南部及東部的溪流。台灣地區原生種。

可用活魚、活蝦、蚯蚓釣獲
路亞:米諾、亮片

TOP


學 名:Clarias fuscus Lacépède
俗 名:土殺、土虱、鬚子鯰
英  名:Puntat, Walking catfish, Whitespotted freshwater catfish, Whitespotted clarias, Cat-fish, Chinese catfish
分 類:SILURIFORMES 鯰目
     Clariidae 塘蝨魚科
形態特徵:身體延長,頭部平扁,驅搭後部側扁;頭、背及體側具骨板。吻寬而短。眼小,上側位,具游離眼緣。口大,亞前位,橫裂,上領較長於下領。前鼻孔為一根短管,後鼻孔則為裂縫狀。上頜較突出。頭部有鬚4對,鼻鬚1對,幾乎伸達或超過鰓孔;上頜鬚及下頜鬚各1對,較長,上頜鬚向後可達胸鰭基部;頦鬚1對。體裸露無鱗,皮膚光滑,多黏液。側線平直,沿體側中部而伸達尾鰭基部。背鰭基部長,僅具軟條數55-63;臀鰭與背鰭同形,其軟條數39-46,不與尾鰭相連;胸鰭小,但具1根粗狀硬棘,其內外緣均呈鋸齒狀;腹鰭小。圓形尾。體黃褐色或暗灰黑色,腹部灰白色;有時體側另具10條由5-6個細小白點排成的橫斑,腹側則有2-3條細小白點排成的的縱斑。各嗜灰黑色。一般全長為20-40公分。
生態習性:塘蝨魚為暖水域底層魚類,喜棲息在水草茂盛的河川、池塘、溝渠和稻田的水體中。常被發現群居洞穴內。其生命力強,可以直接呼吸空氣,能長期間離水。為夜間活動的底層魚類。性兇猛,屬肉食性魚類,夜間出來攝食。幼魚攝食浮游動物,成魚則攝食魚、蝦、水生昆蟲、小型軟體動物、環節動物等生物,也攝取腐敗的動植物碎屑。雄魚會築巢與護幼之行為。
棲地分布:塘蝨魚棲息在淡水環境,屬初級性淡水魚。分布於台灣各地的河川、水庫、池塘及筊白筍田等,多以養殖為主,野生族群甚少。台灣原生種

體型大的土虱為泰國種,引進台灣養殖
因其生長快速體型大,且不像本土種會挖洞而引進
藥燉土虱大多為泰國種

為腐食性,也會攻擊小活魚、小蝦、兩棲動物、水生昆蟲、軟體動物
可用內臟類、肉類、活魚、活蝦、粉餌釣獲
路亞可使用軟蟲、深層米諾、雷蛙釣獲

取至降龍會

TOP


學名:Notopterus chitala
英名:Spotted Indian knifefish
俗名:弓背魚、東洋刀魚、花刀魚
體長:一般體長約 80~90 公分,最長可達一公尺以上
型態特徵:
外型如迴旋飛刀,體側扁而背部明顯隆起,體表有多個圓形黑   斑。背鰭小,無腹鰭,臀鰭和尾鰭連在一起。前半身寬厚,尾部尖小,背部呈微弓形隆起。
體呈黑色,體側由頭到尾部有3∼10個鑲白邊的黑色斑點,數不定,因魚隻不同而有所增减。幼魚期體表並沒有黑色斑點,只有10∼15條淡淡的斜紋,成魚後才變成黑色斑點。
生態習性:
喜愛夜間行動,白天躲在有樹木遮蔭的水中或沉木下,晚上出來覓食魚、蝦。雌雄不易從外觀判別出來。適水溫為24∼28℃因體型特殊,行動怪異,為熱門的淡水觀賞魚之一。產卵於石頭或枯木上,雄魚有護卵的行為。
地理分布:馬來西亞、泰國、緬甸等東南亞國家。
外來物種,被飼主放生而現身台灣水域
中南部有其蹤跡
可用活魚、活蝦釣獲
路亞以米諾為主

取至降龍會

TOP


俗名:皇冠三間
英名:Peacock Cichlid  
最大體長:50cm∼90cm。                                  Ok4s
分布:亞馬遜河流域、巴西東部。                      Z
溫度:22∼25℃。
水質要求:PH值6.5∼7.2。      
食    性:接受人工飼料程度(普通)、食魚性強。

外來物種
慈鯛科,會逐巢護幼魚,但是攻擊性強,有類似鱸科的習性
台灣中南部有其蹤跡

活餌:活蝦、活魚、蚯蚓、粉餌
路亞:米諾、軟蟲、亮片

取至降龍會

TOP


七星鱧
本土原生物種,跟其他鱧科最大的區別再於尾巴的孔雀斑,以及沒有胸鳍
體型小,最大30公分左右,所需水質較其他鱧科要求高
我只在某山區釣過,數量稀少
活餌:蚯蚓、小魚、小蝦、小蟲
路亞:毛鉤、亮片、米諾、軟蟲都可

取至降龍會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TOP

引用:
原帖由 dick5220 於 2010-9-29 09:04 發表
http://dick5220.myweb.hinet.net/PlusShare143
學  名:Spinibarbus hollandi Oshima

俗 名:何氏棘魞、更仔、留仔

分   類:鯉目 CYPRINIFORMES 鯉科 Cyprinidae

形態特徵:身體延長,前部略呈 ...
要釣 更仔 (捲仔) 我門這邊很多喔  頭前溪 高鐵橋以上到由羅溪橋  都有他的蹤跡

數量= =  多到不誇張  快追上 上溪哥 數量

[ 本帖最後由 kurobt 於 2010-10-1 23:21 編輯 ]

TOP

謝謝你版大這麼詳細的介紹!真是讓我受益良多啊~

TOP

溪魚的部分好像比較少說到…

溪魚的部分好像比較少說到…

TOP

溪魚的部分好像比較少說到…

溪魚的部分好像比較少說到…

TOP

溪魚的部分好像比較少說到…

溪魚的部分好像比較少說到…

TOP

 31 12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