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12
發新話題
打印

[戰史] 看不見,可是你依舊存在之三(血戰一江山)

看不見,可是你依舊存在之三(血戰一江山)


先總統 蔣公親為一江山地區王生明司令佩戴戰鬥英雄章

1954年11月2日,國軍海軍護航炮艦永定號接到一條命令,艦長鐘漢波奉命從大陳轉送一位"重要人物"前往一江山島.
國軍大陳防衛總司令劉廉一親往送行,這個"重要人物",就是在五六十年代聞名台灣的國軍一江山防衛司令,國軍的"英雄"王生明.



永定艦資料照片

1955年1月19日,國軍少將王生明在一江山陣亡,鐘漢波送他去一江山的時候,他的生命還有七十七天.
其實王生明去一江山的時候,就知道自己必將死在一江山上.1954年蔣經國欽點這位胡宗南的愛將調任一江山地區司令,就是知道他確有"死守"的能力,也有"守死"的決心.一江山不能守,丟了一江山,就丟了大陳.如果王生明都守不住一江山,國軍裡就沒有人能夠守住它了.
今天,台灣知道王生明的人已經不太多,連用他的名字在高雄鳳山命名的"王生明路",也已經被重新命名為"鳳頂路".



在大陳海域支援一江山島被擊重損的寶應艦

民國四十四年元月十八日七時五十八分,中共集陸軍三萬餘人、艦艇一五四艘、飛機二八八架次,三軍聯合大舉進犯孤懸海門和大陳島間的一江山,並以絕對優勢兵力強行登陸,人海、火海蜂湧這面積約一.二平方公里的小島上.

地區司令王生明上校率領官兵同仁拼死迎擊,自日出到日沒,日沒又日出,共軍一波躺下、一波又來,人海、火海連撲三天,上岸共軍近七千;廿日拂曉,共軍再增援五百餘人作第三次總攻擊,至下午四時許,距一江山陣地僅五十公尺,王司令率殘餘傷患衝鋒肉搏,計殲敵四千餘,毀敵機五架、沉共艦多艘,直至彈盡援絕,拉開僅存一顆手榴彈保險,以身殉國;全島七百廿位戰鬥官兵、三百後勤和十位護理人員等一千零卅位,全部壯烈成仁.消息傳回臺灣,朝野齊震悼,先總統 蔣公親臨致祭,追晉王生明司令陸軍少將,入祀忠烈祠.嗣後,政府便接運大陳軍民來臺,集中力量,續為反共復國大業奮鬥.



同樣支援一江山島的沱江艦,後來還參與823砲戰.

一江山其實只是個寸草不生的大岩石,在僅有一點二平方公里的小島上,島的中間還被海水一分為二,因此被稱為一江山.解放軍的炮火對島上各個制高點轟擊最為凶狠,90高地原名93高地,戰鬥結束時高度被解放軍轟低了三米.在戰役第一天,共軍對這彈丸之地發射了五萬一千餘發砲彈,並投下五百磅炸彈五百餘枚,平均每一平方公尺落彈達十七發之多,再加上三萬比一千的攻守兵力,制空制海完全喪失的情況,從這些數字上來看,一江山守軍必定是將戰力發揮至極限,才有當時如此輝煌的戰果.


支援一江山島的太平艦出航前最後身影


該艦於一江山島海域遭共軍魚雷艇擊傷,隨護的太和艦拍下太平艦沉沒瞬間

一江山戰役,是大陳戰役的核心戰鬥.實際上,這是一場袖珍的諾曼第之戰,在這次惡戰中,解放軍一反"木船打軍艦"的傳統,在大陳列島和國軍展開了一場堪稱現代化的殊死戰鬥,空軍出動了轟炸機部隊,殲擊機部隊,海軍出動了魚雷艇大隊,兩棲登陸大隊,甚至罕見的出動了大型戰艦和國軍爭奪制空權,制海權,陸軍登陸部隊也不再是小米加步槍,動用了從無後作力炮到火焰噴射器的新式武器.


上述戰役中遭擊傷的太和艦資料照片

解放軍在一江山之前的歷次登陸戰役,由於採用木船打軍艦的偷襲模式,沒有制空權和制海權,無不是夜間奇襲,而國軍普遍夜戰能力較差,往往一遭夜襲就全軍崩潰.如果解放軍夜間進攻一江山,王生明守不到天亮,大陳的國軍沒有能力去增援,因此有"守到天亮"的說法.但真正的一江山登陸戰,卻是在白天打的,這是解放軍第一次發動白天的登陸作戰,不是偷襲,而是全面奪取制空制海權後的強攻!


共軍於一江山戰役中使用美製LCU坦克登陸艇


共軍於一江山戰役中使用美製LCM機械化登陸艇

這一仗,解放軍勝得並不容易,從政治意義上說,這是一場令人痛心的同胞之間的戰爭,從軍事意義上,兩岸同樣優秀的職業軍人鬥智鬥勇,都展現了自己出色的軍事才能,可謂攻的凶狠,守得頑強,直到今天看此戰的細節,仍然讓人感慨不已.
一江山登陸作戰的結果,左右了大陳戰役的結果,失守一江山的國軍,被迫撤出浙東列島.但是,這一戰後,國府獲得了美國方面更為有力的支援,可說也有所得.



擊沉國軍太平艦的共軍P-4級魚雷艇資料照片


MIG-15

同是中國人之間的相殘,因為信仰不同的相殘,無論軍事上面多麼出色,也讓人感到無限的傷感.
對於國共之間的多次血戰,台灣方面的歷史愛好者往往有兩種看法.第一種,就是大談共軍搞人海戰術,國軍機槍手殺到手軟,衹好投降.....這顯然是有點失去了邏輯,問題是頗有不少台灣朋友一本正經的講這些話,往往他們還受過良好的教育,這就不是可笑,而是讓人毛骨悚然了.(街上一個流氓瘋了不要緊,如果鄰居或者家人瘋了,是不是很可怕?)第二種是王生明的兒子王應文為代表的.幾十年後,他和原一江山守軍之一的陳學連(註一)一起訪問過一江山.看過雙方在令人頭暈目眩的絕壁上的鏖戰遺跡後,他說道:"兩邊都帶種."在解放一江山烈士陵園,大陸方面也給了他這個"敵將之子"相當的禮遇.意識形態似乎已經不再那樣重要.

我們大陸的朋友在看過雙方激戰的歷程後,也該有這種心胸,說一句"兩邊都帶種."


此身願為同胞死,雄心但虛與願為.但能有身能自奮,何愁他日不雄飛.

註一:陳學連本來是一江山的守軍,王生明1955年元旦從台灣探親返回,自知一江山之戰已經不可避免,而且凶多吉少,遂下令父子,兄弟都在一江山守軍中其中之一返回大陳,陳父子皆在軍中,其父留在了一江山.

戰爭造成多少人的生離死別客死異鄉,不管是各為其主還是自恃伸張正義,今天的和平繁榮都是當年先人的犧牲奉獻所換來的,謹此紀念.請不要以政治立場來評論國共內戰雙方的孰是孰非,不僅對亡者不敬也抹煞了他們的功蹟.

以上部份內文及圖片來源連結如下:
http://lov.vac.gov.tw/
http://60.250.180.26/
http://www.huanghuagang.org/

[ 本帖最後由 vr0908 於 2014-11-8 02:26 編輯 ]

TOP

感謝分享阿
你最後一段話說的真好...
有時在軍需版還看到藍綠論調  有點不妥...
^(o o)^

TOP

軍人的職責就是不怕死守疆土
向"帶種的軍人"深深致上最敬禮!!!!

TOP

國共內戰对同一民族的作战双方而言都是个悲剧。
而这种悲剧的轮回绝不应该在我们这一代继续.......

TOP

國共內戰的確是時代下的悲劇, 不管什麼原因, 造成的結果就是同胞相殘客死異鄉, 而這時代悲劇造成的影響至今仍未完全消除.

我從小在眷村長大, 我是一般人口中的外省第二代. 先父是貴州人,當年從軍後跟著國軍輾轉來台, 國共之間的戰役先父亦有參與, 比如登步島戰役及823砲戰, 先父後來在台灣成家結婚生子, 但十幾年前即將回鄉探親的前夕, 雀躍的神情溢於言表如同小孩一般, 離開家鄉近50年第一次返鄉探親, 興奮的心情可想而知.
回台後不只一次說道:這輩子總算達成心願, 但可能也沒機會再回家鄉了. 幾年後我結婚沒多久先父就過世了, 在他過世前沒能再度帶著孫女回家鄉.

先父畢生為國家貢獻大半歲月, 並實地參與戰爭保衛台灣, 最後的結果是遠赴幾千里的外地客死異鄉, 這就是時代悲劇下的無奈與遺憾.

[ 本帖最後由 vr0908 於 2009-12-5 15:38 編輯 ]

TOP

引用:
原帖由 vr0908 於 2009-12-5 02:55 發表
國共內戰的確是時代下的悲劇, 不管什麼原因, 造成的結果就是同胞相殘客死異鄉, 而這時代悲劇造成的影響至今仍未完全消除.

我從小在眷村長大, 我是一般人口中的外省第二代. 先父是貴州人,當年從軍後跟著國軍輾轉來 ...
说实话,我们这一代人真的应该向你的父亲和我的爷爷他们那一代军人致敬
我可以说出生在军人世家,我的爷爷是国军远征军的一员,家父和各位叔叔伯伯也都曾经是军人
家父和各位叔叔伯伯也都参加过对越南的轮战(1979-1989年),可以说我是从小听着军人的故事长大的
但让我记忆最深,是我爷爷经常讲述的远征军在缅甸作战和参与在越南接受日本投降的事情
反而1945年以后的國共內戰(我爷爷1948年底在东北加入解放军),我爷爷却很少提起
以前不懂是什么原因,我爷爷不提,我叔伯们也从来不问。
现在我也为人之父了,才逐渐有点明白了..................

TOP

對日抗戰及懲越戰爭是中華民族抵禦異族侵略及維護國家尊嚴的衛國戰爭. 為了民族的延續, 即使犧牲數千萬同胞也無怨無悔一致對外.

"狡兔盡、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歷史上國家統一天下太平之後, 誅滅開國功臣殘殺異已的例子屢見不鮮, 但只侷限於在上位掌權者對少數人的行為. 國共雙方的組成份子, 往往是同鄉好友或昔日共同經歷戰火的軍中同袍, 彼此持槍相向血刃相搏, 數以千萬的家庭因此分隔兩地相互敵對, 情何以堪.

歷史經驗必需記取教訓, 時代的悲劇決不能再重新上演一次.

[ 本帖最後由 vr0908 於 2009-12-5 17:17 編輯 ]

TOP

上面兩岸各位大大们說的都很對,手足千萬不要再相殘,一同各為中華民族奮鬥爭光.

TOP

中國想當王的多有內戰當然也不少戰爭就是戰爭

TOP

當兵時在台北縣中永和...

當兵時在台北縣中永和地區服役...
因為是政戰士有兼任一個眷管的業務

在中和的一江山新城舊制眷村就我管的....
一江山紀念堂,氣氛有夠莊嚴的

TOP

一江山雙方表現確實令人欽佩,可惜表現再好扔是內戰血肉之爭,總覺遺憾.

TOP

希望他不是對著台灣打

TOP

看到歷史的悲劇 總是有很多感慨
在此向帶種的軍人獻上敬意
也希望能記取歷史教訓  別再發生戰爭

TOP

那是ㄧ場時代的戰爭
無法用言語去拼平任何人 大大最後一段真的說的太好了
在此也想最高尚的軍人獻上最深的感謝
也謝謝大大分享 被遺忘的過去

TOP

中國的歷史皆是如此,國家弱別人就會欺負你,國家強則別人會討好你,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
對於所有參與國共內戰(所有戰役)的軍人,獻上最大的敬意!
也希望對岸的同胞们對這次的台灣軍購別太大的反應,這些裝備說真的也沒什麼,我們的軍用直昇機真的太老舊啦!
也別忘記在四川川震後,那個地方捐的最多,我想應該是台灣吧!

TOP

戰爭的發生總是殘酷
歷史的傷口會隨著時間慢慢癒合
我們要記取教訓 引以為戒
為未來謀求最大的服福祉

TOP

信仰 理念 都是中國人齊奮鬥 打什ㄇ打
一起完成大業  謝謝分享

TOP

一江山戰役 確立了台澎金馬格局

一江山是浙江中部台州列島之一,位於上大陳以北約十二公里,分為北江、南江兩島,總面積一點二平方公里。兩島之間有一道狹窄水道分隔,形狀類似「一」字,因而得名。

一江山島上沒有居民,大陸淪陷,由反共游擊隊盤據。一九五○年代初期,國軍將領胡宗南前往大陳,擔任江浙人民反共救國軍總指揮,將游擊隊整編為「反共救國軍」。

一江山是大陳島北方的門戶,戰略地位重要,後任防衛司令劉廉一,特別將驍勇善戰的王生明上校調往坐鎮,指揮六個中隊的救國軍,總數一千餘人。

一九五五年一月十八日,中共發動陸海空協同作戰,猛攻一江山島,號稱是解放軍建軍後第一次現代化登陸作戰。國軍失去空優海優,無力增援,經歷六十一小時戰鬥,守軍遭到全殲,王生明自戕殉國。

一江山戰役迫使國府確認,鞭長莫及的大陳島已無法再守,因而與美國海軍聯合發動「金剛計畫」,將大陳、漁山、披山、南麂的三萬多軍民全部撤回台灣。從此中華民國政府的控制範圍,不再包括浙江省。

為了安置一江山烈士遺眷,政府在台北縣中和市興建一江新村(現已改建為國宅);為撫養戰役留下的孤兒,總統夫人宋美齡設立了華興育幼院與中小學。另外北市的「一江街」、高雄鳳山的「王生明路」、士林芝山岩的「至誠路」,都是為了紀念王生明。

目前一江山仍保持未開發的無人島狀態,也沒有交通船前往,只有夏季會有漁民臨時宿營。根據曾前往祭拜的國軍官兵遺眷說,島上仍能找到子彈、刺刀,甚至可挖到陣亡者遺骨。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216/2/2mhwq.html
血戰一江山

TOP

金门.马祖.澎湖等外岛,说实话早在20世纪80年左右。大陆应该就you有把握用武力拿下的,但考虑到政治上的因素,一直维持到现在。
说到底两岸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打打杀杀的事情最好离我们远点。

TOP

今天電視某台才在撥關於一江山的報導!在一個一里大的地方兩軍卻付出了那麼大的犧牲!當時的時代背景!現在生為軍人的我,只希望不要在有戰爭來繼續畫下歷史.

TOP

 26 12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