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睡前放空、想睡再上床 不易失眠

睡前放空、想睡再上床 不易失眠

睡前放空、想睡再上床 不易失眠

隨著社會進步、節奏加快,失眠發生率逐漸上升。執業中醫師林慶鐘表示,失眠又稱不寐、目不瞑,是指難以入睡、睡後易醒、醒後難以入睡者,嚴重時甚至整晚都不能入睡,常會危害身體健康,常見精神不足、體力減退、抗病能力下降、腦部功能受損、記憶力逐漸減退。此外,建議常常失眠的人多學五招幫助入睡。

林醫師指出,引起失眠原因眾多,如情緒劇烈變化時,極度憂慮、興奮、快樂等狀況時,大多數民眾會有睡不著的生理反應,誘因祛除則失眠自行消失。此外,患有甲狀腺功能亢進、肺源性心臟病、肝炎、腎衰、關節炎等病症時,也會影響正常睡眠品質,必須對原發病給予有效治療。

林醫師指出,臨床上常見更年期症候群、心理因素、神經衰弱等非器質性疾病導致失眠,患者大多表現入睡難、睡不實、早醒、夢多、睡眠品質變差、似乎整夜沒睡等。傳統中醫認為,失眠主要病位在心腦,但是往往涉及肝、膽、脾、胃、腎等氣血失調。安神定志法雖為中醫常用治法,仍舊必須在辨証論治基礎使用。

幫助入睡五招──睡前禁止飲用濃茶、咖啡,停止進食,也不要飲水過多;睡前放空自己,腦袋運作慢下來,盡量什麼都不要想;營造舒適睡眠環境,可以使人放鬆、心情愉悅、幫助入眠;睡不著就離開床,等到出現睡意再回床睡覺,這樣才能改善睡眠情形;只要中午午覺睡飽,下午精神就會變好,但是晚上可能睡不著,最後自然造成失眠,所以長期失眠的人最好不要睡午覺。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