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123
發新話題
打印

[國事論談] 鞏固領導中心

公仆之仆,其意为仆人,而非奴隶。公仆之于人民,人格意义上应当是平等的,是受人民所托的一门职业,而不是任打任骂的奴隶。

奴隶之于主人,只当唯命是从,不可有个人主张。而仆人则不同,主人交待的任务,仆人当有尊严地自行采取恰当方式完成,不必事事请示,唯恐触怒主人。

TOP

引用:
原帖由 zzzyyyhhh1 於 2012-7-23 23:31 發表
公仆之仆,其意为仆人,而非奴隶。公仆之于人民,人格意义上应当是平等的,是受人民所托的一门职业,而不是任打任骂的奴隶。

奴隶之于主人, ...
當然政府官員是僕人而非奴隸,不過台灣的政治人物之所以沒有公僕
的自我體認,全都是政治狂熱份子來寵壞的 !!

做好是應該,做不好就成為過街老鼠,電火球要是有機會執政,卻像
扁馬兩人那麼爛,那日後被罵也是活該 !!
山院黃昏雨,垂廉坐小窗。相思人不見,中夜淚雙雙。

連袂人何處? 孤燈照晚窗。空山人一個,對影自成雙。

                       聊齋誌異花妖篇 ------  悼香玉

TOP

引用:
原帖由 yaksa01 於 2012-7-23 22:31 發表



貓大應該是打錯??
應該是說由政府首腦兼任黨魁吧???

OK...回到主題
其他人我不知道.但我並不是只關注在除弊這件事上
我覺得這個議題之所以成為議題
要點也正是在馬英九上
過去四年老馬也是黨政大權一把 ...
没打错。

日本和英国首相的产生,就是由国会多数党的党魁或多数派的首领,充当政府首脑,即首相。
这也说明了党政合一制度本身是没问题,大英帝国可是西方民主制度的发源地呢。呵呵。

另:

我热烈欢迎有人挑战一下英国这个制度,十分的愿闻其详:反对者的理由何在?
更希望端出具体牛肉,不要为反对而反对。让大家一起来学习学习,瞻仰瞻仰。
前进,达瓦里希。

TOP

我個人是認為『政黨合一』是必然的結果
因為本來就是『政黨』去爭取『政府』的運作權力

現在的問題點在,我們眼看著一個『跟選前完全不一樣』的『領導人』在我們的政府裡張牙舞爪

很多人都搞錯以為『選舉』可以跟『正當性』畫上等號
這是錯誤的觀念,我們『選舉』只是從一堆候選人中選出一位『領導人』
然後這位被選出來的『領導人』必須在他們任期內證明他有『正當性』(也就是他夠資格坐上這位子)

貓大說過我們是反對馬英九這個人呢,我同意,因為我看不出來這個『領導人』有能力證明自己有足夠的『正當性』

我不需要去挑戰日本或英國的制度,因為台灣的制度根本與他們差太多
日本一個首相做不好,沒有第二句話,滾
台灣一個總統去貪汙,沒有第二句話,他還是坐滿他的任期
何等的可笑
所以我才說我們台灣對這些領導人實在太友善,我們根本沒讓他們有『壓力』
我們只讓他們有『選舉』

為什麼非要馬英九不能兼國民黨黨主席
這已經是我們能做出的最大善意,也是最無奈的牽制
如果以日本的那種作法,他還能不能做下去都是個問號

給那些那些說我們擺明針對馬英九,說我們是為反對而反對的人
不如看看馬英九有多少承諾都做不到,再來討論

給41樓的『而仆人则不同,主人交待的任务,仆人当有尊严地自行采取恰当方式完成,不必事事请示,唯恐触怒主人。』
我同意,但是你這個論述完全不能套用到馬英九身上
因為今天是這個『僕人』連自己對『主人』的承諾都做不到,難道是要怪『主人』嗎
比如中油台電,多多正視眼前的事實吧,都快8月了呢

[ 本帖最後由 tan-an 於 2012-7-24 02:34 編輯 ]

TOP

由郝龍斌發出勤王令,實在是有夠好笑的 !!

在全國的縣市排行榜之中,郝龍斌自己就吊車尾了,要不是在台北市,
郝龍斌恐怕早就成為周錫瑋第二了。
山院黃昏雨,垂廉坐小窗。相思人不見,中夜淚雙雙。

連袂人何處? 孤燈照晚窗。空山人一個,對影自成雙。

                       聊齋誌異花妖篇 ------  悼香玉

TOP

這世上很多人沒創意,其中一個特徵是他們會去學習歷史上的錯誤,然後重複它
但重點是,常常執政者都是很沒創意的

看看郝龍斌和當初極力角逐台北市長候選人的周錫瑋
兩個人的行為何其相似阿
K大,不早已經是周錫瑋第二了嗎

回歸主題
看了不少篇回復,我可以理解有人對與『領導人』帶有階級的思維
但是我們早該認清事實,Y大打出一堆皇帝名不就證實了
與其期望聖皇明君再臨,靠自己比較實在
不過我們應該捨棄過去的做法,面對這些裝模作樣的妖魔鬼怪
我們應該修理他們,而不是閉上眼睛讓他們來虐待我們

我們之所以會對『領導人』給予尊重、讚美,並非他們坐在這位子上
而是他們做對的事,更重要的是他們勇於對自己的決策負責
要來討論一下過去的台北市長黃大洲嗎
我們對現在的學生總是給予『一代不如一代』的評價,現在看來,用在政府上也一樣適用

改革為什麼必須要痛苦,為什麼非要百姓抱怨,風大,痛苦與抱怨不是改革定義阿

選民也給他了選票
該硬起來做到底的就不該拖拖拉拉

這句話我想改掉下半段,他應該硬起來負起所有責任
不然他就不應該出來選

中油台電證所稅美牛,這些改革根本不需要搞到有民怨
要來檢驗一下這些改革嗎

鞏固領導中心並不難,有做過領導人階級的人應該知道
所謂的『領導人』,坦白講只是在大家都不情願揹責任的時候跳出來扛起
『領導人』甚至不需要『有能』,只要手邊有心狠手辣的家臣(別把領導人與聖皇明君劃上等號)
現在看來,我們這位『領導人』是擺明了不想揹責任,只想揹美名
難怪才會有一堆莫名其妙的發言

TOP

所謂的鞏固領導中心,哪是黨國的舊思維,國民黨和民
進黨都是列寧式的剛性政黨,所以先後都曾出讓這種讓
民眾爆笑的口號 !!

民眾和執政團隊是一種契約關係,這些公僕領主人的薪

水,政績做的那麼爛,以常理推論,這些投給老馬一票
的人應該比一般人更痛恨老馬才對。
令人百思不解的是,這些被奴來欺主的民眾,卻將老馬
拱成主人來維護。 ??

幾年前我就想不通那些扁迷心中在想些什麼 ?? 現在我也搞不清楚這些
深藍的馬迷在想些什麼 ??

[ 本帖最後由 kuyun 於 2012-7-24 12:15 編輯 ]
山院黃昏雨,垂廉坐小窗。相思人不見,中夜淚雙雙。

連袂人何處? 孤燈照晚窗。空山人一個,對影自成雙。

                       聊齋誌異花妖篇 ------  悼香玉

TOP

引用:
原帖由 james777 於 2012-7-23 23:58 發表


没打错。

日本和英国首相的产生,就是由国会多数党的党魁或多数派的首领,充当政府首脑,即首相。
这也说明了党政合一制度 ...
英國的民主制度其實也未必那麼完善,英國人也有想推動改革的,
譬如說,選區劃分以及選舉制度對工黨有利,所以工黨往往可以用比較少的選票取得較多的選票,而且得個制度對小黨最不利,所以 Liberal Democrats 和 Tory 組聯合政府的一個條件就是推動選舉制度的改革,採用 alternative vote 的制度,但在去年公投時,並未通過。
另外,英國的上議會並非由選民選出,也有人倡議改革,不過依英國人守舊的程度來看,其實這些改革並不容易通過。
像是英國現在仍然規定天主教徒不可以擔任國王

回到黨政合一的話題,全世界內閣制國家基本上都是黨政合一的,因為多數黨領袖擔任首相,黨的權利其實是和國會黨團、政府息息相關的
總統制國家則要看情形,美國是一個特殊的例子,美國的政黨只是選舉機器,政策的形成和黨沒有太大關係,黨對於國會議員沒有什麼約束力,所以某些民主黨/共和黨議員常常在一些議題上和黨內多數議員唱反調,不過從沒聽說有所謂黨紀處分的
台灣的政黨,民進黨的黨組織其實抄國民黨,有黨代表、中常委等,國民黨的黨組織則是最早實抄蘇聯共黨
某種程度上,黨的中常會應該是黨的政策形成平台,而且從法規來看黨對黨員有很強的約束力
當然實際運作上,"實力" 是一個重點,譬如說李清福有其基層實力,掌握許多黨員票,所以黨其實對其沒有太大約束力
再來談國民黨以及馬英九的問題,
蔣經國時代的國民黨,蔣經國是老大,不過許多議題還是會提的中常會,由中常會通過,然後國會議員、行政官員都照辦,黨、政的運作還算平順
那時執政黨國會議員幾乎都是老立委、老國代,基本上幾乎都是表決部隊,沒有任何問題
李登輝時代,黨內就有不同聲音,不過經過一番鬥爭之後,李登輝還是掌握了黨、以及大多數的國會議員,運作上沒有蔣經國時代時平順,但也沒有大問題
到了陳水扁時代,民進黨沒有過半,雖然有段時間是國會第一大黨,但國會其實還是藍大於綠,國會運作上當然不順。民進黨內本來就是派系分立,國會黨團也是如此,但是陳水扁藉由利益分配,在需要黨以及黨國會議員配合政務時,通常也都掌握得很好,甚至有時透過私下利益運作,還能和藍營部分人士合作,推動某些法案
到了馬英九時代,一開始馬英九並未擔任黨主席,他又不擅於或者不願以總統的身分進行協調、利益分配,只想當個二線宅男,很快的就出現黨、政不協調,國會議員不配合行政推動的情形出現,馬英九認為這是因為他沒擔任黨主席的原因,於是請吳伯雄走路,自己擔任黨主席。
不過情形還是沒有好轉,我們可以回顧二代健保法案的推動,就可以看到國民黨立委和行政機關,甚至行政機關之間的不協調
尤其是這次總統大選之後的美牛案、證交稅案更是完全曝露出執政黨國會議員和行政機關之間的不協調,甚至行政機關之間的對立
為何會如此呢?首先是馬英九不願承擔責任,明明心中早有定見,卻不表態,讓許多國會議員有自由發揮的空間。一直要到鬧得風風雨雨時,才顯現自己態度,但已經讓一些執政黨立委難以下車。
其次,在台灣政府體制經過多年演變,行政院長幾乎變成只是總統的行政幕僚長,許多部長其實都直達天聽,在這種情形下,一些部會之間的爭執,其實行政院長往往無法協調定案,更不要說行政機關和國會議員之間的爭執了。這時總統有必要積極運作,就像美國總統歐巴馬在推動健保案時,就常常打電話遊說國會議員,也會因要拉某些國會議員的票,就法案內容進行增刪修改,譬如說健保補助墮胎問題等。
政治本來就是一種協調折衝,不管是利益還是理念,往往都需要相互協商交換、退讓,才能化不可能為可能。在美國國會重量級議員會進行黨內協調、黨之間的協調,而副總統、總統也常會介入協商,但是有時政黨之間的兩極對立,以及執政黨的脆弱多數或者少數,有時還是很難讓法案通過。
而台灣目前很特殊,其實國民黨擁有的是穩定多數,照理說推動法案不是難事,就是民進黨在怎麼杯葛,也可強力排除。問題是執政黨立委並不那麼支持政策,有些還反對,而要改善這種情形,"黨政合一"並不夠,馬英九必須承擔責任,積極介入,必要時運用總統、黨主席的權力,進行利益的協調分配,才能讓政務順利推動

[ 本帖最後由 ob001 於 2012-7-24 17:24 編輯 ]

TOP

 48 123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