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生活健康] 子宮頸癌免疫治療獨步亞洲

子宮頸癌免疫治療獨步亞洲

作者 : 林芝安 圖片來源 : 陳德信
世界婦產科大會上,台大醫院婦產部醫師鄭文芳代表台大婦癌研發團隊,發表子宮頸癌治療及預防最新成果,報告結束,引發婦產科醫師熱烈討論。

當各國藥廠不斷投入大筆預算研發預防性子宮頸癌疫苗時,相對預算較匱乏的台大醫院研發團隊卻走出另外一條路,研發出子宮頸癌治療型疫苗,包括蛋白質疫苗、DNA基因疫苗與細胞疫苗治療。

研究證實,注射這三種疫苗後,可以同時產生體液性和細胞性免疫反應,兼具預防與治療效果。

實驗發現,DNA疫苗與蛋白質疫苗可誘發「毒殺T細胞」,對癌鼠具有治療效果,對健康鼠則有預防作用。

至於細胞疫苗的做法是,先從病人身上抽取周邊白血球培養成樹突細胞後,接著以人類乳突病毒E7蛋白質刺激樹突細胞,再將樹突細胞打回人體內,使體內產生人類乳突病毒(HPV)特異的免疫反應,殺死癌細胞。

以醫院為基礎發展子宮頸癌免疫治療,可說是台大婦癌團隊一大特色。

「全台灣及整個亞太地區目前只有我們在做,」曾前往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不斷深入癌症預防與治療研究工作的鄭文芳表示。免疫治療研究成果著實令人振奮,目前已進入人體臨床試驗階段。

雖然成績亮眼,鄭文芳一再強調:「子宮頸癌免疫治療目前仍不是常規治療方法。」他不希望誤導病人,放棄常規療法而跑來要求做免疫治療。即使如此,這項研究已經讓藥石罔效的子宮頸癌晚期病人燃起一線曙光。

對子宮頸癌患者來說,最主要的常規療法是子宮頸癌根除手術以及放射治療。

在日據時代,台大婦產科就已經發展放射治療與子宮頸根除手術。1956年,前婦產科主任魏炳炎特別在三西病房設計建造鐳錠室,專門提供病人進行放射治療。

子宮頸癌根除手術也是當時全力發展的治療特色,甚至包括陰道子宮根除手術。1968年,前婦產科主任魏炳炎積極成立「子宮頸癌手術小組」,並交棒李卓然教授當小組負責人,持續鑽研手術技巧與照護工作,病人數不斷增加,甚至吸引其他大型醫院前來觀摩學習。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