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認識疾病] 牛皮癬病 依風濕熱、血虛風燥、血瘀熱燥治療

牛皮癬病 依風濕熱、血虛風燥、血瘀熱燥治療

牛皮癬病 依風濕熱、血虛風燥、血瘀熱燥治療

牛皮癬是一種常見皮膚病,好發於頭皮、四肢、背部等部位。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中醫師表示,誘發牛皮癬的病因很複雜,比如食物、外邪、衝任失調、情緒內傷等因素皆是,初起皮損常是紅斑或棕紅小點或斑丘疹,帶有乾燥鱗屑,邊界清楚,鱗屑呈銀白且逐漸加厚。

陳醫師指出,患者往往愛吃過於辛辣、海鮮等腥發動風之類食物,久而久之脾胃不和、氣滯不暢、溼熱互結,最後外透皮膚而發病;風寒溼熱燥等外邪留滯肌膚,影響肺衛之氣的宣暢,進而阻塞經絡、瘀於肌腠,最後肌膚缺乏滋養而致病。

陳潮宗指出,衝任隸屬肝腎,如果女性月經或生育等因素導致衝任失調,勢必影響肝腎陰陽的偏亢或不及,患者表現為陰虛內熱或陽虛外寒之類症候群,日久會出現陰陽兩虛、真寒假熱、真熱假寒之類錯綜複雜症候,表現在皮膚就是牛皮癬。

情緒內傷有三種,第一種是情志過亢而導致肝的疏洩太過,肝氣有餘,肝火上逆,以致出現氣血逆亂之證,最後終將致病;第二種是憂思抑鬱,導致肝的疏洩不利,氣機阻滯形成肝氣鬱結,日久就出現各種鬱證;第三種是悲哀、驚恐、思慮過度以致損傷肝氣,導致肝氣虛、肝魂不藏,久而久之誘發牛皮癬。

牛皮癬病程長、病情頑固,而且容易再復發,陳潮宗醫師表示,牛皮癬是很難治療的皮膚病,傳統中醫依照風濕熱、血虛風燥、血瘀、血熱、血燥等多種類型予以治療,同時配合藥浴外治,患者必須長期接受治療。

陳醫師指出,風濕熱通常病程較短,皮疹為較密集扁平丘疹,顏色潮紅,因搔抓磨擦而見輕度糜爛、抓痕或結血痂,伴隨舌質稍紅、苔薄黃或黃膩,治療應以疏風清熱,佐以祛濕為主;血虛風燥通常病程較長,皮疹呈苔癬樣變、乾燥、肥厚,伴隨頭暈、失眠、舌質淡紅、苔薄白,治療應以養血祛風為主。

血瘀則屬慢性期,通常病程較長,患者症見皮損暗紅,斑塊厚而潤,經久不退,伴隨肌膚乾燥、舌尖邊有瘀點或瘀斑,治療應以活血化瘀為主;血熱證患者發病之後,新出斑塊不斷增多或迅速變大,治療應以清熱涼血、解毒透疹為主。

血燥證則屬亞急性時期,這時患者發病之後,皮損淡紅,鱗屑乾燥,伴隨口乾等症狀,治療應以清熱涼血、滋陰解毒為主。

藥浴外治可以燥濕止癢,材料:苦參15克、黃柏15克、地膚子15克、百部15克、白鮮皮15克,做法:先把所有材料泡水洗淨後放入果汁機,打碎後裝入紗布包,袋口綁緊放入鍋中,倒入適量的水,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續煮20分鐘,煎煮成藥水後即可外洗患部。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