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認識疾病] 失眠患找病因、辨虛實證施治

失眠患找病因、辨虛實證施治

失眠患找病因、辨虛實證施治

失眠是很痛苦一件事,因為民眾常會輾轉難眠。中醫師俞麗錦昨表示,傳統中醫治療失眠必須辨明虛實兩證,同時還應找到致病病因,再決定施治之法,配合個別證候加減用藥,病患必須耐心接受治療,失眠越嚴重治療時間越長。

俞麗錦醫師指出,中醫治療失眠仍需辨證論治,通常分為心膽氣虛、心脾不足、心腎不交、陰虧火旺及胃中不和。心膽氣虛類型患者經常感到膽怯,遇事容易緊張,伴隨多夢、心慌、睡不著,睡了以後又容易驚醒等症狀,治療宜採養心鎮怯,適合用茯神、菖蒲、人參、茯苓、遠志、硃砂等中藥材。

心脾不足類型病患多有身體倦怠、臉色暗淡、飲食無味、胃口不開等情形,伴隨健忘、心悸、吃很少、睡不著等症狀,治療宜採補益心脾,適合用黃耆、當歸、柏子仁、酸棗仁、甘草、川芎、茯苓、半夏(見上圖)、桂心、五味子、遠志、人參等中藥材。

心腎不交類型病人常有心悸、健忘、耳鳴目眩、腰痛盜汗、虛煩睡不著等症狀,治療宜採交濟心腎,適合用阿膠、芍葯、黃芩(見下圖)、黃連、雞子黃等中藥材;陰虧火旺類型患者多有口渴、頭脹痛、耳鳴腰痠、多夢、遺精、心煩睡不著等症狀,治療宜採滋陰清火,適合用天門冬、麥冬、丹參、黨參、生地、伏苓、酸棗仁、柏子仁、石菖蒲、桔梗、玄參等中藥材。

胃中不和類型病患又分痰火壅塞、食滯不消,如果是痰火壅塞,病人往往痰多目眩、二便不通暢、口苦胸悶,治療宜採消痰和中,適合用枳實、半夏、陳皮、茯苓、竹茹、甘草等中藥材;如果是食滯不消,病人常常打飽嗝、腹脹,治療宜採消滯和中,適合用茯苓、陳皮、山楂、神曲、半夏、連翹、萊菔子等中藥材。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