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4歲童罹幼年型息肉 發生率僅3%

4歲童罹幼年型息肉 發生率僅3%

4歲童罹幼年型息肉 發生率僅3%

近日報導指出,一名4歲孩童排便時出現血便,就醫檢查後竟發現大腸息肉,院方表示,該童罹患幼年型息肉,發生率約3%;近年來大腸癌發生的年齡層不斷下降,營養師建議1歲以上的孩童就應開始補充均衡各類食物,衛福部南投醫院也提醒民眾定期安排大腸鏡等相關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南投醫院營養師黃淑敏表示,大腸息肉及大腸癌的發生率增加,推測是與膳食纖維的攝取不足有關,蔬菜及水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包括:不可溶性膳食纖維和可溶性膳食纖維二種。

黃淑敏營養師表示,不可溶性膳食纖維可增加糞便體積,促進腸道蠕動,進而加速排便、減少腸道疾病。可溶性膳食纖維可吸收腸道中水分,形成網狀結構,進而阻礙蛋白質、脂肪等營養素吸收,故有降低肥胖率、高膽固醇、高血糖及高血壓等功能。

針對外食族群及外宿的學生等較無法正常攝取蔬果量的民眾,黃淑敏營養師建議可找自助餐廳,有多樣的蔬菜供選擇,包括:葉菜類、根莖類、菇蕈類蔬菜。至於咀嚼不良之年長者,建議可將蔬菜切碎或是打成蔬菜泥加入主食以供食用。兒童若是不喜歡吃蔬菜,建議家長可將蔬果打汁加上牛奶煮成濃湯或是布丁,或者加入起司做成焗烤,這些都是兒童喜歡的餐點。

南投醫院院長、肝膽腸胃專科醫師洪弘昌表示,少吃紅肉、高脂肪、加工食品,多吃高纖食物、正常作息、養成規律運動習慣等都是預防大腸息肉發生的方法,但主要仍應定期進行糞便潛血檢查及大腸鏡檢查,即時發現病灶並且將息肉切除,降低癌變機率。

而孩童長大腸息肉較為少見,但仍不容輕忽,提醒家中孩童若出現血便、腹痛、排便型態改變,應尋求專業醫師診療。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