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飲食健康] 放任脂肪肝 恐變肝癌

放任脂肪肝 恐變肝癌

放任脂肪肝 恐變肝癌

根據「國人脂肪肝認知與外食行為大調查」指出,近四成脂肪肝患者三餐多以外食為主,其中最常吃的食物以油膩、高熱量的「便當類」多數;台北市立萬芳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吳明順表示,脂肪肝與糖尿病、肥胖密不可分,若未積極控制,可能導致脂肪性肝炎及肝纖維化。

每四人就有一人有脂肪肝問題,吳主任表示,非酒精性脂肪肝占國人脂肪肝比例的七成,糖尿病和肥胖是最大成因,絕大多數患者因為沒有明顯的症狀,而未積極控制,長期肝功能異常,臨床統計約有二十~二十五%可能產生脂肪肝炎,甚至進展到肝纖維化,其後每三~四%患者有罹患肝癌的風險。

根據調查,有三成六的中壯年曾罹患脂肪肝,其中又以男性居多,三成五民眾自認身材屬脂肪肝高風險族群,其中體型肥胖者更加憂心。吳主任表示,每十位糖尿病患者,可能有七位有脂肪肝問題,反之每二位脂肪肝患者有一位可能有糖尿病,根據臨床觀察,脂肪肝患者有四、五十%有糖耐量不良甚至顯性糖尿病的現象。若脂肪肝合併糖尿病,引爆非酒精性肝炎機會又較一般脂肪肝患者高。

外食習慣中,大部分民眾最常吃的食物以油膩、高熱量的「便當類(排骨、雞腿便當)」占的比例最高(五八•八%)。國人平常對飲食喜愛的烹調方式,依序為:炒(四五•九%)、煮(二三•一%)、煎(二○•○%);營養師蔡儀冠表示,大部分的中式菜餚以火炒、油煎為主,然而用油爆香除了容易攝取過多油量,過高的油溫也容易產生致癌物。建議,炒菜時,倒入比油稍多一點的水,加入香辛料,待水燒開後淋上一匙油翻炒,又蓋鍋悶熟;油煎時,先以水煮熟後再乾煎,減少食材油量使用。

蔡儀冠營養師建議,平常若無法避免外食,脂肪肝患者應多選青菜類搭配,飯後也可多補充水果。青菜可多攝取黃綠色蔬菜增加膳食纖維,肉類以低脂白肉取代,另外褐藻類如昆布、海帶也屬於高纖維、低熱量食物。而褐藻中藻褐素(Fucoxanthin)屬於類胡蘿蔔素,其實是很好的抗氧化物質,可協助抵抗自由基,過去在動物試驗中便發現可調節血糖甚至修復受損的胰島細胞。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