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超級淋病”究竟有多超級?

“超級淋病”究竟有多超級?

科技日報
2013-05-14
近日,“超級淋病”成為健康、醫藥甚至股市、保險領域的熱詞。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5月5日的報道,美國衛生部官員近日稱已經在夏威夷發現兩例“超級淋病”患者,這種病的傳染性可能會超過艾滋病。

消息不脛而走,公衆普遍擔憂。網友紛紛熱議:“這不是一般的嚇人。”“這是濫交的後果吸毒的後果濫用抗生素的後果。”“怎麼國外天天發現這個病那個病,看得人心涼涼的,這個世界就這麼恐怖嗎?以前科學不發達也沒見過這樣啊?”

關注的焦點很快還發散至股市、保險等領域。淋病位列保險公司的保險免責條款和除外責任一欄里,也就是說,淋病,保險不理賠。而股市專業人士表示,在A股上市公司中,涉及淋病、艾滋病等性病的公司不在少數,根據此前的經驗,不排除市場資金以超級淋病這個由頭炒作部分個股。

那麼,“超級淋病”究竟有多超級?超級淋病比艾滋病還厲害?有藥可治嗎?解放軍302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李安信稱,目前“超級淋病”還是個案,其影響和危害也需要進一步觀察,公衆不必恐慌;但要引起足夠重視,潔身自愛。同時,“超級淋病”也再次敲響了濫用抗生素會帶來極大危害的警鐘。

“超級淋病”起源於日本

據報道,“超級淋病”2011年首次發現于日本,之後,美國和挪威等地也相繼出現感染者。

2011年,瑞典和日本的研究人員確認了淋病奈瑟菌的一個最新變種,這種細菌可以抵禦抗生素頭孢菌素。隨後這種超級淋病細菌被命名為“H041”。

這種病菌最早由瑞典淋病專家從日本京都市的一位賣淫女身上發現。據《洛杉磯時報》報道,研究人員從一名日本性服務者的喉部分離出了這種病毒。這位女性在京都的一家賣淫俱樂部工作,在感染性病後,剛開始還以為是一般性病,但因為久治不好,經過醫院仔細檢查,發現感染了一種變異的新病菌。而該病菌可以抵禦現有的所有抗生素。

由於沒有藥物可以治療,“超級淋病”引起了世界醫學界的關注。

發現這一病菌的瑞典病原體奈瑟菌參考實驗室的研究員芒努斯·烏內莫,在加拿大魁北克舉行的國際性傳播疾病研究學會會議上指出,這一病菌在日本出現的事實令人擔憂,因歷史上曾有多種病菌首次在日本出現並隨後擴散至全球。

同年5月,美國也出現病例。美國首位感染“超級淋病”的患者是一位來自夏威夷的年輕女性。事隔兩年之後,2013年5月,美國衛生部官員警告稱,如今又在夏威夷發現確診兩例“超級淋病”患者。而且,除了夏威夷之外,加州和北歐的挪威也都已經發現了“超級淋病”的蹤跡。

後果可能比艾滋病還要糟糕

根據美國衛生部官員彼得·懷緹希爾的介紹,目前美國衛生部已派研究組前往夏威夷地區對“超級淋病”進行深入調查和研究,而美國的醫生則警告稱,該病菌的傳染性可能比艾滋病還要高。“這種病毒一旦傳染起來,其後果可能比艾滋病還要糟糕。它們的侵略性相當強,能在短時間內感染更多的人,”醫生阿蘭·克里斯蒂安森說,“感染者可能會在短短幾天內出現膿毒性休克症狀,甚至死亡。”

此前,就超級淋病細菌,烏內莫也曾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不僅是一個警示性發現,也是一個可以預見性發現。”自上世紀40年代抗生素成為標準治療方法以來,這種病菌就一直在通過變異來抵禦抗生素。

《泰晤士報》稱,研究人員可以準確找出使這種病菌具有抗藥性的4種新基因變異。更糟糕的是,這種病菌很容易將抗藥性傳給其他變種,從而使後者的抗藥性增強500倍。

烏內莫說,現在判斷這種新型超級性傳播疾病是否正在蔓延還為時尚早,但如果沒有新治療方法,這種情況很有可能發生。

目前,全球各地已經有將近3000萬人死于與艾滋病相關的疾病。但在克里斯蒂安森看來,這種超級淋病病菌帶來的影響更加直接。如果不接受治療,可能會引起多種並發症,例如敗血病和骨盆發炎,病人可能會于短短數天內死亡。克里斯蒂安松說:“這非常危險。”

國外醫學專家認為,即使病人保住性命,長遠而言也可能會不育。如果母親感染了這種,新生兒患嚴重傳染病和失明的風險很高。這種病菌還會使人增加感染艾滋病的風險,因為受到損害的肌體讓艾滋病毒更容易進入血液當中。

目前無藥可治“超級淋病”

李安信表示,淋病是已知最古老的人類病原體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常見的性傳播疾病之一。世界衛生組織稱,每年全球約有1.06億人感染淋病。因此,超級淋病病菌可能對公共健康構成重大威脅。

李安信介紹,最初治療淋病的方法是使用磺胺藥物,但病菌變異後對其產生了抗藥性。其後使用青黴素、四環素和氟喹啉治療,青黴素開始使用時非常有效,一次就可以治癒。隨著青黴素的使用,淋菌也產生了抗藥性。針對這一情況,新喹諾酮類抗生素代替了青黴素。

2012年6月,世衛組織生殖健康和研究司官員曼朱拉·勒斯蒂-納拉辛漢表示,澳大利亞、法國、日本、挪威、瑞典和英國近年向世衛組織報告,發現淋菌對治療這種疾病最為有效的抗生素頭孢菌素也產生抗藥性的病例。勒斯蒂-納拉辛漢強調,藥品使用不當和服用劑量錯誤導致淋菌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這種抗藥性後果極其嚴重,淋病將更易傳播,這種疾病的致死率也會提高。

不幸的是被勒斯蒂-納拉辛漢言中,如今,對於“超級淋病”,所有抗生素都已失效。據夏威夷KHNL電視台報道,這種“超級淋病”具有極強的抗藥性,還沒有任何抗生素能夠有效治療。

國內外醫學專家指出,減少病菌產生抗藥性的最佳方法是開發新藥,但目前無法實現,只能同時使用多種抗生素。烏內莫說,如果無法及時控制,根據歷史數據,這種新病菌會在10年內擴散至全球。

美國衛生部的統計數據顯示,美國部分地區的淋病感染率近年來呈現上升態勢,如明尼蘇達州2012年的淋病感染病例同比增長35%,猶他州更是同比增長了74%。據報道,美國衛生部官員懷緹希爾表示,該部已經向夏威夷各地的醫療和衛生保健機構派出專家,以便對這種“超級淋病”進行深入的調查和研究。

史密斯是美國性傳染病聯盟的執行董事,他于近日表示,已經敦促國會啓動總額近5400萬美元的專項資金,以便加快“超級淋病”抗生素的研究進程,並在民衆當中普及有關淋病的預防知識。

不能掉以輕心但也不必恐慌

雖然至今還沒有人因為感染“超級淋病”而死亡的報道,但國內外醫學專家均認為,各方不應掉以輕心,最好的應對措施是防患于未然。

據統計,近年來淋病發病率居我國性傳播疾病首位,李安信說,淋病的危害不容小覷,淋病不僅可以繼發感染機體的其他疾病,還可以快速地傳染給孕婦和兒童等。但他認為,近期網絡和媒體熱議“超級淋病”,有積極的一方面,對公衆提升性傳播疾病的認識並積極防控有幫助,卻也有“炒作”奪人眼球的嫌疑。李安信強調,目前來看,“超級淋病”仍屬於個案病例,其傳染趨勢和危害程度也都需要進一步認識和觀察,不宜輕易就下結論。

北京地壇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倫文輝表示,“超級淋病”屬於淋病的一種,之所以稱之為超級淋病細菌,主要是這種病菌可能對現有治療淋病的藥物產生了耐藥性,現有藥物對其克制性不再那麼強。他也認為,對於這種病菌並不用太過恐慌,因為病菌離開人體在外界存活的幾率很小,傳播幾率不大。而性、分泌物和體液都是這種病菌傳播的途徑,因此倫文輝建議在防止這個病菌方面,除關注個人身體健康外,還需要注意公共衛生。倫文輝說,新菌株會在10年內擴大至全球的說法有些誇張,對於它的傳播範圍,主要看其能不能得到及時控制。

一些專家指出,目前針對“超級淋病”的報道具有誤導性。“‘超級淋病’所引發的致命性並發症要遠遠少于艾滋病,比例相當于1%比98%。”美國北岸大學醫院的赫希教授說。

中國性學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玉泉醫院性醫學科主任醫師馬曉年也對近期的報道提出意見。他指出,近期不少媒體炒作“超級淋病病毒”,其實,“超級淋病”是一種最新型的、由基因突變或者人犬泛交造成質粒交換而形成的淋病雙球菌的新變種,既然是淋病雙球菌就談不上什麼病毒;雖然是“超級”,顯然只是說菌株對目前的抗生素耐藥。“很快就會出現新型抗生素應對它們。即使是具有那麼可怕傳染性的非典病毒不是也銷聲匿跡了嗎?”馬曉年說,“超級淋病”的傳染性高于艾滋病,不知道是怎麼比較的?其實艾滋病的傳染性是很低的,根本無法和霍亂或鼠疫等烈性傳染病相比。人們往往對於一些新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等過度敏感,“比如,面對H7N9禽流感,聽說前不久有人一下子就埋掉20萬家禽幼苗,哪裡有那麼恐怖嘛。”

■相關新聞

細菌的抗藥性早有基因根源

抗生素作為藥物問世還不到一百年,如今具有抗藥性的“超級病菌”已讓醫學界頭疼。細菌的抗藥性如何產生?加拿大研究人員報告說,他們從3萬多年前的細菌DNA中分離出了抗藥基因,首次通過嚴謹的實驗表明,抗藥性基因根植于細菌,甚至遠早于人類發現抗生素。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從該國西北部的育空地區鑽取沉積物,取得了冰封3萬多年的土壤樣本,從中提取出細菌DNA。他們採用嚴格方法保證樣本不被現代微生物所汙染,確認這些DNA屬於古代細菌。

分析顯示,這些DNA里有多種抗藥基因碎片,例如針對青黴素、四環素和萬古霉素的基因。研究人員以這些古代DNA碎片為基礎,復原出一個抗萬古霉素的基因以及它所編碼的蛋白質,發現其功能與現代抗萬古霉素物質功能相同,結構也非常相似。

這一發現並不令人意外,因為多數抗生素本來就是天然物質,是真菌或細菌殺死其他細菌的“化學武器”,不過今天在大量生產時採用人工合成而已。一些科學家猜測,在微生物“內戰”中,抗藥性與天然抗菌物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式的共同進化為時已久。

這一發現意味著,自然界早已有許多現成的細菌抗藥基因,在抗生素帶來的進化壓力下,抗藥菌株隨時會脫穎而出,沒有哪種抗生素永遠有效。

第一種抗生素類藥物青黴素于20世紀初被發現,40年代才廣泛應用,不久人們就發現了抗藥性問題。此後每一種新抗生素問世,針對它的抗藥菌株都會很快出現,防止濫用和誤用抗生素以遏制病菌抗藥性已成為公共衛生管理的重要課題。(新華社)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