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濫用抗生素 “潛伏梅毒”被漏診

濫用抗生素 “潛伏梅毒”被漏診

信息時報
2011-12-13
  高危性接觸後六周左右抽血能查出梅毒。粵梅毒病例每年飆升15%∼20%
近日,廣東省性病防治中心稱,連續8年來,廣東梅毒發病病例都以15%∼20%的幅度飆升,已成梅毒大省。去年,廣東的梅毒發病病例是4.5萬多例,而今年1∼10月份這個數據已經到了43116例。

  “廣東已成為梅毒大省”?廣州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楊健教授介紹道,其實,全國的梅毒病例都處於上升趨勢。“據我國法定傳染病統計數據,排在第一位的是乙肝,第二是肺結核,梅毒一直排在第三位。但乙肝有預防疫苗,患者會越來越少;對肺結核,國家為患者提供免費治療和集中治療,能更有力地控制疫情。所以,梅毒問題顯得越來突出。”

  梅毒沒有疫苗,且從臨床情況看,沒有症狀的“潛伏梅毒”患者越來越多,等到被發現時,往往已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其實,如果能在一期和二期梅毒早期得到診斷,及時治療,梅毒是很容易治癒的,費用也相當低。”

  關鍵點1 濫用消炎藥,梅毒玩“潛伏”

  梅毒分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和三期梅毒,一期和二期梅毒的損傷是可逆的。一旦病程超過2年,發展到三期梅毒,則可引發不可逆的損害,發生的部位就容易留下殘疾。“越來越多的梅毒病人在一期、二期無任何症狀,這在醫學上叫潛伏梅毒。很多病人不知道自己已經感染,直接進入能致殘,甚至致命的三期梅毒。”

  楊健教授認為,“很多醫生認為這跟我國抗生素的濫用有一定關係。比如,患感冒等疾病時濫吃抗生素(俗稱的消炎藥),或者有高危性行為的病人以為事後吃幾片消炎藥就可以預防性病。”不正確使用抗生素的後果是只把症狀掩蓋下去,沒有真正把病菌殺滅,讓其潛伏得更深。“多數抗生素殺不死梅毒螺旋體,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掩蓋症狀。隨著時間的延長,病菌反而潛伏得更深,更不容易被殺滅,造成的損害也更不容易恢複。”

  他建議,有高危性行為者別濫用藥物,即使沒有症狀也建議定期上醫院抽血檢查,以期早日發現疾病。

  關鍵點2 “性撫摸”也傳染

  不少人認為,只有性交才會傳染梅毒,“性接觸傳染不單是指生殖器的性交,其他形式的性行為、性接觸、性撫摸都有可能傳播梅毒螺桿菌,當然,以有體液交換的生殖器性交危險性最大。”楊健教授介紹道。

  一期梅毒、二期梅毒患者的皮疹都含有梅毒螺杆體,有極強的傳染性。但公衆不必過度恐慌,楊健教授介紹道,密切的性接觸才會傳染,普通的社交接觸感染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因為,雙方有性行為接觸的時間比較長,加上性愛過程有摩擦,可能會產生肉眼看不到的皮膚破損,因而傳染風險最高;如果只是社交的普通接觸,接觸時間短,接觸到的病菌數量不多,傳染的機會就很微。“我從醫幾十年,從未接診過因普通的接觸就染梅毒的患者。”

  看來,控制高危性行為是預防梅毒的關鍵,要對性伴有所瞭解。此外,安全套的使用能大大減少傳染可能性(但不能預防非生殖器性交、性撫摸造成的傳染)。

  關鍵點3 應該在皮膚科看病

  梅毒主要經性行為傳染,是一種性病,但梅毒的治療歸屬皮膚科,為皮膚性病科的一種。“只要設有皮膚科的醫院,梅毒都在皮膚科就醫。”楊健教授說。

  有些患者不知道該到哪個科室看病,還有的患者同時有多種性病,往往首發症狀在哪就選擇到哪個科看病。但其實梅毒的治療有其特殊方法,非皮膚專科醫師可能在梅毒的治療上會相對薄弱。比如,青黴素(抗生素的一種)是治療梅毒最為有效的藥物,但青黴素的用法也有其特殊的地方,用量很有講究。一般來講,治療梅毒要用長效青黴素,但神經梅毒用長效青黴素也不行,要用水滴青黴素,還要二十四小時持續水滴才行。總之,要根據患者病情使用,用法不當、用量不夠、給藥方法不對同樣無法徹底殺死病菌,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關鍵點4 老年患者易被當成“老年癡呆”

  廣東省性病防治中心透露,梅毒發病人群年齡集中在20∼45歲以及60歲以上,近年60歲以上的老年人感染梅毒的病例增速比普通人群快,去年達到了9000多例,“這可能與老年人安全套使用率低於青壯年有關。”

  楊健還表示,部分老年的神經梅毒患者容易跟老年癡呆症混淆。“二期梅毒可有皮膚上的表現,部分患者也可以出現神經症狀,這叫做‘神經梅毒’,可表現記憶力減退、偏癱、情感障礙,連自己的名字、什麼時候出生都不記得。如果是患者為老年人,就更容易被誤診為老年癡呆症或其他神經系統疾病。

  關鍵點5 母親規範治療,胎兒傳染風險低

  梅毒除了性行為傳播外,還可以通過母嬰途徑、輸血途徑傳播。據媒體報道,廣東省性病防治中心在育齡婦女中抽檢發現梅毒感染率達到0.3%∼0.5%,這意味著1000名育齡婦女中有3∼5名感染梅毒,有些人沒有及早發現,生下了先天梅毒兒。

  “所以,不僅有高危性行為者自身要注意抽血篩查,也要讓性伴做好梅毒的篩查。”一般而言,雙方同時經過規範治療,有部分患者梅毒血清反應仍長時間不轉陰,如果沒有其他症狀,梅毒血清反應素抗體滴度已降到1︰4或以下(醫學上稱“血清固定”),可以在醫師指導下懷孕。

  楊健教授介紹道,男方經過治療影響不大,影響最大在女方,“一般要求女方在懷孕的早期和懷孕的晚期分別再接受青黴素的治療,減少母體梅毒通過胎盤感染胎兒的風險。事實上在規範治療及嚴密觀察之下,很多胎兒出生都正常。”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