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生活健康] 4成兒少 曾用交友App

4成兒少 曾用交友App

4成兒少 曾用交友App

暑假上網消遣,小心身陷交友危機。兒盟昨(廿三)日公布「二○一八年兒少交友App調查暨網路交友離家現況報告」發現,有高達八成六(八十五•八%)學童曾透過網路認識陌生網友,較四年前增加卅二•七%;其中有近四成的兒少(卅七•七%)曾使用交友App。兒福聯盟執行秘書黃韻璇表示,交友App使用者背景複雜,其中使用者多以十八至廿五歲的成年男性,且高達八十八•九%會與網友相約見面,若孩子沒有危機意識,讓自己陷入危機,後果恐不堪設想。

隨著交友App的興起,孩子透過App更容易認識陌生網友,如果孩子在現實生活中與家人和人際關係不佳或衝突,就會更沈迷於和陌生網友互動,尋求陌生網友的慰藉和依賴,也就更容易受到網友的各式誘惑,衍生更複雜的網路離家問題。兒盟失蹤中心分析近十年五百卅三位兒少離家個案發現,光是兒少網路離家案件就占兩成四(廿四•二%),而且逐年攀升。此外,在尋獲的孩子當中,發現網路離家的孩子中有四成六(四十五•五%)是跨縣市尋獲,顯見在網友的「收留」下,孩子們離家更遠也更難尋找了。

調查發現,有十•三%App使用者在註冊時不隱藏個資,揭露程度最高依序為年齡四十三•九%、社群或LINE帳號四十一•三%、真實姓名卅三•九%,反觀沒有使用App的兒少在此三項皆不到兩成;然而,使用交友App兒少竟有五•四%曾告知網友住家地址,已讓自己陷入險境而不自知,可見兒少在個資自我防護意識仍有待加強。

進一步比較各交友平台的網友對兒少曾提出的不當要求,發現有使用App的兒少明顯高出許多,前三項分別為情侶交往(十三•四%)、單獨外出(十一•八%)甚至要求提供裸露照片或影片(六•○%)。

根據研究顯示,有使用過交友App的兒少十八•八%曾與陌生網友單獨外出,相較於無使用交友App者僅六•六%,高出近兩倍的差距,甚至四•三%有使用交友App的兒少與網友單獨外出超過四次。

桂祥晟律師也提醒,陌生網友在交友APP誘拐個資的目的,還是為了要將兒少邀出來見面,兒少在使用APP應留意個資安全,不要輕易透露詳細資料。並且目前國內並無相關法律可以管制兒少使用交友APP,若兒少遇到危機要追求法律途徑的協助,大多是已發生傷害的事實,因此兒少還是必須要有自我保護的意識。

兒福聯盟失蹤兒童少年資料管理中心許慶玲組長也表示,家長平時也應多關心孩子的社交情形,也多留意孩子使用手機的情況。並且可以主動與孩子討論使用網路的注意事項,像是不全盤相信網友說的話、絕不將私密照與人交換或上傳網路。許組長也叮嚀家長平時可以多了解孩子有興趣的內容,關心孩子生活。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