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生活健康] 潛水藏危機 小心水母螫

潛水藏危機 小心水母螫

潛水藏危機 小心水母螫

一名楊姓女子到墾丁潛水,回家後兩邊小腿都長了水泡會痛,冰敷還吃了止痛藥還是很不舒服,前往成大醫院就醫,經醫師檢查楊女是在海裡拍水母時,雙腳不小心碰上水母的觸鬚,而引發水母皮膚炎。

成大醫院皮膚科醫師劉承翰指出,水母大部分生活於海水域中,水母體除了外觀上呈現明顯的半透明傘狀,還有為數不等的觸鬚。這些觸鬚上的刺絲胞內含多種毒素,當碰觸到其他生物時,刺絲胞就會彈出並將毒素注入目標體內;毒素如與人體肌膚接觸,除可能造成劇痛,還會留下紅色鞭痕。

根據不同水母的種類及毒性強弱,「水母皮膚炎」產生的反應也不同。常見較輕微的立即反應,呈現出直線型的膨疹、丘疹及群聚型的水泡,或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較少見的情況,是會在2-3週後才開始出現遲發性的結節性紅斑或環形肉芽腫;最嚴重者,可能導致血管性水腫或過敏性休克,造成呼吸困難、腹部絞痛,干擾心臟及肺部功能,甚至休克而危及生命。

劉承翰說明,被水母觸鬚「鞭」傷的治療,首先應求救,並有幾個重要步驟需注意:仔細觀察患者生命徵象是否穩定並減少移動,以免刺激附著於皮膚上的觸鬚釋放出更多的毒素;使用醋、小蘇打、木瓜酵素等,幫助減緩症狀,去除刺絲胞的活性;用海水大量沖洗,或用信用卡、身分證等硬卡將仍附著於皮膚上或泳裝上的觸鬚刮除;千萬不要用清水或酒精,以免刺激毒素的釋放。四、儘快就醫,遵從醫師處方使用合適的止痛藥及外用藥膏。此外以40至45度C的溫水熱敷可緩解不適。

劉承翰表示,至於坊間傳言用尿液、氨水、檸檬汁、酒精、雙氧水等塗抹傷口以減少疼痛,事實是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支持其效果,甚至可能會強化刺絲胞,增加毒素的傳送,令病徵惡化。、

劉醫師提醒民眾,像颱風來襲的前後一週,應避免靠近海邊,以免接觸到大量斷裂的水母觸鬚;在沙灘上如果看到已死去的水母或脫落的觸鬚,千萬不要碰觸,因水母死後數小時內,其觸鬚仍可釋放出毒液,對人體皮膚產生刺激。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