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轉貼] 人面臨死亡

人面臨死亡

科學界許多人認為:人意識的研究是科學最後的難題,而意識是如何消失的,特別是“瀕死體驗”,則是謎中之謎。於是,死亡的發生,也即“瀕死體驗”成了生物學、醫學、心理學和哲學單獨相對或協同研究的熱點。

  所謂瀕死體驗,也就是瀕臨死亡的體驗,是指某些遭受嚴重創傷或罹患重疾但意外獲得恢復的人所敘述的死亡正在來臨時深刻的主觀體驗。

  中國也開展了“瀕死體驗”研究。來自醫學界的最新消息稱:天津安定醫院從科學的角度,在我國首次進行了“瀕死體驗”的研究。他們認為,瀕死體驗是一種全人類的現象,但又受到社會心理和文化等因素的影響而表現出民族間的不同。中國“瀕死體驗”者所經歷的主要體驗階段是:生活回顧、意識與軀體分離、軀體異常、世界毀滅感、死亡矛盾、時間停止感以及情感喪失等等。

  當然,由於種種原因,中國關於“瀕死體驗”的研究落後國外好多年,國外早已把其列為生命科學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份“死亡試驗”報告

  據國外資料披露:在德國,曾進行過一次“死亡試驗”,參加試驗的有42名年輕力壯的男女志願者。

  “死亡試驗”的辦法很簡單:利用藥物,使42名志願者處於與死亡相似的完全失去知覺的境地。在22秒的短暫時間內,志願者各有所獲───

  有的看見彩光;

  有的看見了親友;

  有的看見了自己發著藍光的“靈魂”從自己的肉體中“逸出”;

  有的看見了一條發光的“隧道”。

  值得注意的是,類似的“死亡試驗”並非首次,美國心臟病專家邁克爾﹒薩博也曾組織過一次“地獄考察”的活動,方法是:用藥物使一些人重度昏迷,又以高水平的搶救使他們復活,這些人的經歷與上述試驗結果相似。


  “瀕死體驗”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瀕死體驗”在各民族間普遍存在,中國古代史料中有大量這方面的記載,而西方經有意識的記錄後,例證也很多。1987年,在西班牙的巴塞羅那,一位名叫查維﹒亞艾那的24歲青年工人,不幸被一隻裝有機器的大箱子壓傷,成為一個昏迷不醒的“植物人”。1990年3月的一天,亞艾那突然清醒過來,雖然只有短短的10多分鐘,卻向人們敘述了他長眠不醒時的奇遇───

  我變回一個孩子,由我已去世的姨媽領著。她帶著我,走進一條發光的隧道,它是通向另一個世界的。她對我說:“你要我找的永恆的平靜,在另一個世界你可得到的。”

  我用手掩住雙眼,但瑪麗亞姨媽輕輕地把我的手拉了回來。

  10多分鐘過後,亞艾那又長睡不醒。

  無獨有偶,美國一位65歲的“死而復生”的商人,也向搶救他的醫生們敘述了自己“死後”的情景───

  我記得自己好像一朵輕雲一般,逐漸由我的肉身上升到天花板。

  醫院的牆壁與鐵門都阻擋不了“這時的我”。

  我很快地飛出醫院,以越來越快的速度,飛向虛無縹緲的太空。

  接著我又以極快的速度,在一條無止境的隧道中前進。

  在隧道的另一端,我看到有一點亮光;這個亮光越來越明亮,越來越大。

  當我到達隧道的盡頭,那光亮變成強烈無比的光源。

  我的內心充滿喜悅和愛。

  我不再有憂慮、沮喪、痛楚與緊張。


  “瀕死體驗”的五個階段

  引人注目的是,心理學家肯尼斯﹒賴因格將人類的“瀕死體驗”分為學術界已經認可的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安詳和輕鬆,持此種說法者約佔57%;

  第二階段:意識“逸出”體外,有這種感受的人約佔35%;

  第三階段:通過“黑洞”,有此感覺的約佔23%;

  第四階段:與親朋好友歡聚,他們全都形象高大,絢麗多彩,光環縈繞,宛如天使;

  第五階段:與宇宙合而為一。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科學家都確信“瀕死體驗”的探索結果,尤其是那些關於“死亡測驗”、“地獄考察”和“死而復活”的說法,更是遭到了一些科學家的反對。

  麻省理工學院的兩位教授認為,“瀕死體驗”的五個階段純粹是無稽之談,這無非是因為窒息而導致的死亡幻覺,它是由於感覺缺失而造成的。

  至於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奇特的幻覺,科學家則認為與當事人受的教育、經歷和個人的性格特徵有關。

  也有科學家指出:人在死神降臨的一瞬間,短時間內的主觀體驗一般來說是類似的───尤其是相信有天堂存在的人在西方比比皆是,所以更容易產生“瀕死體驗”……這是目前較令人信服的觀點。

  生物學家羅蘭﹒西格則從生物化學角度來解釋。他認為,每個人在死亡時,大腦會分泌出過量的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有些能引起奇特的幻覺。


  驚世的“阿爾法3號”

  就在科學界莫衷一是之際,一項被命名為“阿爾法3號”的科學試驗,在日本東京悄然展開,為“瀕死體驗”的研究開闢了一個嶄新的天地。“阿爾法3號”計劃由多家跨國公司贊助,參加實驗的志願者共有16人。

  他們分別來自美國、日本和瑞士,年齡由19歲-75歲不等,都是瀕臨死亡的垂危病人。他們是在經過了將近3個月的深入細緻的心理分析後,才被批准加入“阿爾法3號”計劃的。

  “阿爾法3號”計劃的具體實施方法是:科學家在志願者頭骨中植入電極,並且與電腦相連,使電腦可以在80公里的範圍內,接收到志願者的腦電波,並在60秒內把腦電波譯成文字,顯示在計算機終端的螢光屏上。

  在實施“阿爾法3號”計劃的頭兩年裡,有4位志願者先後離開了人間,但是,電腦並未接受到他們傳來的任何信息。

  科學家們並不氣餒,他們對電腦程序又進行了進一步的修改,終於獲得了成功。

  當時,一位名叫佛迪的志願者病逝。3天後,電腦螢光屏上出現了科學家們期待已久的信息:

  “我是佛迪,告訴你們,我很快樂,沒有痛苦……沒有痛苦……沒有痛苦……”這幾個字,重複出現了20多次,信息突然中斷。

  這一結果,大大鼓舞了參加“阿爾法3號”計劃的科學家和志願者,使實驗更加有條不紊進行下去。

  不過,此後4位志願者先後離世,電腦卻沒有收到任何信息。

  就在“山重水復疑無路”之際,一位23歲的白血病患者不幸死亡,結果研究又“柳暗花明又一村”,因為第二天電腦便收到了她的信息:

  “這是一個美麗的地方,我很高興來到這裡,此間經常陽光充足。”

  “很多人與我在一起,我很愛他們,我將會……”信息至此突然停止。

  參與“阿爾法3號”計劃的科學家們均認為,這裡傳達的生命信息的反饋結果是相似的,這是“瀕死體驗”存在的有力證據。鑑於此點,“阿爾法3號”計劃還要深入進行下去。

  對此試驗的操作過程,一些專家表示懷疑。爭論將繼續下去。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