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生活健康] 睡眠質量足以支應精神和情緒 時數可彈性

睡眠質量足以支應精神和情緒 時數可彈性

睡眠質量足以支應精神和情緒 時數可彈性

根據二○一七年台灣睡眠醫學會的調查,有失眠困擾且影響到日常生活的台灣民眾比例為11.3%,也就是每十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以上為失眠所苦;而目前民眾自覺有睡眠問題而就醫的比例從過去的20.2%提高到34.7%,顯示民眾就醫知識更加普及,也更願意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

失眠的成因多元,從生理因素到心理壓力均有影響。在生理因素層面,從簡單的環境溫度是否舒適、是否能避免光線照射(包括3C產品,如手機、電腦等)、不過飽或飢餓、下午或傍晚後避免飲酒及咖啡或茶,到固定時間作息、白日小睡不超過半小時、白日適當照光及運動以平衡生理時鐘,都是影響睡眠是否不受干擾的要點。

在心理因素層面,對睡眠輕鬆看待、不對能否入眠焦慮、睡前從事腹式呼吸或聽音樂冥想等放鬆技巧,也可從網路搜尋相關影片資源練習。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成人精神科主治醫師盧宛君表示,無法入眠時應起身從事輕鬆活動,勿臥床;若睡前仍有煩惱,建議勿此時思考,或另找非臥室地點書寫再待睡醒後處理。

若是前述生理心理層面之因素均已調整,但仍持續有睡眠困擾,尚須考慮其他藥物及身體疾病影響等因素,建議與醫療專業人員充分討論以澄清成因。

有充足的睡眠才有健康的人生。對現代人來說,不管是在體力、情緒、記憶、或是免疫力方面,睡眠均佔了舉足輕重的影響。根據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研究,成人建議的睡眠時間約為七到八小時,往前或往後一個小時是可以接受的,但不建議超過;睡眠足以供應白天的精神和情緒,就不用對時數太過斤斤計較。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