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生活健康] 穿衣循節氣 春捂秋凍是原則

穿衣循節氣 春捂秋凍是原則

穿衣循節氣 春捂秋凍是原則

現代人穿著衣服含有很多意義,比如時尚、美觀、方便等,甚至於不同場合、不同環境有不同的服裝造型,如游泳時要穿著泳裝、運動時要穿著運動服裝,然而,早期衣服只是用來防寒禦暑、保護身體的物品,現在有很多民眾早已忽略衣物原本的功能。

執業中醫師張盈瀅表示,傳統中醫認為,穿著衣服是一門學問,因為跟身體健康有很大關係,如春季時節陰寒未盡而陽氣漸生,早春宜減衣不減褲,以便幫助陽氣升發;夏季時節陽熱熾盛,這時有必要脫掉過多衣物以避其熱;秋季時節氣候轉涼,最好注意適時加減衣服,但是避免一次穿著過多衣物,冬季時節氣候嚴寒宜加厚衣以禦其寒,民眾可以隨著氣溫降低而逐漸增添厚衣服。

張醫師指出,春秋兩季最好遵循「春捂秋凍」的原則,也就是春季寧稍暖,秋季可稍涼。所謂「春捂」指的是天氣從冬天進入春天時,脫衣時不可脫得太快,因為春天早晚溫差大,當民眾把衣服脫掉後,等到風吹過來就容易著涼,所以春天脫衣以緩為原則。

所謂「秋凍」指的是秋天添加衣物不要太早、太多,最好要讓身體適應氣候,以便激發身體耐寒的能力。

衣物增減不要急穿急脫,平常應隨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服,千萬不可以急穿急脫以便避免身體感到忽冷忽熱,特別是對老年人而言,因為往往氣弱、骨疏、體怯。此外,中醫認為,風冷易傷肌表,太熱也不宜多穿衣服,如果老人家身體過寒過暖,將會容易受邪致病。

大汗淋漓不要當風脫衣,每當民眾汗流浹背、溼透全身之後,這時候最忌當風脫衣,這是因為大汗之後,人體腠理都已發洩,而且汗孔全部開放,如果驟然脫掉衣服的話,反而更容易受到風寒等外邪侵犯身體而致病。

汗溼衣物不要久穿在身,如果民眾大汗涔涔、汗流不止,常會讓衣服變得溼答答,這時最忌久穿在身,這是因為被汗水弄溼的衣服,可能會引起皮膚生瘡,而且人體出汗後肌表虛弱,汗溼滯留肌膚容易產生風寒溼之類病變,所以溼衣不可久穿,最好找個房間把衣服即時換掉。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