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諸葛亮首創無柱棧道小考

諸葛亮首創無柱棧道小考

  諸葛亮「與兄瑾言趙雲燒赤崖閣道書」中寫道:「前趙子龍退軍,燒壞赤崖以北閣道。緣谷百餘里,其閣梁一頭入山腹,其一頭立柱於水中。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以其窮極,不可疆也」。說明在諸葛亮取褒斜道北伐時遇山洪突發,百里長的棧道被洪水沖垮。而當時棧道建造方式是秦漢時期盛行的「標準式」。這種棧道是用一梁一柱來完成的。但是苦於河水流速極大,衝擊力是使立在水下岩石柱孔中的支柱無法安穩。實在沒有他法,終放棄了支撐立柱,將「標準式」棧道變成了只有橫樑而無支柱的新型棧道。諸葛亮以他獨有的智慧和見識肯定了這種看似非常危險的棧道,指揮軍馬踏新棧道琮到斜谷口北伐前線。
  通過對棧道的研究,發現穿行秦嶺山區棧道的選址經歷了一個由低處靠近河谷水面修造向石崖高空修造發展的過程。而這個過程能得以實現,關鍵是使有柱棧道放棄支撐,這樣能使棧道擺脫支撐木的依靠而自由地向高處以展,徹底避開了洪水威脅。另一方面棧道自身也由木製轉向石製,更加堅固可靠… …,最終發展到唐代那樣「天梯石棧相勾接」的全盛時期。這一切都和諸葛亮所說「不得安柱」的無柱棧道有著因緣關係。
  諸葛亮信中所指的「赤崖」及「緣谷百餘里」的實際地點就是現在太白縣和留壩縣之間的褒水河谷,北起太白縣兩河口,南至留壩縣江口鎮。其間有大量棧道遺址保留下來,有些地方甚至不同年代的遺址重疊交錯,經過認真探尋,發現少數漢代「標準式」的棧道棧孔遺跡,這些棧孔特點是圓形的,直徑約15公分,孔深約30公分,水中的立柱孔世大致如此。在這些圓形棧孔周圍分佈著大量的
  方形棧孔,大小不一,深淺各界,孔壁風化程度雖不相同,但明顯看出這些方形孔開鑿年代晚於圓形孔,保存較好,而且越大的方形孔開鑿越晚,孔口的石質很堅固。我們這樣推理,圓形棧孔是用來插木棧梁的,方形棧孔是用來插石棧梁的,石棧替代木棧就是在沒有支柱後的變革中逐步展開,以致發展到石棧越造越粗大,使其受力足以滿足人們對棧道的最高要求。
  諸葛亮一生有多項發明傳播於世,但留傳今天能一睹其貌的幾乎沒有,唯獨古老的石樑無柱棧道仍有極少量遺物靜靜地插在褒水畔的石壁上… …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