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紅樓夢》中薛寶釵為何要嫁禍林黛玉?

《紅樓夢》中薛寶釵為何要嫁禍林黛玉?

  「寶釵撲蝶」的故事發生在《紅樓夢》的第二十七回﹐這是一段非常精彩的描寫﹐「撲蝶」這樣事在薛寶釵的身上是很難得一見的﹐它生動地表現了寶釵作為一個「女兒」天真爛漫的一面。然而在寶釵撲蝶的過程中發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使得原本輕鬆愉快的故事變得複雜了。
  原來這一天「未時交芒種節」﹐大觀園的姑娘們都出來玩耍﹐獨不見黛玉﹐寶釵要到瀟湘館去找黛玉﹐後來見寶玉進了瀟湘館﹐寶釵想到黛玉好猜疑﹐這個時候如果跟著寶玉進去﹐一則寶玉不便﹐二則黛玉嫌疑﹐想到這裡就回來了。路上她見到一雙玉色蝴蝶﹐引得寶釵去撲蝶﹐並一直跟到大觀園滴翠亭外﹐這時寶釵聽到亭內寶玉的丫鬟紅玉與墜兒在說賈芸的事情﹐寶釵聽到心中吃驚﹐因想到﹕「今兒我聽了他的短兒﹐一時人急造反﹐狗急跳牆﹐不但生事﹐而且我沒趣。」由於她已經到了亭外﹐躲不了了。所以使了個「金蟬脫殼」的法子﹐故意喊「顰兒﹐我看你往那裡藏」﹐還問紅玉墜兒﹕「你們把林姑娘藏那裡了?」可以說﹐寶釵的「金蟬脫殼」的法子使用的非常成功﹐一點也沒有引起懷疑﹐相反倒是紅玉擔心黛玉聽見了她們說的話。就是這樣一件事﹐不少人批評寶釵太奸詐﹐你怕因聽到紅玉的話﹐給自己惹事﹐卻又把黛玉賣了出去﹐這不是成心陷害嫁禍黛玉嗎?
  應該說這種批評並非沒有一點的道理﹐但如果我們認真仔細地分析事情的前前後後﹐說寶釵是成心地陷害嫁禍黛玉是十分勉強的。首先﹐寶釵去找黛玉是好意﹐沒有任何的惡意﹔其次她的目的只是為了脫身﹐並不是為了害黛玉﹐她根本不需要借這樣的事去害黛玉。那麼﹐寶釵為什麼張口就喊出了黛玉的名字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她本來就是去找黛玉的﹐合理的解釋是她是下意識地喊出黛玉的﹐而不會是成心的害黛玉。最重要的是薛寶釵不是一個故意害人的人﹐她不是奸詐的人﹐這不符合寶釵的的思想性格。
  當然﹐寶釵在這件事情上確實不怎麼好﹐儘管她的內心沒有害黛玉的主觀意圖﹐但客觀上確實傷害了黛玉﹐確實「嫁禍」了黛玉。我們知道寶釵是一個自我保護意識很強的人﹐王熙鳳說她是﹕「不關己事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是一個很有主意、很有城府的人﹐她的「金蟬脫殼」保護自己本無可厚非﹐但如果你只是想著保護自己﹐而忘了保護別人則是不應該的。在這裡作者通過一個小小的細節﹐對寶釵的批評應該說是十分嚴厲和深刻的。
  《紅樓夢》中的女孩子們許多人都很有才華﹐如林黛玉、薛寶釵、史湘雲、探春﹐還有妙玉等等﹐但如果要評選大觀園中誰最有才華學識的﹐那非寶釵莫屬。寶釵的詩才可以說與黛玉不相上下﹐在伯仲之間﹐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紅樓夢》第十八回﹐寶玉作詩不知「綠蠟」的出處﹐寶釵隨口就說出是唐代錢詡的詠芭蕉詩﹐寶玉珮服地稱她為「一字師」。在大觀園的姑娘們詩社活動中﹐基本上是寶釵和黛玉輪流奪魁﹐她倆的才華明顯地高出其它的姑娘們﹐能夠與她們兩個媲美的也只有史湘雲一個還可以。寶釵的詩多是一種含蓄渾厚的格調﹐這與她的思想性格是一致的。
  如果說黛玉的詩才不在寶釵之下的話﹐那麼寶釵的學識就是黛玉不及的了。第三十七回﹐她與湘雲談詩﹐就是一篇很有水平的詩論﹐她說﹕「詩題也不要過於新巧。你看古人詩中那些刁鑽古怪的題目和那極險的韻了﹐若題過於新巧﹐韻過於險﹐再不得有好詩﹐終是小家氣。詩固然怕說熟話﹐更不可過於求生﹐只要頭一件立意清新﹐自然措詞就不俗了。」第六十四回當她看了黛玉寫的《五美吟》﹐又發表了一番不俗的見解﹐說﹕「做詩不論何題﹐只要善翻古人之意。若要隨人腳蹤走去﹐縱使字句工整﹐一落第二義﹐究竟算不得好詩。」接著列舉王安石、歐陽修詠王昭君的詩﹐「俱能各出己意﹐不與人同」﹐因而是好詩。寶釵不僅詩寫得好﹐詩論得也好﹐這種學識是其他姑娘們比不上的。
  寶釵曾打趣寶玉是「雜學旁收」﹐其實她讀的書比寶玉多得多﹐懂得也多﹐是真正的博學多聞。惜春要畫大觀園﹐寶釵能告訴你用什麼樣的紙好﹐用什麼樣的染料﹐用多少種各樣的筆﹐以及關於繪畫的技巧和構思﹐並當即給惜春開出了單子(第四十二回)。寶玉參禪﹐她能馬上說出禪宗的「語錄」。甚至於對戲曲也是很熟﹐張口就能把《魯智深醉鬧五台山》一齣戲中的一段《點絳唇》念了出來﹐寶玉交口稱讚寶釵是「無書不知」。她對醫藥也頗有見解﹐第四十五回﹐她告訴黛玉﹕「昨兒我看見你那藥方上﹐人參肉桂覺得太多。」說益氣補神﹐也不宜太熱。她認為先以平肝健胃為要。建議黛玉吃燕窩一兩﹐滋陰補氣。不僅表現出對黛玉的關心﹐也表現出她的知識的淵博。
  寶釵雖說是一個姑娘家﹐還有著很強的管理才能。《紅樓夢》第五十六回是「敏探春興利宿弊﹐時寶釵小惠全大體」。在探春理家的過程中﹐寶釵是「三駕馬車」之一。理家當然是以探春為主﹐但寶釵的見解辦法似乎比探春更高﹐她要用學問提著﹐不僅要除弊﹐還要通過改革使得下人能夠得到一些好處﹐大家心齊。真是「小惠全大體」了。作者賦予寶釵這麼多的才華學識﹐從而使人物形象更為豐滿。薛寶釵確實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是「山中高士」﹐我們不要把她看簡單了。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