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婉容父親花20萬兩黃金買鳳冠

婉容父親花20萬兩黃金買鳳冠

  婉容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后﹐從1922年12月入宮﹐到1924年11月和末代皇帝溥儀一起被馮玉祥驅逐出宮﹐在紫禁城總共生活了兩年時間。婉容是怎樣被迎娶入宮的﹖她在宮中的生活又是哪般情形﹖透過原始的清宮檔案﹐我們可以有個大致的瞭解。
  溥儀結婚是在1922年12月1日﹐他和婉容這一年都是17歲。清朝皇帝結婚稱為大婚禮。這時的清王朝雖然已被推翻11年﹐但按照皇室優待條件﹐溥儀仍然保持著皇帝的尊稱﹐並繼續住在紫禁城﹐所以對內對外仍然稱為大婚禮。這次迎入紫禁城的﹐除了皇后婉容﹐另有淑妃文繡。
  婉容能被挑選當上皇后﹐真是費盡了周折。當初﹐要為溥儀選皇后的消息傳開後﹐提親的人便接踵而來。但按清朝定制﹐皇后都從滿蒙王公大臣家的女兒中挑選。所以﹐像徐世昌、張作霖提親推薦的﹐都被婉言謝絕了。據說﹐當時負責匯總提親情況的溥儀叔父載濤的桌子上﹐女孩的照片都可以裝訂成冊了。在這讓人眼花繚亂的女子堆裡﹐經過反覆篩選﹐有4人入圍成為候選人。再經仔細挑選﹐最後剩下婉容和文繡。
  皇后只有一個﹐是選婉容﹐還是文繡﹐皇室內部鉤心鬥角﹐特別是那些太妃們﹐都想讓小皇帝選自己看中的姑娘﹐以鞏固各自在宮中的勢力。這樣爭來爭去﹐各不相讓﹐最後只好讓溥儀來「聖裁」。他看過婉容和文繡的照片後﹐最終選中婉容作皇后﹐文繡則封為淑妃。民間傳說是婉容的父親榮源花了20萬兩黃金﹐為女兒買下了皇后這頂鳳冠﹐這只是傳聞﹐已很難證實了。
  迎娶婉容作皇后的禮節儀式﹐全都按照清朝的舊例來辦﹐分為納彩禮、大征禮、冊立禮、大婚禮四個步驟。具有訂婚意義的納彩禮﹐是在1922年10月21日這天﹐溥儀派正副使臣帶著近千人的儀仗隊伍和100多抬轎的禮品﹐到北京地安門外帽兒胡同婉容的家﹐向其父榮源送上彩禮。接下來的兩個月裡﹐先後舉行了大征禮和冊立禮﹐大征禮是告訴女方家裡確切的成婚日期﹐冊立禮則是正式給予皇后名分。說起來﹐婉容的婚禮也還是有些遺憾的。按清朝慣例﹐奉迎皇后入宮﹐不論皇后的家住在京城哪個方位﹐迎親隊伍都要經過大清門﹐再從紫禁城的午門進宮。大清門在平時除皇太后、皇帝可隨時出入外﹐任何臣工都不能擅自行走﹐皇后也只有在大婚之日才能享用一次。而婉容卻沒有享受到這份榮耀﹐她入宮不僅沒走大清門﹐而且也沒走午門。婉容走的是東華門大街﹐從東華門入的宮。從這點說來﹐她這個小朝廷時代的皇后﹐還是與大清帝國的真正皇后不一樣的。這時的溥儀已是退位的皇帝﹐雖獲准住在後宮﹐但紫禁城內乾清門以南的地方已歸北洋政府了﹐因此也就不能再那麼講究了。
  屈指數來﹐清朝入關後的10位皇帝﹐先後共立過24位皇后。如果婉容還可以稱得上皇后的話﹐那麼她就是第25位﹐也是古代中國的絕版皇后。
  在保存下來的溥儀檔案裡﹐有兩本大婚典禮時的禮品賬簿﹐封面上寫著《大婚典禮進奉銜名物品冊》﹐裡面一一開列了送禮的人名、物品種類和數量等。清單裡﹐不僅有清朝的遺老舊臣﹐還有民國政府的要員、軍閥政客﹐外國使節也名列其中。當時的大總統黎元洪﹐專門派特使帶著2萬銀元前去祝賀。像曹錕、吳佩孚、馮玉祥、徐世昌、張作霖等民國要人﹐以及康有為等社會名流﹐也都送了如意、傢俱等禮品。
  為了操辦婚禮﹐當時的小朝廷成立了專門的「大婚禮籌備處」﹐他們查閱《大清會典》和清朝歷代皇帝大婚的檔案﹐最後決定按照同治帝婚禮的規模來辦﹐因為那次大婚相對花錢少些。雖然小朝廷已不能過於鋪張﹐但最終算來﹐還是花費了40多萬銀元。當時﹐兩元錢能買一袋麵粉。而光緒帝大婚﹐竟花費了550萬兩銀子!
  大婚期間﹐宮裡連續唱了3天戲﹐光這就花了3萬多銀元。值得一提的是﹐還專門請梅蘭芳、楊小樓演了《霸王別姬》這齣戲。當時曾有人提出﹐在這樣大喜的日子裡﹐演這樣傷感的戲不太合適。但溥儀認為沒關係﹐還是決定演了。當戲演到動情的地方時﹐太妃和王公的女眷們都流下淚來。散戲之後﹐一些王公舊臣心事重重﹐認為這是不祥之兆。兩年後﹐當溥儀和婉容被趕出宮的時候﹐還有人說﹕「這都是大婚時演《霸王別姬》惹的禍!」。
  在清朝﹐皇帝的生日稱為萬壽節﹐皇后的生日稱為千秋節﹐每當遇到這樣的節日﹐宮裡都要唱戲慶賀幾天。1923年9月﹐是婉容入宮後的第一個千秋節﹐雖然對外再三說要節儉﹐還是在紫禁城的漱芳齋唱了一天的戲﹐並且對身邊太監和宮內當差人員分別賞賜銀元﹐少則2元、5元﹐多則10多元。就是在平時﹐婉容每天的生活費也要用去一二百元。
  據說﹐在民國時期長大的婉容﹐從小受到做生意的父親的熏陶﹐接受了不少西化教育。在紫禁城裡﹐婉容和溥儀常常在一起騎車、打球。婉容還手把手教會了溥儀吃西餐。溥儀和婉容、文繡這些小朝廷的主人﹐還在宮內拍了不少照片﹐留下了他們的身姿芳容。
  在溥儀檔案裡﹐還有不少當年婉容在宮內寫給溥儀的英文短信。他們兩個天天都能見面﹐還用英文通信﹐說明他倆那時的感情還是不錯的。婉容為了學習英語﹐在宮裡先後請過兩個美國女教師﹐專門教她。文繡也學英文﹐只不過請的是中國女教師。在婉容給文繡的信中﹐也不時攙雜著一些英文單詞。當時﹐婉容還有一個英文名字叫伊麗莎白(Elizabeth)﹐那時她自己按音譯寫成「衣裡薩伯」﹐溥儀的英文名字叫亨利(Henry)。西化風氣已經進入並且影響到末代宮廷的生活。
  1924年11月5日﹐馮玉祥的軍隊進入紫禁城。當時擔任北京衛戍司令的鹿鍾麟帶著二十幾名警察來到內廷﹐逼迫溥儀的小朝廷接受修改後的「優待條件」﹐且當天就要離開紫禁城。皇宮裡頓時一片慌亂﹐溥儀雙手托腮﹐一聲不吭﹐文繡無奈地說﹕「搬出去也好﹐省得在這裡擔驚受怕!」只有婉容態度強硬﹐叫喊著說﹕「反正我鐵下心﹐今天不搬﹐不能搬!」但是﹐願意搬也罷﹐不願意搬也罷﹐軍隊上午9點入宮﹐下午4點溥儀就交出了「皇帝之寶」和「宣統之寶」兩顆大印﹐帶著婉容等一批身邊的家眷﹐分乘5輛汽車﹐暫時遷往其父載灃的醇親王府邸。末代皇帝溥儀和末代皇后婉容就這樣永遠地離開了紫禁城。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