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商鞅真的被殺害了嗎﹖

商鞅真的被殺害了嗎﹖

  衛鞅﹐又名公孫鞅﹐商鞅﹐號商君。本是衛國國君後裔﹐姬姓公孫氏。約公元前395年﹐出生在衛國﹐也就是今天河南安陽內黃縣梁莊鎮。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何史書稱其衛鞅或者公孫鞅。他的一生﹐從衛魏兩國施才無門到攜《法經》應求賢令奔秦﹔從助兩次變法圖強到收復秦國河西失地﹔從固陽之戰衛鞅再居首功到西鄙之戰後封商君﹐可謂居功至偉。然而﹐公元前338年﹐伯樂秦孝公贏渠梁去世﹐新君秦惠王嬴駟登基﹐商鞅被車裂。
  為什麼居功至偉的商鞅會被車裂﹖秦惠王嬴駟為何必須殺商鞅﹖
  大家都知道﹐秦惠王嬴駟初登大位﹐需要鞏固地位。那一批批老世族﹐虎視眈眈。可以說是一個不得已的選擇。這也就是為什麼出現「商鞅可死﹐商鞅之法不可廢」。商鞅之死是在公元前338年﹐秦惠王嬴駟在太傅嬴虔及重舊貴族的支持下﹐被告發謀反。商鞅先逃到邊關住旅店﹐再逃魏國。最終﹐被迫潛回商地﹐發兵攻打鄭縣。秦惠王嬴駟在公子虔等人支持下﹐派兵攻打衛鞅。後處以車裂﹐並誅全族。
  我們一起來看﹐縱觀衛鞅一生﹐從不得盡其才於衛魏﹐到得秦孝公賞識﹔從兩次變法到三次大戰﹔從商君到車裂誅殺全族﹐不可不謂之可憐。可以說﹐自他真正出道以來。為秦法而奔波﹐而最終也為秦法所累﹐不可不謂之可惜。對他而言﹐有道是「成也商君之法﹐敗也商君之法」。
  「利則用之﹐害則除之﹐善於因其勢而利導」公子虔這句勸告秦惠王的話﹐於商鞅而言﹐不可不可謂之可悲。縱觀商鞅其人﹐從初出茅廬到遭嫉恨﹐也算轟轟烈烈幾十年。話又說回來﹐政治上商鞅即使功勞再大﹐在損害既得利益群體的同時﹐也必然會遭遇一番磨難。
  商鞅從奴隸做到自由之人﹐再到人上之人﹐這是他的價值。那時的大爭之世﹐也正是因為如此成就了他。無論是諸侯君王還是保守如甘龍一黨﹐亦或是變法圖強展才華的商鞅。他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來實現自己所存在的價值﹐這也無可厚非成就了他們不同的結局。
  事實也是如此﹐商鞅雖死﹐商鞅之法未廢。他以自己的生命為秦國一統天下鋪平了道路﹐也造就了日後秦始皇的一統﹐以筆者看來﹐從某種程度而言﹐說他是中國封建制度的奠基人也未曾不可。筆者認為商鞅是千瘡百孔的﹐然後歷史的長河會永遠記住這位為改革而殞命實現價值的人上之人﹐而其功過如何﹐自有後人評說。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