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黃巢為什麼屠殺了十幾萬外國人﹖

黃巢為什麼屠殺了十幾萬外國人﹖

  唐末農民起義家黃巢﹐大家並不陌生﹐此人天生反骨﹐文武雙全﹐一首《不第後賦菊》流傳千古﹐為後世造反派所景仰。然其出身為鹽商﹐家境殷實﹐當上農民起義軍老大後﹐揮師廣州﹐竟殺掉12萬外國商人﹐到底有什麼深仇大恨﹐讓黃巢欲除之而後快﹖
  首先﹐先瞭解一下當時的時代背景。中唐和晚唐時期﹐唐王朝外有藩鎮割據和異族入侵﹐內有宦官專權和朋黨之爭﹐大國氣像已經不再。黃巢出身鹽商家庭﹐善於騎射﹐粗通筆墨﹐少有詩才﹐成年後曾幾次應試進士科﹐但皆名落孫山﹐於是繼承祖業成為鹽幫首領。公元875年﹐王仙芝領導山東、河南農民數千人在長垣起義﹐得到黃巢的響應。起義軍避實就虛﹐避開藩鎮力量強大的中原地區﹐向南方長驅直下﹐渡過長江﹐轉戰荊襄、皖南、浙東、福建。公元878年﹐王仙芝死﹐眾推黃巢為主﹐號稱「沖天大將軍」﹐改元王霸。次年﹐黃巢起義軍攻克南方重鎮的廣州﹐並控制了嶺南的大部分地區。
  黃巢攻入廣州城以後﹐對城內的外國商人進行了一次大屠殺﹐總共約有10萬多阿拉伯商人遭到黃巢的殺害﹐但是﹐此事在中國史籍中卻不見記載﹐在阿拉伯人寫的史籍中則多次被提及﹐唐代來中國旅行的阿拉伯商人寫了一本名為《中國印度見聞錄》的史籍﹐書中說﹕「最後﹐他(黃巢)終於得勝﹐攻破(廣州)城池﹐屠殺居民。據熟悉中國情形的人說﹐不計罹難的中國人在內﹐僅寄居城中經商的伊斯蘭教徒、猶太教徒、基督教徒、拜火教徒﹐就總共有十二萬人被他殺害了。」為什麼人數如此詳實﹐因為這些商人都要向中國政府交人頭稅﹐有戶口簿可查﹐所以阿拉伯的很多歷史書中都有提及。為何要殺掉這麼多外國人呢﹖
  一、乞降失敗﹐惱羞成怒。乾符六年(878)﹐黃巢的軍隊攻陷了泉州﹐泉州當時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因城內遍植刺桐樹﹐而以刺桐港的名稱聞名於西亞、北非、歐洲等地﹐當時的泉州城內聚集了大量的外國富商﹐有「市井十洲人」的說法﹐黃巢的軍隊洗劫了這些富商﹐泉州城內狼藉一片﹐隨後﹐黃巢率領軍隊沿著海岸線﹐揮師進入廣東﹐攻佔了潮州﹐兵臨廣州城下。
  黃巢向唐王朝上表﹐要求冊封其為廣州節度使﹐但被朝廷拒絕了﹐於是﹐黃巢大怒﹐發兵猛攻廣州城﹐城破之後﹐黃巢對廣州城進行了一次洗劫﹐廣州當時是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城內居住著大量的阿拉伯人、波斯人以及猶太人。黃巢不僅殺了阿拉伯商人﹐而且還把廣州附近的桑樹和其它樹木全部砍光了﹐我們知道﹐做絲綢貿易﹐必須要養蠶﹐要用桑葉餵蠶﹐沒有了桑葉﹐阿拉伯人的絲綢貿易就做不成了。
  二、胡商肆虐﹐國恨家仇。安史之亂發生後﹐整個中原大地一片混亂﹐唐朝被迫抽調各地大軍勤王﹐其中也包括駐紮南方的唐軍。阿拉伯、波斯商人見廣州唐軍實力減弱﹐貪戀財富的他們悍然發動襲擊﹐劫掠了廣州。
  《資治通鑑》記載﹐「(758年)大食、波斯兵圍州城﹐刺史韋利見棄城而逃﹐兩國兵遂入城大掠倉庫﹐焚燒房舍﹐然後乘船浮海而去。」也就是說﹐一群被大唐帝國允許居住在廣州的阿拉伯人曾短暫佔領過廣州﹐然後血洗﹐死傷者不計其數。公元879年﹐黃巢算是替廣州死難者報了仇﹐據說殺死廣州內的「包括阿拉伯、猶太、波斯等外邦商人在內十二萬」。10世紀阿拉伯學者馬素第的《黃金草原》也記錄了這一事件﹐「據估計﹐在面對刀劍的逃亡中死於兵器或水難的穆斯林、基督徒、猶太人和祆教徒共達20萬人。」當然﹐黃巢也殺了漢人。
  三、商賈雲集﹐覬覦財富。隋唐時期﹐廣州成為中國的第一大港、世界著名的東方港市。唐朝時期﹐廣州成為全國的外貿中心﹐設立了專門管理海外貿易的機構「市舶司」﹐外國商人雲集。由廣州經南海、印度洋﹐到達波斯灣各國的航線﹐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遠洋航線。這些商人從事海外貿易﹐把中國的瓷器、絲綢販賣到西亞和歐洲﹐再把歐洲、西亞、東南亞等地的奢侈品、珍玩賣到中國﹐從事轉手貿易﹐賺了很多錢﹐非常的富有。黃巢本來就愛打家劫舍﹐劫富濟貧﹐這些外國商人於是就變成了他的目標。再加上﹐黃巢的隊伍是流寇作戰﹐輾轉大半個中國﹐到了廣州需要補充軍餉和物資。所以這些外國人遭了秧。
  關於黃巢在廣州大肆屠殺阿拉伯商人一說。很多人都稱他為民族大英雄﹐言外之意﹐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也有很多人說他就是一名屠夫﹐屠殺中原大地800萬人口﹐縱兵吃人﹐千古罕見﹐番漢通殺﹐外國人趕上了倒霉﹔還有人說他是歷史的倒退﹐他的屠殺導致海上絲綢之路長期斷絕﹐不利於東西方文化貿易往來﹔更有人說他大殺四方﹐沉重的打擊了腐朽的李唐王朝﹐打破了唐末軍閥割據混戰的黑暗社會的僵死局面﹐為社會由分裂向統一過渡準備了條件﹐是社會進步的推動者。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