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飲食健康] 蔬食減碳為環保 選擇食材有原則

蔬食減碳為環保 選擇食材有原則

蔬食減碳為環保 選擇食材有原則

低碳飲食即為「在食物的整個生命周期中,盡量排放最少的溫室氣體。」國民健康署表示,包括選擇在地、當季食材,並以食物的原態入菜。而在各大類食物中,蔬菜種植由於生長周期短,所需能資源投入較少,因此碳排放量是所有食材種類中最低的。

蔬食環保餐有三原則──穀類在地,不精製:從營養層面考量,每日主要熱量來源應為全穀根莖類的碳水化合物。從低碳層面考量,穀類種植的排碳量相對較低,也是國人日常習慣的主食。

建議民眾可選擇國產稻米,並選擇加工處理程序較少的穀類,如糙米、紫米及胚芽米。另外,地瓜為我國供應量較高之根莖類,生長迅速、病蟲害少,且富含維生素A及纖維質,建議民眾可選擇地瓜取代部分主食。

豆、魚、肉、蛋類食物是蛋白質的重要來源,其中豆類相較於魚、肉、蛋類脂肪含量最低;而低碳攝取的排行則為:豆、白肉、蛋、魚、紅肉。因此建議民眾可選擇以豆類及白肉取代紅肉,並優先食用原態的黃豆,以及低層次加工的各種豆類製品,如豆腐、豆乾、豆漿等,以滿足低碳、口味及各種口感上的需求。

蔬果足量健康又低碳:蔬菜生長周期短,需能資源投入較少,蔬菜種植的碳排放量是所有食材種類中最低的,而水果類亦屬於相對低碳。請把握當季優先、在地優先、色菜多樣、原態水果等原則。

當季優先:在產季種植蔬菜可以大幅減少農藥及肥料的使用量,並避免冷藏、加工保存的機會。在地優先:產地距離愈遠,交通運輸所產生的碳排放也愈高,長程運輸同時也提高食材被添加防腐劑的風險。採購時選擇國產蔬果,有助於減少對人體健康及環境的衝擊。

色菜多樣:蔬菜的顏色越深綠或深黃,含有的維生素A、C及礦物質鐵、鈣也越多。原態水果:建議盡量洗乾淨連皮一起吃,可攝取更多膳食纖維,也減少廢棄物。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