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歷史上被活活餓死的皇帝之謎

歷史上被活活餓死的皇帝之謎

  南北朝時期﹐民族混戰﹐天下分裂﹐北方少數民族屢屢南下﹐漢族朝廷偏安江南﹐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佛教在這一時期傳入中國﹐並在一片混戰的局勢中迅速傳播開來﹐貧民百姓將它當作乞求來生的期望和寄托﹐達官貴族將它當作逃避現實的借口和托辭﹐朝廷更是屢屢將佛教定為國教﹐廣建寺廟﹐重金資助﹐從而造成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的興盛局面﹐僧尼數量也大大增加。在這其中﹐梁朝的蕭衍皇帝堪稱推崇佛教的典型﹐他不僅傾巨資支持佛教事業的發展﹐經常請大批和尚到宮中講解佛法﹐一住就是幾個月﹐期間連朝事也不再過問﹐甚至親自出家做和尚﹐潛心研究佛法﹐成為歷代皇帝中最為特例獨行的一個。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崇信佛教的皇帝﹐最後卻餓死於內宮﹐不禁讓人驚詫萬分。
  蕭衍(464~549)﹐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今江蘇常州西北)人。曾任雍州刺史﹐鎮守襄陽﹐後乘齊內亂﹐起兵奪取帝位﹐建立梁朝﹐是為梁武帝。蕭衍奪取帝位後﹐曾改定「百家譜」﹐重用士族﹐制九流常選﹐又立國學﹐招五館生﹐不限門第立集雅館、士林館等。據《梁書》記載﹐梁武帝蕭衍為了廣泛納諫﹐最大限度地用好人才﹐下令在門前設立兩個盒子(當時叫函)﹐一個是謗木函﹐一個是肺石函。如果功臣和有才之人﹐沒有因功未能受到賞賜和提拔﹐或者沒有良才使用﹐可以往肺石函裡投書信﹔如果是一般的百姓﹐想要給國家提什麼批評或建議﹐可以往謗木函裡投書。蕭衍還下令頒行新歷《大明歷》﹐此歷由著名學者祖沖之於50年前劉宋大明年間制定﹐相當精密﹐直到此時才被頒布發行。由於蕭衍的勵精圖治﹐南梁初期社會獲得了比較良好的發展。
  但是這種局勢並沒有維持下去﹐梁武帝安頓好江山社稷﹐消除種種後患之後﹐很快便沉溺於佛教而不能自拔。他下令廣建寺廟﹐全民奉佛﹐並親自主持修建了大愛敬寺、大智度寺、同泰寺等﹐座座規模宏大﹐極盡壯麗﹐耗費無數錢財。在他的帶動下﹐舉國上下爭相修造﹐到處都是寺院﹐而且他還下詔優待僧尼﹐出巨資資助各地僧尼研習佛法、聚眾講經。據《梁書》記載﹐在梁武帝的支持下﹐各地寺廟多達2846座﹐僧尼82萬餘人﹐從而造就了佛教的鼎盛時期。不僅如此﹐梁武帝還身體力行、率先垂范﹐公元527年﹐蕭衍捨身進入同泰寺﹐當了三天和尚﹐回宮後﹐下令大赦天下﹐並改元大通。公元529年﹐蕭衍第二次進入同泰寺﹐這一次他脫下御衣袞服﹐在寺中沐浴洗去凡塵後穿上法衣袈裟﹐長住於寺中﹐自號三寶奴﹐並親自主持法會﹐向五萬善男信女講解《涅經》。朝中大臣非常惶恐﹐最終四處湊集了一億萬錢(古代一億是十萬﹐一億萬相當於現在的十億)才將「皇帝菩薩」贖回﹐但梁武帝執意出家﹐不肯回宮﹐群臣無奈﹐便一起跪於同泰寺外反覆磕頭﹐叩請皇帝還宮理政﹐在寺中和尚的勸請下﹐他才極不情願地回到朝廷。蕭衍迷戀於佛教﹐就這樣反覆四次捨身寺院﹐追隨佛法。
  就在梁武帝蕭衍沉溺於佛教不能自拔的時候﹐侯景之亂暴發了。候景是個已經被鮮卑族同化的羯族人﹐曾擔任過北朝東魏懷朔鎮的外兵使﹐據《南史·侯景傳》記載﹕侯景「少而不羈﹐見憚鄉里。及長﹐驍勇有膂力﹐善騎射。狡猾多計﹐反覆難知」。後因在東魏鬥爭中失勢而欲投靠西魏﹐西魏不肯收留他﹐他於時轉而投靠南朝蕭梁﹐梁武帝不聽眾人勸阻﹐執意接受候景來附﹐並授候景大將軍、封河南王﹐並都督河南諸軍事。豈料侯景一到河南﹐便舉兵反叛﹐四處宣告說南梁朝廷親信小人﹐朝政昏聵﹐又廣建寺廟﹐不問耕織﹐致使百姓民生凋敝、苦不堪言﹐迅速招集了十萬餘眾﹐一舉攻破南梁都城建康(今南京)。梁武帝蕭衍轉眼間成為甕中之鱉﹐被侯景囚禁於台城淨居殿﹐不許與人接近﹐開始的時候侯景還派人送些粗茶淡飯給蕭衍吃﹐後來連粗食也不給送了﹐這時蕭衍已經八十六歲﹐被困時仍然唸經誦佛、齋戒不衰﹐由於沒有足夠的食物營養﹐便被活活餓死了﹐下場可謂淒慘。
  這是一般流傳的蕭衍餓死的說法﹐但有人認為他並非是餓死。據《資治通鑒》記載﹐侯景攻破南京後﹐進宮面見梁武帝蕭衍﹐「入城見武帝於太極殿﹐以甲士五百人自衛﹐帶劍上殿拜謁」﹐蕭衍神色自若﹐對侯景說﹕「卿在戎日久﹐無乃為勞。」讓人帶他到三公的座上﹐侯景非常惶恐﹐便對左右說﹕「吾踞鞍臨敵﹐矢石交下﹐未曾怖畏﹐今見蕭公﹐使人畏懼不已!」。也就是說侯景攻破皇宮見到梁武帝時非常恐懼﹐被梁武帝的從容自若鎮住﹐於是便把他軟禁在台城﹐不敢再去見他。後來侯景派王綸給蕭衍上了幾百粒雞子讓他吃﹐因此梁武帝不可能是餓死的。
  關於梁武帝之死﹐《資治通鑒》是這樣記載的﹐「(梁武帝)疾久口苦﹐索蜜不得﹐再曰﹕『荷﹐荷。』遂崩」。就是說梁武帝生病久了覺得嘴巴苦﹐想要吃蜂蜜而不能﹐於是大喊「呵呵」數聲而死。根據這段記載﹐蕭衍是「疾久口苦」﹐也就是得了重病﹐嘴巴苦說明梁武帝並非空腹﹐而他想吃蜂蜜說明他並非肚子餓﹐而且上的雞子有數百粒之多﹐就知道其他吃的東西一定都齊備。其實當時梁武帝已經八十六歲﹐眼見國破家亡﹐惡人橫行﹐禁不住憂憤成疾﹐而自身又被軟禁﹐無人搭理照料﹐因此病情日益惡化﹐最終死去﹐是很自然的事情。
  梁武帝到底是餓死的還是病死的﹐恐怕今人已經很難明察﹐因為時隔久遠﹐而且當時蕭衍是被軟禁﹐身邊人員稀少﹐關於他的行蹤不可能有很準確的記載。但無論他是餓死還是病死﹐自身都是要負主要責任﹐因為他之所以死乃是侯景之亂﹐而侯景之亂則是由於他過於崇信佛教﹐以致朝政廢弛﹐國庫虧空﹐老百姓民不聊生﹐從而對朝廷心生怨恨。
  據《梁書》、《資治通鑒》記載﹐侯景從採石渡過長江的時候﹐兵馬總共只有八千多人﹐到攻破台城時卻已經發展到十幾萬人了﹐也就是侯景在南朝是得到百姓的強烈擁護的。而百姓擁護侯景的原因﹐也正是侯景所宣揚的﹐蕭梁沉溺佛法、僧尼氾濫﹐朝綱廢弛、民生凋敝﹐雖然侯景只是為了實現自己的野心﹐卻在客觀上迎合了百姓的要求﹐因而獲得了廣泛的支持﹐所以迅速打敗了南梁的三十萬兵馬﹐讓梁武帝蕭衍成為階下囚。可見梁武帝崇信佛法﹐並四次捨身侍佛並沒有讓他得到佛祖的保佑﹐反而落了個國破身亡的結局。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