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人物誌] 明朝首輔李廷機為啥辭職123次?

明朝首輔李廷機為啥辭職123次?

  李廷機(1542~1616),字爾張,號九我,明代晉江新門外浮橋(今屬鯉城區)人。嘉靖21年生,萬曆四十四年卒。少貧勵學,1570年舉順天鄉試解元,萬曆11年會元、榜眼,累官禮部沿書兼東閣大學士。
  按照明朝官制體系,首席內閣大學士就是首輔,名義上相當於宰相之職。設置於建文四年(1402)八月。明代朱元璋廢除宰相一職之後,世間便再無宰相。明中期後,大學士又成實際宰相,稱之為「輔臣」,稱首席大學士為「首輔」,或稱「首揆」、「元輔」。嘉靖、隆慶和萬曆初期,首輔、次輔界限嚴格,首輔職權最重,主持內閣大政,權力最大,內閣中亦爭奪劇烈,次輔不敢與較。我們從明朝首輔列表看到,李廷機是萬曆36年11月進,40年9月致仕,在位時間為:1608~1612年,共四年多。
  後人對李廷機的評價很高,把他稱為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清官賢相。李廷機為人向以嚴為主,明史記其「遇事有執,尤廉潔,然性刻深,亦頗偏愎,不諳大體。」為政是以「清、慎、勤」著稱.李廷機主持浙江鄉試與官吏考核時,杜絕舞弊。任職南京時,罷免雜稅,商界復甦;解決被南京主帥成山堵斷的長江河道,復民生計;捕捉「惡虎」李文政戍邊,為民除害;用財政盈餘,修葺羅城、公署、考場、廟宇等公共建築。北京任內,革除貢使車馬費;停發高麗戍餉;整頓殿試場所;擴建館舍等。也許正是因為過於正直剛烈,不願同流合污,更不肯助紂為虐,加上人們覺得他「性刻深,亦頗偏愎」,故在當時不少大臣眼裡是「不諳大體,不懂世故」,因此常受他人的攻訐。
  萬曆35年(1607)夏,朝議推舉閣臣,李廷機在被選之列,但受到給事中曹於忭、宋一朝和御史陳宗契等人反對。神宗仍命李廷機以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李廷機三辭而後拜命。剛剛入閣視事,又有給事中王元翰、胡忻等上言反對。神宗將此2人奪俸處分,以慰李廷機。江西參政姜士昌、御史宋燾也因疏論李廷機而被罷黜。因此,更遭一部分朝臣嫉恨。李廷機見事不可為,遂累疏求罷,神宗不許,慰諭有加。次年四月,主事鄭振先在論朱賡十二罪中,又涉及李廷機,李廷機再度累疏乞休,並杜門數月不出。神宗屢次遣人促其出來理事,仍堅臥不起。萬曆帝見狀無奈,卻就是不批准他辭官,李廷機只能回到崗位工作。
  李廷機在首輔崗位上幹得實在憋屈,皇帝早已從萬曆14年(1586)9月16日起,這位皇帝就開始罷工,三十多年如一日地窩在巴掌大的紫禁城裡冬眠。其間,大臣們無論怎麼懇求、謾罵、抱怨還是造謠,神宗就是不上朝、不見臣、不辦公。一切壓力都是內閣大臣身上。試想,皇帝都不辦公了,自然造成中央部門人員無法補充,無法替換。一方面,中央九部全部官員加一起才31人,空缺竟達24人;另一方面,全國各地每天都有成千上百份奏折送來,等著決策和批復,職責壓力極大。
  為此,李廷機在皇帝罷工、事務怠工、群臣逼宮的情況下,頓生退意,上辭呈準備走人。他原本估計皇帝大人即便懶點,得交個三五份辭呈就能批下來。為了早點辦完手續,讓皇帝看到自己辭職的決心,他把房子捐給窮人,讓全家老小捲鋪蓋先走,自己則一個人跑到廟裡湊合住了下來。5份辭呈交上去了,萬曆沒反應。李廷機又寫了5份,萬曆依然沒反應。李廷機強上了,繼續寫,寫他50份,就不信萬曆不給批,依舊是石沉大海。就這樣,可憐的李廷機在破廟裡一住就是4年,寫了123封辭呈,其結果是皇帝的批條沒得到,反倒得到一個「廟祝閣老」的綽號。最後,李廷機徹底崩潰了,索性自己把自己解雇,頂著抗旨的罪名、冒著殺頭的危險,自作主張跑回福建老家去了。幸運的是,萬曆皇帝連追究都懶得追究,任由他去。又是4年後,貧困潦倒的李廷機病逝,萬曆這個時候罕見地勤快了一次,賜贈他少保頭銜,謚「文節」。
  李廷機身為首輔,位高權重,本可以做許多對江山社稷有益、對普天百姓有利的事,卻由於社會制度黑暗、政壇風氣不正、清官賢相難為,不得不成為中國歷史上連續辭官「最牛」之人,他的行為不僅前無古人,也難以後有來者,不能不說是明朝末年的一出莫大悲劇。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