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性病常見的恐懼行為有哪些

性病常見的恐懼行為有哪些


2012-01-27  MSN健康

核心提示:對性病恐懼癥患者,需加強衛生宣傳教育,使其保持心態平衡,科學地了解有關性病知識,才能避免對工作和生活的影響。
  由於性病發病率不斷上升,對社會及家庭產生嚴重影響。在性病門診中,常見到性病患者有憂慮、恐懼、疑病的癥狀,總覺得自己患性病終身難愈,是不治之癥,從而造成心理和行為異常,情緒過度緊張,而產生一種精神異常表現,嚴重影響工作、生活。
  1、心理異常:患者懷疑自己染上性病,極度害怕性病,並對性病有關的事物註意增強,而且特別留心。對自身身體輕微不適和變化甚至是正常的生理現象特別敏感,並認為與性病有關,是性病早期表現,糾纏醫生,反復述說,強調自己癥狀、發病情節,提出與性病無關的疑問,要求醫生解釋。甚至表現為強迫性窮思竭慮,對醫生的解釋有懷疑、不相信,並要求反復檢查治療,表現出過度恐懼、擔心、後悔等。
  2、行為異常:對性傳染途徑高度警惕和回避,不敢與配偶同房,自用洗漱用具,反復強迫洗滌,甚至餐具、浴盆、馬桶等與家隔離,一日多次求醫咨詢。
  3、精神異常:自感全身不適、食欲減少,失眠多,不敢與他人說話,性格古怪,自卑、心煩,不敢與周圍人交往,懷疑他人用歧視的眼光看自己。自覺有尿不盡、不暢,尿道癢痛,有分泌物,遺精,早泄,性功能減退,腰酸背痛,皮膚瘙癢,嚴重者尿道內有蟲咬、陰道內有蟲爬感,多次要求醫生檢查,但其化驗無性病陽性體征。

  解決方法:
  對性病恐懼癥患者,需加強衛生宣傳教育,使其保持心態平衡,科學地了解有關性病知識;醫務人員要以同情、理解、誠懇和耐心的態度聽取患者敘述、解釋,並對病人進行詳細檢查,用科學而通俗的語言向患者解釋性病常識;性病是可防、可治,醫生要用樂觀的語言解釋檢查報告,引導患者科學就醫。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