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軍閥新桂系的三大巨頭

軍閥新桂系的三大巨頭

  新桂系軍閥主要由三個人主持﹐這三個人就是被合稱為新桂系三巨頭。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
  1.李宗仁(1891.8.13~1969.1.30)﹐字德鄰。廣西桂林臨桂區人。著名抗日英雄。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中國國民黨內「桂系」首領﹐曾任中華民國首任副總統、代總統。他是北伐戰爭中有著重要影響的一位人物﹐北伐前致力兩廣統一﹐奠定北伐的基礎﹐促成北伐。與山西王閻錫山的晉系、西北王馮玉祥的西北軍一起發動反蔣戰役的桂系軍閥李宗仁是桂系三雄中的第一位﹐他是國民黨的一位一級上將﹐著名愛國將領。其於1930年與馮玉祥、閻錫山等人發動反蔣戰役中原大戰。1936年又與廣東軍閥陳濟棠發動兩廣事變。「九·一八」事變後﹐抗日戰爭爆發﹐李宗仁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1938年指揮國民黨對日本軍國主義的正面戰爭第一次大勝利台兒莊戰役。1948年國民黨行憲﹐當選副總統。蔣介石下野後﹐一度任代總統﹐欲以和談挽救國民政府未果。之後出走美國﹐但最終偕夫人郭德潔於1965年7月經瑞士、中東回到北京﹐受到毛澤東及其他中共領導人歡迎﹐於1969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8歲。
  2.白崇禧(1893~1966)﹐字健生﹐廣西臨桂縣人﹐回族﹐回名「烏默爾」。因與李宗仁是同學﹐而和李宗仁結下深厚友誼的國民黨一級上將白崇禧是一位綽號「小諸葛」的新桂系三把手(1931年黃紹竑退出後成為桂系二號人物) ﹐又與李宗仁和稱李白﹐在新桂系時代擔任新桂系的國防部部長。最初二人一同加入孫中山在廣州的革命陣營﹐又聯合一起驅趕廣西的舊軍閥。北伐時﹐率廣西軍隊攻至山海關。北伐成功後﹐和蔣介石及其他地方勢力多次開戰﹔八年抗戰爆發後﹐二人動員廣西的軍隊抗擊日軍﹐合作指揮多場大戰﹐並屢有勝果。解放之後與李宗仁一起赴美國。李宗仁於1965年來到中國大陸﹐而白崇禧則來到台灣。白崇禧沒有得到蔣介石的重用﹐於1966年抑鬱而死(另說是被蔣介石殺死)﹐安葬於台北六張犁回民公墓﹐享年73歲。
  3.黃紹竑(1895~1966)﹐字季寬﹐廣西容縣人﹐新桂系三巨頭的第二位﹐以政治謀略見長﹐歷任第7軍黨代表﹐廣西省主席﹐15軍軍長﹐湖北省﹐浙江省主席﹐內政部長等要職。是他將新桂系融入國民黨﹐使之成為黨內最大的實力反對派﹐他本人也不拘於廣西一地﹐側身廟堂之上﹐為新桂系開創了廣闊的政治空間﹐李宗仁成為總統就是他政治生涯的頂峰。1949年和談之際﹐他再次施展謀略﹐意圖為桂系保住20萬軍隊﹐但卻被白崇禧拒絕﹐最終沒能挽救新桂系的覆滅。1966年在文革風暴中自殺﹐享年71歲。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