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腸病毒估計持續到9月! 專家詳解「感染症狀、預防方式」莫輕忽

腸病毒估計持續到9月! 專家詳解「感染症狀、預防方式」莫輕忽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


持續昏睡、持續嘔吐與肌躍型抽搐為重症三大前兆,對於腸病毒感染病患,尤其是0~5歲孩童與免疫力、抵抗力較弱者,應特別注意觀察。

腸病毒喜歡高溫的環境,一般多好發在夏季與初秋;但因台灣地處熱帶及亞熱帶,所以一年四季都有可能發生傳染或病例聚集的情形,高峰期多落在每年的4~9月,民眾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腸病毒種類有數十種 71型最易致重症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科主任杜戎玨指出,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種類有數十種,腸病毒概分為人類腸病毒A、B、C、D型,包括克沙奇病毒A、B型、小兒麻痺病毒、伊科病毒及68至71型腸病毒,腸病毒只有經由實驗室檢驗,才能確定是哪一型的腸病毒;其中最凶猛、易致重症的病毒為腸病毒71型。

好發10歲以下小孩 口腔潰瘍、手腳水泡為常見症狀
「腸病毒」因感染人體時主要會在腸道內繁殖,故而命名為「腸」病毒,但它並非以腸胃道症狀為主要的疾病表現,會出現口腔特定位置的潰瘍或手腳有水泡等症狀,尤其若有嘔吐現象要特別慎重,恐有病發重症疑慮。大多好發於10歲以下小孩。

杜戎玨說,腸病毒的潛伏期平均約2至5天。可能引起多種疾病,但大多數感染者(50%~80%)沒有症狀,有些則出現發燒或類似感冒症狀,經過一定時間的休息大多能自行痊癒。臨床上僅少數會出現特殊病症,包括手足口病、泡疹性咽峽炎、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肢體麻痺症候群、急性出血性結膜炎、心肌炎等。

重症三大前兆 應盡快就醫
持續昏睡、持續嘔吐與肌躍型抽搐為重症三大前兆,對於腸病毒感染病患,尤其是0~5歲孩童與免疫力、抵抗力較弱者,應特別注意觀察,一有懷疑即應立刻轉送醫院。肌躍型抽搐為全身肢體突發式顫抖而有點類似受到驚嚇的動作,於小朋友快入睡時發作特別頻繁,需要家長多加注意。

預防勝於治療 2個月至未滿6歲接種疫苗提升保護
杜戎玨提醒,除了提高病識警覺,平時就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做好咳嗽禮節、定期以漂白水清潔消毒環境及器物等;另成人外出或工作返家後,應先更衣再抱孩子,孕婦、新生兒及幼童盡量避免與病患接觸,降低病毒傳播的機會,注意居家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避免出入擁擠的公共場所及落實生病在家休息等措施,以降低感染風險。

目前腸病毒治療尚無特效藥,大多數患者感染後雖會自行痊癒,但5歲以下嬰幼兒因免疫力發展尚未健全,是併發重症的高危險族群,建議滿2個月至未滿6歲的兒童,應考慮接種腸病毒71型疫苗,施打後確實能大幅降低病毒感染的機率。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