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老年人睡眠障礙比例逾九成! 中醫「這樣治療」找回夜夜好眠

老年人睡眠障礙比例逾九成! 中醫「這樣治療」找回夜夜好眠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


失眠不僅要忍受輾轉反側的痛苦,還會引起一連串生、心理的不適反應,容易加劇憂鬱與焦慮、造成認知功能與記憶衰退,提高青壯年即老年人意外事故風險,可見睡眠的重要。

72歲的吳奶奶作息正常,但經常睡到半夜突然醒來,無法續眠,長久下來精神不佳,也感到很煩躁,在家人陪同下求助中醫,經由定期針灸調和心脾,並建議吳奶奶少食冰冷、辛辣食物,多散步運動,睡覺環境通風涼爽,幫助降低身體核心溫度,安定情緒及舒眠,2週後睡眠品質大幅改善,心浮氣躁的感覺減輕,找回好久不見的夜夜好眠。

65歲以上老年人 睡眠障礙比例逾九成
灣橋榮院中醫科主治醫師唐佑任表示,睡覺跟飲食一樣都是人類基本生理需求,但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統計,台灣有超過1/4民眾有睡眠障礙,約1/5的人有慢性失眠的困擾,65歲以上老年人比例更高達88%。

唐佑任補充,若出現入睡困難、睡眠中斷、清晨早醒、或主觀對睡眠品質不滿意,且一週發生3次以上、連續3個月就定義為慢性失眠。

失眠影響全身 中藥治療較無副作用
失眠不僅要忍受輾轉反側的痛苦,還會引起一連串生、心理的不適反應,容易加劇憂鬱與焦慮、造成認知功能與記憶衰退,提高青壯年即老年人意外事故風險,可見睡眠的重要。

唐佑任說明,就中醫觀點而言,不論原因是外感或內傷,當五臟六腑功能失調,心神失養,就會睡眠失常。中醫通常以中藥治療失眠,比起西藥較無副作用,不會產生精神困頓或注意力無法集中的感覺;最重要的是,中藥治療常從體質調理著手,達到整體平衡且治本的效果,所以常有病人說不只失眠改善了,高血壓或鼻過敏連帶舒緩很多。

中藥治療體質調理著手 行為治療有助入睡
唐佑任也提醒,失眠在臨床上因應個人體質病徵有不同證型,諸如思慮勞倦、肝鬱化火、心腎不交或陰虛火旺等,須經醫師詳細把脈和問診對症下藥,不建議自行至坊間購買科學中藥服用。

除中藥治療外,唐佑任說,還有很多幫助睡眠的行為治療,也可採取針灸治療,平日在家可按摩風池穴、神門穴、內關穴、三陰交穴、湧泉穴和勞宮穴,睡前泡澡、泡腳暖身並促進循環,有助於舒緩緊繃情緒及肌肉;避免睡前2小時有跑步、健身劇烈運動,睡前1小時不看電視、划手機,保持心情平靜;天熱時利用開窗或電器讓睡眠環境涼爽通風,天冷時善用電熱毯與熱敷包,在睡前使用30分鐘可驅寒助眠。

頻夜尿與腎陽不足有關 補腎益氣改善睡眠問題
許多老年人夜尿頻繁,中醫認為與腎陽不足有關,可以諮詢醫師調理補腎益氣,在睡前1個半小時盡量把飲水量控制在300毫升內,以免頻繁夜尿影響睡眠。唐佑任提醒,治療失眠必須從根本調和身體氣血陰陽,才能讓失序的身體回到最好的平衡。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