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生活健康] 什麼職業認知症風險較低?挪威研究:工作多動腦,能減緩晚年認知衰退風險

什麼職業認知症風險較低?挪威研究:工作多動腦,能減緩晚年認知衰退風險

挪威有研究發現,工作多動腦筋竟然可以預防認知症!研究人員認為,從事教學、公關、高科技與電腦設計師等認知需求較高的工作,比較不易罹患認知症。如果工作每天有解決不完的突發事件,必須經常歸納分析,需要高度洞察力,或常與人溝通等,只要忍到退休,老年就能看到回報。這項研究發現,從事常規和重複性工作的人,晚年罹患認知症疾病風險比需高度認知能力的工作者高 31 %,輕度認知障礙風險高 66 %卡利系統百家樂
美國神經醫學學會雜誌《神經醫學》4月17日發表一項研究指出,挪威奧斯陸大學醫院(Oslo University Hospital)的研究員分析 7 千名挪威人的健康和職業數據,記錄 30 多歲到 60 多歲退休時職業與認知狀況,並對分類 305 種職業認知需求。

這是一個名為「改變生活,改變大腦」的大型計畫的一部分,由挪威公共衛生研究所、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和賓州大學所進行。未歸類「認知保護」的日常工作通常是重複體力和腦力任務,如典型的工廠工人和帳務員。樣本多數從事日常工作的人包括管家、管理員、建築工人和郵差等。

研究人員使用常規任務強度(Routine Task Intensity, RTI)量表對工作進行評分。常規任務是指那些對認知挑戰最小的任務,通常需要速度和精度,重複性較高,例如工廠工作、歸檔和簿記。相比之下,非常規任務需要更多的認知參與,例如電腦程式設計和公共關係。

研究人員將受訪者的工作分為4組,根據RTI程度不同:高、中高、中低和低。例如,辦公室助理和清潔工屬於高RTI組,而兒童保育人員和護理師屬於中低RTI組。研究發現,在高RTI組中,70歲時被診斷出認知障礙的比例為42%,而低RTI組為27%。

最能刺激大腦的工作是教師和大學講師卡利系統百家樂
對認知能力要求更高的工作需要創造性思維、分析資訊、解決問題,以及向他人解釋想法和資訊,這類精神刺激工作也需要人際交往能力,如指導或激勵他人,有律師、醫生、會計師、技術工程師和公共服務人員,但最常見的職業是教師。

作者表示,神經醫學領域,最能刺激大腦的工作是教師和大學講師,因老師與學生/家長互動很多,必須解釋和分析資訊,不那麼以常規為導向。認知能力要求最低的工作是重複性體力,例如,道路施工、清潔和送貨。

研究者艾雲(Trine Edwin)表示,團隊研究各種工作,發現在人生不同階段中,在工作中所受的認知刺激,與70歲以後輕度認知障礙的風險有關。

❝我們的研究結果,凸顯從事需要更複雜思維工作,的確有其價值,以作為可能在老年時保持記憶和思維的方式。❞

教育有六成保護作用
這項研究的優勢在於過往類似研究只是記錄人們最近的工作,而挪威研究人員因有國家資料庫,能追蹤一生大部分時間。與從事有高認知和人際關係要求的工作相比,30 多歲、40 多歲、50 多歲和 60 多歲時從事精神刺激很少的常規工作,70 歲後患輕度認知障礙的風險增加 66%,罹患認知症的風險增加 37%。

研究強調,教育非常重要。對從事精神刺激性工作的人來說,較高的教育程度約占 60% 保護作用。先前研究顯示,教育對老年認知能力下降有顯著的保護作用,部分原因是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更有可能、也更有能力過著更健康的生活。此外,教育還能建立「認知儲備」 ,能夠即興發揮和尋找替代做事方式的能力,有助於避免智力衰退,就像運動可以延緩虛弱一樣。

大腦也需要持續鍛鍊
工作場所對促進認知健康非常重要,至於現在從事的工作不太需要腦力激盪的話也不必緊張,作者表示,從事精神刺激較少的工作,也可以從繼續教育和追求工作以外更具認知挑戰性的休閒活動中受益。

積極參與生活、保持目標感、學習新事物和保持社交活躍,是防止老年認知能力下降的有力工具。大腦與肌肉一樣,如果不使用就會流失,如運動可以生長和維持肌肉一樣,不停鍛煉大腦也有助預防晚年失智症風險卡利系統百家樂。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