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怎樣欣賞明朝詩歌中的「燕京八景」﹖

怎樣欣賞明朝詩歌中的「燕京八景」﹖

  北京自遼代起就有了「燕京」這個別號。「燕京八景」即北京的八處名勝古跡。明代的「燕京八景」﹐分別是長城居庸關的「居庸疊翠」﹐玉泉山的「玉泉垂虹」﹐太液池的「太液晴波」(清代改為「太液秋風」)﹐瓊島的「瓊島春雲」(清代改為「瓊島春陰」)﹐德勝門外西北的「薊門煙樹」﹐香山香霧窟的「西山霽雪」(清代改為「西山晴雪」)﹐盧溝橋的「盧溝曉月」﹐朝陽門外的「金台夕照」。
  明代詩人在遊覽「燕京八景」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都城的迷人風貌﹐體驗並享受到自然與人文景觀給他們帶來的美感﹐留下了大量歌詠「燕京八景」的詩歌作品。讓我們來賞析明代八景詩﹐隨詩人神遊一番。
  山帶孤城聳半空﹐勢凌恆岳遠相雄。
  萬壑煙嵐春雨後﹐千峰蒼翠夕陽中。
  關門直拱神京壯﹐驛路遙連紫塞通。
  自是中原形勝地﹐常時佳氣鬱蔥蔥。
  詩人開篇就讚歎長城居庸關的雄偉氣勢和高聳入雲的壯觀景象。長城就像縛在崇山峻嶺上的漫長飄帶﹐居庸關城孤高聳拔直入半空﹐其氣勢欲超越北嶽恆山而與之遙相爭雄。作者接著描繪出居庸關在時節變換中美麗的自然風光。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之後﹐在溫柔而燦爛的夕陽照耀下﹐這裡的千峰萬壑都籠罩在淡淡的煙嵐中。蒼翠的林木猶如碧波翠浪﹐看上去儼然一幅美不勝收的青綠山水畫卷。接著﹐詩人筆鋒一轉﹐從寫景聯想到居庸關重要的地理形勢。此關雄踞於神京正北之門戶﹐以其豪壯之姿拱衛著都城。旅客從這裡出發的驛路﹐連通著遙遠的紫氣瀰漫的關隘要塞。詩的結尾﹐作者發出由衷的詠歎﹕這裡自當是中原大地著名的形勝之地.鬱鬱蔥蔥的景觀無論何時都呈現出佳美的氣象。經詩人的一番描述。「燕京八景」之首的「居庸疊翠」﹐像一幀色彩悅目、描繪精美的風景畫卷﹐令觀賞者過目難忘﹐回味無窮。
  陰崖翠濕雨微收﹐一派清泠萬壑幽。
  雲裡玉虹低映日﹐天邊銀漢迥涵秋。
  影隨斜月穿林過﹐香泛飛花出峽流。
  涓涓不向人間去﹐細逐春風入御溝。
  讚頌玉泉山風景之美﹐詩人首先從整體觀感入手。放眼望去﹐經過稍微停歇的細雨浸潤﹐山崖、溝壑都呈現出一派清泠、幽靜、滿目青翠而又濕度宜人的絕美勝景。下面作者突出描繪玉泉垂虹的佳美之處﹕山泉逶迤曲折﹐其流若虹﹐其水清澈﹐晶瑩如玉﹐雲霧迷濛中的泉流自山根石洞湧出﹐從低處與天空的紅日相輝映。夜間﹐銀河在遙遠的天邊用清涼似秋意的寒光將山水包容。玉泉像影子一樣追隨著斜向天邊的明月穿過山中的林木﹐花香飄浮在清泉之上隨之流出峽谷。詩人在末尾點出此泉之非同一般﹕涓涓細流並非走向普通百姓人家﹐而是追隨春風流人皇家水溝。玉泉出山後名玉河.直通皇宮大內﹐同時又成為北京城郊名湖的水源。那一泓泓水晶般澄澈的湖水﹐襯托著白雲深處的寺廟和翠綠的青山碧樹﹐使西郊成為遊山玩水的好去處。詩人所描繪的玉泉山自然景觀真可謂如詩如畫﹐這樣的勝景理應名列「燕京八景」之中。
  太液風微駐騎游﹐碧波蕩漾翠煙收。
  晴搖鳳彩雲容動﹐暖泛龍光日影浮。
  楊柳條長齊拂水﹐芙蓉香滿不知秋。
  誰謂弱流三萬里﹖此中應即是瀛洲。
  詩人筆下的太液池風光有如人間仙境。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由於此地乃皇家禁苑﹐普通人萬難進入。作者有幸遊覽太液池﹐被這裡優美宜人的自然環境所吸引﹐經過觀賞﹐用詩的語言對其做了如下描繪﹕騎馬或乘車轎的達官貴人停下遊覽的腳步專心賞看太液池的美景﹐碧波蕩漾的湖面聚攏著青翠的煙霧。遊人沐浴在柔和的微風之中﹐欣賞皇家園囿非凡的氣度﹐連晴空中的彩雲和溫暖的日影都隨著這裡的龍鳳之氣而搖蕩﹐浮泛於湖水之上。岸邊楊柳修長的枝條整齊地隨風輕拂水面﹐湖中盛開的芙蓉花把香氣佈滿湖面﹐使人忘記這時已是秋天。詩人在結句讚歎道﹕誰說神山崑崙下之弱水遠在萬里之外﹖此湖中的小島、涼亭應當就是傳說中的海上仙山瀛洲!如今的遊客到北海賞景﹐雖不能領略前三海的全貌﹐但遙想當年太液池湖光水色﹐應感到不虛此行。
  蓬萊東望近扶桑﹐冉冉春雲接下方。
  隔水樓台通御氣﹐半空草樹發天香。
  花邊駐輦霓旌濕﹐海上傳書鶴夢長。
  應日龍文還五色﹐殿頭常得近清光。
  北海瓊島東山的景色別具一格﹐明代稱此處景點為「瓊島春雲」。詩人展開想像的翅膀.用華貴的語句讚頌著皇家園林。向東方號稱蓬萊的瓊島望去.它就像海上仙山一樣靠近日出之地的扶桑神木。春季天空冉冉飄動的雲朵似乎要接近下方的瓊島。島上的亭台樓閣被太液池水包圍﹐卻與皇宮裡的御氣相通。山島高聳﹐草木繁榮﹐好似從半空中散發著自然的清香。帝王乘坐的車馬停置在花木旁﹐七彩的旌旗被濛濛的水氣沾濕。寬闊的海面使傳書的信使發愁﹐因為跨海傳書所耗之時光﹐像長壽的仙鶴和無盡的春夢一樣綿長。島上皇家宮殿在日光映照下把五色的文彩返還給太陽﹐使置身於殿頭的遊人時常得以接近湖面的清光。掩卷遐思﹐一個人間仙境般的太液池瓊島浮現在眼前。遊客像在欣賞一幅巨大的山水畫卷﹐而自身卻已進入如詩如畫的人間仙境了。
  薊門春雨散浮埃﹐煙樹溟蒙霽欲開。
  十里清陰連紫陌﹐半空翠影接金台。
  詩人描述了當年游「薊門煙樹」所見之美景。相傳薊門是古薊州遺址﹐又名薊丘。遼代及元朝北部城牆故址在今德勝門外西北﹐俗稱土城。燕京八景的「薊門煙樹」﹐顧名思義﹐此處景觀以樹木繁多取勝。詩人首句就描繪出此景給人的第一感覺﹕空氣清新宜人。一場春雨過後﹐飄浮的塵埃散盡。薊門以其清爽、明麗的面貌展現在遊客眼前。緊接著﹐作者把目光投向核心景觀煙樹。像煙霧瀰漫似的大片樹林散發著濛濛水氣﹐雨過天睛、這層迷霧即將散開。待晴空麗日出現﹐詩入極目遠望﹐把整個林區的美景盡收眼底。高聳於半空的十里林帶給游入帶來清陰、翠影﹐令入心曠神怡的京城郊野林蔭大道一直連接著北方紫塞和東南方的黃金台。在繁華都市中呆久了﹐若有機會置身於如此綿延廣遠、枝葉繁茂的近乎原始的森林中﹐那種滿目青翠、蕩滌心胸、怡情悅性、身心輕鬆、一切煩惱憂愁皆被拋之九霄的美好感受﹐真是消除疲勞的靈丹妙藥﹐更是提高審美情趣的最佳途徑。
  銀屏素壁何岧嶢﹐西山新霽雪未消。
  千林皓影散瓊樹﹐萬壑晴光凌碧霄。
  高峰更寒初上日﹐小徑迥隔歸來樵。
  玉城樓閣在咫尺﹐從知三島非路遙。
  此景即香山二十八景之一的「香霧窟」﹐在半山亭北﹐經朝陽洞向上的峰腰中。每當冬雪初霽﹐在重疊的峰巒上﹐凝聚著閃耀銀白色光芒的積雪﹐顯得格外奇麗。詩人以欣喜的情懷將西山霽雪勝景載諸筆端。山崖似屏壁銀妝素裹。何其高峻挺拔。西山雪後初晴而積雪卻沒有消融。千萬株林木被皓潔的雪花覆蓋﹐形成漫山的瓊枝玉樹。千萬道溝壑以其潔白的雪光直射碧藍的天空。當遊人初上高峰時﹐更覺冰雪寒氣之凜冽。山間小路遠遠地遮斷了歸來樵夫的身影。被雪光籠罩的城牆、樓閣近在咫尺﹐歷歷在目﹐由此可知傳說中海上三仙島的去路並不遙遠。作者把這裡冬季雪景之美比喻為仙山神境。至此一遊﹐無疑會使人心胸開闊﹐寵辱皆忘﹐陶醉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創造出的奇境中﹐享受到高雅的美感﹐其樂無窮。
  河橋殘月曉蒼蒼﹐照見盧溝野水黃。
  樹入平郊分淡靄﹐天空斷岸隱微光。
  北趨禁闕神京近﹐南去征車客路長。
  多少行人此來往﹐馬蹄踏盡五更霜。
  拂曉時分﹐詩人站在盧溝橋頭﹐仰望天際蒼茫夜空中的一輪殘月﹐俯視殘月映照下郊野盧溝橋下渾黃的河水。他又抬頭向遠方望去﹕空寂的天穹下﹐樹林在平坦的郊外延伸﹐分開了淡淡的霧靄。彎彎曲曲的河岸看上去似斷似連。微弱的晨曦時隱時現。詩人觀賞著盧溝曉月的景色﹐自然會聯想起盧溝橋重要的地理位置。它向北不遠就可到達都城的皇宮禁城﹐而漫長的南去旅客所經之車馬驛路則通向更遙遠的地方。從古至今﹐有多少行旅之人在此橋上來來往往﹐他們騎馬過橋行色匆匆﹐五更天漫地的寒霜都被數不清的馬蹄踏盡了。詩人當年目睹盧溝曉月情景﹐想見古今行旅之艱辛﹐一絲淒清之情緩緩湧上心頭。而此景動人之處﹐恰在淒清。想像一下﹕在迷濛蒙的晨曦之中﹐有人佇立於盧溝橋頭﹐獨自享受一份空寂﹐獨自欣賞一幅清景﹐這位遊客該別有一番審美情趣吧﹖
  高台百尺倚都城﹐斜日蒼茫弄晚晴。
  千里山川回望迥﹐萬家樓閣入空明。
  黃金尚想招賢意﹐白髮難勝慨古情。
  看盡翩翩歸鳥沒﹐古原秋草暮雲平。
  明代的金台位於朝陽門外﹐為巋然一土阜。詩人站在此處著名古跡前﹐由寫景到抒情﹐令讀者不僅能想見黃金台之雄姿﹐更能體味出作者弔古傷今的心緒。
  百尺高台倚立在國都城外﹐在傍晚蒼茫的落日餘暉中把玩著即將逝去的晴空。回望遠方千里山川﹐萬家樓閣都被通明澄澈的天色擁入懷抱。這景色使人遙思當年燕昭王築黃金台以招賢士的情景﹐鬢髮已白的詩人心裡不禁生發出感慨古今之情。呆呆地站在這裡看著一群快速飛回林巢的鳥兒直到消失﹐眼前是一望無際的古原和秋草﹐還有那日暮時分天邊的雲朵低垂﹐以致和古原秋草連成一片﹐難以辨識歸鳥的去處。此情此景﹐頗耐人尋味。弔古傷今乃人之常情﹐只可惜明代此景今已不存﹐令人為京城少了個憑弔古跡之處而遺恨不已!
  綜觀明代八景詩﹐作者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欣賞、讚頌「燕京八景」。古都風貌本就知名﹐由於有了詩人的藝術創作﹐就更彰顯出「燕京八景」的迷人魅力。詩因景傳﹐景由詩名﹐觀景者吟誦其詩則韻味更佳﹐讀詩者聞其名想其美則更欲親身一遊。尤其是昔日皇家園林﹐普通百姓焉有機緣一睹其芳容﹖如今古都北京正敞開大門﹐喜迎四海遊客﹐更美麗的新北京及其舊有的「燕京八景」﹐將給遊人帶來美的享受和怡悅身心的無尚樂趣!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