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國民革民軍是國家的軍隊還是國民黨的軍隊

國民革民軍是國家的軍隊還是國民黨的軍隊

  關於國民黨統治時期的中華民國的國民革民軍﹐究竟是國家軍隊﹐還是國民黨的軍隊﹐網上討論眾說紛紜﹐各有各的說法﹐各有各的道理﹐其實國民革命軍(以下簡稱國軍)究竟是國家軍隊還是國民黨的軍隊﹐的確是個很複雜的問題﹐不認真研究其沿革﹐確實很難說清楚。衡量一支軍隊的屬性﹐關鍵要看這支軍隊的產生的政黨屬性和支配軍隊的政黨屬性﹐以及政黨組織在軍隊中的地位和作用。儘管也曾經想設計成跨黨派的國家軍隊﹐終究因國民黨統治的需要﹐而成為泡影。因此可以說﹐從國軍誕生之日起﹐直至1975年蔣介石去世﹐國軍的基本屬性是國民黨的軍隊﹐而不是無黨派屬性的國家軍隊。而蔣介石去世後的「台灣國軍」﹐因國民黨對軍隊的支配地位逐漸喪失﹐就另當別論了。
  1924年孫中山在原蘇聯支持下﹐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1925年由中國國民黨效仿當時俄國共產黨(布爾什維克)「以黨建校﹐以校領軍」的模式﹐並參考蘇聯軍事制度後創設。1925年7月﹐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8月18日﹐廣州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將轄下各地方軍隊名目取消﹐統一名為「國民革命軍」﹐簡稱國軍。其中包括黃埔軍校的第一軍﹐建國湘軍為第二軍﹐建國滇軍為第三軍﹐建國粵軍為第四軍等八個軍。從這支軍隊的創建來看﹐是由國民黨創建的﹐屬於國民黨的軍隊。
  需要說明的是﹐創建黃埔軍校和以黃埔軍校為班底的第一軍﹐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國民黨和共產黨共同創建的﹐但由於當時的共產黨員是一個人的名義加入國民黨﹐以後才一起組建黃埔軍校的﹐所以國軍被視同是國民黨獨立創建也沒什麼不妥。
  由於國民黨是先建政府﹐即廣州國民政府﹐然後才組建軍隊的。所以1925年7月1日成立國民政府﹐7月6日建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並在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下統轄國民革命軍。而此時代表中國的還是北洋政府﹐廣州的國民政府只是國民黨造反時的地方政府。其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基本屬性不是國家的﹐而是國民黨的。1926年北伐後﹐國民革命軍分別佔領武漢三鎮和南京上海。軍事委員會均隨國民政府遷徙而移駐。1927年3月10日﹐國民黨在武漢召開二屆三中全會﹐會中決定重設國民黨的中央軍事委員會﹐作為國民黨的最高軍事行政機關。並因此而導致了國民黨內部的寧漢之爭﹐由於國民黨蔣介石奉行的是「槍指揮黨」﹐有槍就是草頭王﹐最終以汪精衛、胡漢民為首的黨權敗於蔣介石的軍權。1928年2月2日﹐國民政府變更通過「軍事委員會隸屬國民政府﹐為國民政府軍政最高機關﹐凡屬國民革命軍之陸海空軍﹐均歸其節制指揮」的相關法律。1928年6月﹐國民革命軍進佔北京﹐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獲得國際承認。1928年8月﹐國民黨第二屆第五次中央全會上宣佈撤銷國民黨中央軍事委員會。1928年10月8日﹐蔣中正竊取南京國民政府主席職務﹐實際掌握國民黨軍政所有權力。從此黨政軍均集中於蔣介石一身﹐黨國黨國﹐黨就是國﹐國就是黨。也就是說﹐當時的國家軍隊就是國民黨軍隊﹐非國民黨的軍隊或軍事組織﹐都是非法的土匪或匪軍。國民革命軍始終在國民黨蔣介石的實際支配下。
  建軍初期的國民革命軍依照原蘇聯體制﹐在軍、師兩級設黨代表及政治部。1926年國民革命軍宣誓北伐的時候﹐鄧演達為政治部主任﹐郭沫若為政治部副主任。一至八軍黨代表分別為﹕一軍繆斌﹔二軍李富春﹔三軍朱克靖﹔四軍廖乾五﹔五軍李朗如﹔六軍林伯渠﹔七軍黃紹竑﹔八軍劉文島。其中郭沫若、李富春、朱克靖、廖乾五、林泊渠都是共產黨人。1927年國民黨背叛革命後﹐在軍隊內清除共產黨人﹐軍隊內推行「黨團」制度﹐黨員「須聽命於黨團﹐遵守黨團的決議﹐沒有自由意志﹐不得自由行動。」。
  說到國民黨在國軍中的組織建設問題﹐必須交代清楚國民黨的三大荒唐﹕
  1、黨內戰爭國民黨也講以黨治國﹐以黨治軍。但由於國民黨指導思想的三民主義﹐既寬泛而又無確切指向。民族主義﹐都是漢族沒話好說﹐民生主義﹐各方有各方的利益﹐少不得一番爭鬥﹐最關鍵的是民權主義﹐蔣介石要一統天下﹐地方派系要求「民權」﹐黨同伐異下﹐常常大打出手。現在人們一直熱衷於議論的軍閥戰爭﹐其實就是國民黨的黨內戰爭﹐譬如中原大戰﹐交戰各方的蔣介石、閻錫山、馮玉祥、張學良都是國民黨黨員﹐蔣桂戰爭的李宗仁也是國民黨黨員。
  2、俱樂部式組織加入國民黨有如加入俱樂部﹐門檻很低而且出進「自由」。今朝因爭吵而被「開除」了黨籍﹐甚或被軟禁或被流放至海外了﹐明日因利益而握手言歡時﹐則仍可矗登黨內軍內高位。因為國軍實行「一長制」管理結構﹐軍隊的國民黨黨組織和黨員﹐除了特務式管控服從領袖之外﹐基本沒事可幹。基層黨員官兵﹐對長官的軍事行動是否符合三民主義﹐既無權過問﹐也懶得過問。
  3、全軍黨員抗日戰爭後﹐國民黨看到八路軍之所以作戰頑強﹐是由於黨員在軍隊中發生了戰鬥堡壘作用。於是國民黨也照瓜畫葫蘆﹐在國軍中大肆發展黨員﹐1939年3月﹐蔣介石通飭全國各軍事長官﹐一律恢復各級軍隊黨部﹐全體官兵均須集體宣誓入黨。1940年春﹐李宗仁在湖北老河口公園舉行的一次集體入黨儀式上﹐一次就吸收了1萬多名軍官士兵為黨員﹐其後幾天內﹐第5戰區10萬官兵都成了國民黨員。抗戰時期國民黨400多萬軍隊黨員都是集體入黨的產物。由於「全體官兵皆黨員」﹐使國民黨在國軍中的組織有等於沒有﹐名存實亡。
  在蔣介石的操作下﹐1946年12月﹐制憲國民大會所通過之中華民國憲法和憲法實施之準備程序中規定﹐本憲法在1947年12月25日實施﹐即在此日之前應當選出國民大會代表﹐立法委員和監察委員以便在行憲之後產生中華民國政府。中華民國行憲後﹐國民革命軍改組中華民國國軍﹐國軍實現軍隊國家化。由於此時國共內戰已經開始﹐所謂國家軍隊僅僅是國民黨的國民革命軍一家構成﹐蔣介石身兼國民黨委員長﹐國民政府總統﹐且拜「全軍黨員」的餘威﹐國軍官兵大多數都是國民黨黨員﹐事實上﹐非國民黨人員不能在國軍中任職﹐所以﹐名義上國家化的國軍﹐實際上還是國民黨的軍隊。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