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飲食健康] 健康吃粽子 分享3重點

健康吃粽子 分享3重點

健康吃粽子 分享3重點

台北市衛生局表示,傳統粽子主要以糯米製成,多半使用高油、高鹽等食材,比如滷汁拌炒調味、鹹蛋黃、蘿蔔乾、五花肉及花生等餡料,加上糯米黏性高不易消化,對於家中長輩或是嬰幼兒來說,與家人一同享用應該有更好的選擇。此外,衛生局邀請北市聯醫忠孝院區營養師,分享健康吃粽子必須遵守三個重點。

第一,好吃易吞又營養,一歲以上小寶貝飲食應選擇質地軟、好消化、調味清淡,避免質地太黏、太硬等不好咀嚼吞嚥的食物。因此,營養師設計「甘藷紅藜甜粽」,利用黃地瓜、紅藜取代黏性較高的糯米,以香蕉泥及牛奶、雞蛋調和,蒸熟為香蕉牛奶雞蛋布丁,再切塊作為粽內餡,淋上無糖優格做為粽子沾醬。

第二,均衡含纖少負擔,市售粽子一顆熱量約四百至六百大卡,吃一顆等同吃下一碗半至兩碗白飯,餡料使用高脂肉類、鹹蛋黃,加上調味高油高鹽,不適合牙口能力或腸胃消化不佳的長輩。這次設計「全穀豆豆香粽」以高纖的全榖雜糧取代糯米,餡料選擇毛豆、黃豆,以植物性蛋白質取代滷五花肉,可減少飽和脂肪。搭配腰果提供油脂來源,並以鵪鶉蛋取代鹹蛋黃,有助降低鈉鹽攝取量。

第三,選購食用有技巧,選購市售粽子時應選擇有商譽的商家,比如購買零售商或現場製作粽子,應注意店內及製造場所環境衛生,食材不可直接擺放地面,避免受到污染或變質。端午節氣候炎熱,細菌在攝氏七度至六十度之間可以快速生長,為食品保存的「危險溫度帶」。

因此,粽子購買後建議一小時內食用,如果沒有打算馬上食用,建議儘速冷藏或冷凍儲存可望延長保鮮期。冰過的粽子一定要徹底加熱,注意復熱的中心溫度必須達到攝氏七十度以上,如此才能消滅大部分病原菌。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