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慈禧一生中最寵愛的宮眷

慈禧一生中最寵愛的宮眷

  慈禧作為一個封建社會的掌權者﹐對畫像是十分厭惡的﹐一是因為她不喜歡畫像﹐二是因為在當時的中國﹐只有死人才畫像。1903年﹐美國大使康格夫人與慈禧見了面﹐介紹了當時的女畫家卡爾﹐希望能夠為慈禧畫一副畫像。慈禧竟然意外地答應了﹐為什麼呢?誰也不會想到這竟然是因為一個宮眷的勸說。
  在慈禧和康格夫人見面時﹐這個宮眷一直在慈禧身邊﹐她對慈禧說﹕「畫像這件事﹐在歐洲人看來﹐是最平常不過了﹐每個名人都有自己的畫像﹐並且引以為傲。」慈禧便打消了疑慮﹐精心準備這次畫像。為什麼慈禧會聽一個宮眷的話呢?這個宮眷究竟是誰?
  這個宮眷姓欲﹐名德齡﹐是一個混血兒。因為她在慈禧身邊的特殊地位和慈禧對她的寵愛﹐很多人親切地稱她為德齡公主。1902年﹐這個在西方長大﹐深受西方教育的清朝宗室格格德齡﹐跟隨父親回到中國。她來到紫禁城﹐面對專制的慈禧﹐絕望的光緒﹐一群爭風鬥氣的後宮宮眷﹐他青春逼人﹐充滿活力。德齡的先進西方思想與當時清王朝封建社會的迂腐思想產生了激烈的碰撞。她和慈禧﹐一老一少﹐一尊一卑﹐非但沒有產生矛盾﹐反而相悖相惜﹐引發了一段傳奇。
  1903年的慈禧﹐經受了外國列強的打擊﹐眼睜睜的看著大清帝國日益衰落﹐一直以來她所堅守的閉關鎖國的態度﹐開始有所轉變。慈禧不得不開始與西方人打交道。那麼這個時候﹐為了討好外國人﹐慈禧迫切需要一個既懂外語﹐又深知大清傳統的翻譯官。德齡1886年生於武昌﹐父親欲庚是大清的外交官﹐娶了一位漂亮的法國妻子。德齡從小跟隨父親生活在日本、法國。不但會外語﹐還具有開闊的眼界﹐精通各國國情﹐於是1902年回國的她被招到了慈禧的身邊﹐她名義上是御前女官﹐實際上是慈禧的翻譯官。
  第一次見慈禧的時候﹐習慣穿洋裝的欲德齡不知道該穿什麼﹐於是母親便托人向慈禧請示﹐沒想到一向十分反感西方文化的慈禧竟然同意德齡穿洋裝進宮。就這樣﹐德齡穿著洋裝去了宮裡。後來﹐在慈禧與各國公使打交道時﹐德齡就充當了陪同和翻譯。德齡受過西方的教育﹐又了解大清的傳統﹐再加上她善於揣摩慈禧的心意﹐很快就得到了慈禧的青睞。
  在其他宮中人的心裡﹐慈禧是一個心狠手辣的人﹐德齡入宮不久就得到了其他宮女們的忠告﹐勸她對慈禧小心一點。但德齡不能理解這些話﹐從小接受西方思想的她﹐一向我行我素。她不但沒有聽那些宮女的話﹐反而在慈禧面前十分放的開。而慈禧對她也是前所未有的寬容和寵愛。德齡在宮裡盡心盡責﹐慈禧對她十分喜愛。
  慈禧身邊的太監、宮女、大臣﹐哪怕是皇上﹐說話都小心翼翼﹐但唯有德齡一個人敢說真話。榮祿是慈禧的知己﹐他和慈禧的關係相信很多人都心知肚明。有一天早上﹐德齡看到榮祿大人從慈禧的寢宮裡走了出來﹐換作其他人﹐是萬萬不敢言語的。而德齡見到慈禧後第一句話就是﹕「我剛才見到榮祿大人了。」這樣的率直和誠實﹐在慈禧身邊是從來沒有過的。德齡接著說﹕「做不了伴侶的話﹐也可以做知心朋友啊!」。
  聽完這番話﹐慈禧深深地觸動了。慈禧的心一直被封建思想牢牢地束縛﹐即使再有權力﹐也不能正大光明的同愛的人在一起﹐而德齡的一番話為慈禧鬆了綁。慈禧在宮中這麼多年﹐第一次聽到這種話。後來﹐慈禧完全把德齡當成了自己知心人﹐她可以把內心脆弱的一面給德齡看。在德齡面前﹐她是個女人﹐而不再是那個萬人之上的老佛爺。
  但過了沒幾年﹐德齡就離開了。離宮的時候﹐一向嚴肅尊貴的慈禧太后﹐也流下了不捨的眼淚﹐像是和親生骨肉分離一樣。德齡這次離開後﹐再也沒有回過紫禁宮。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