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元朝當初作為一個強大的王朝為何不到百年就滅亡﹖

元朝當初作為一個強大的王朝為何不到百年就滅亡﹖

  西元13世紀蒙古崛起。在鐵木真和他的子孫的統治下﹐蒙古人開創了一個前無古人的大帝國。在歐洲蒙古騎兵攻破東歐﹔在西亞蒙古大軍一度出兵小亞細亞半島。而整個東亞除了日本之外﹐幾乎都在蒙古人的掌控之下。
  忽必烈擔任大汗期間蒙古汗國分裂。不過即便如此﹐元代的強悍﹐也是前無古人的存在。雖然忽必烈在位前後﹐蒙越戰爭、元日戰爭、元緬戰爭的結局﹐蒙古(元代)都沒有獲勝﹐但不可否認﹐其實嚴格來看﹐蒙古(元代)也沒失敗.蒙越戰爭後﹐越南遭受重創﹔元日戰爭後﹐日本雖勝實敗﹐很快陷入內亂﹔元緬戰爭後﹐緬甸也因為戰爭衝擊而陷入動盪。只是﹐如此強悍的帝國﹐為什麼存在不足百年就覆滅了﹖本文認為﹐原因分三點。
  1、地方治理問題。相信多數人印象中的元代﹐是充滿愚昧和落後。但其實元代卻是非常前衛的。在蒙古汗國的蒙哥汗(忽必烈的哥哥)在位期間﹐蒙古大汗和西亞、西歐的君主來往密切﹐法國的路易九世﹐曾多次派遣使臣朝拜蒙哥汗。
  對於財富的概念﹐蒙古君主認為﹐田賦的效益實在太低﹐反倒是商業賦稅可以給元帝國帶來很豐厚的效益。因此元代君主對商人很器重﹐甚至在徵稅方面﹐都外包給商人。對商人的重視﹐意味著元代君主對地方治理的管理很寬鬆。畢竟商人需要到處流動﹐而商人地位的提高﹐必然導致地方管理的寬鬆。這對元代的穩定就非常不利。並且﹐對商人的器重﹐也意味著士紳階層乃至儒家知識分子很難獲得元代朝廷的器重。因此元代的基層﹐長期處於半失控狀態。只要出現一定的突發情況﹐元代基層的百姓﹐就可能在地方豪傑的帶領下﹐凝結成武裝﹐反抗元代。
  事實上﹐元代時期﹐白蓮教在民間廣泛流傳﹐而對於這一切﹐元代朝廷並沒有任何制止的能力。當然﹐或許元代皇帝也沒有認為﹐白蓮教乃至民間流動性強﹐會動搖元代統治。事實上﹐這種狀態確實會給元代帶來不穩定﹐但還真無法就此讓元代關門大吉。
  2、財政問題。元代皇帝很前衛﹐體現在熱衷發行紙幣。事實上﹐忽必烈在世期間﹐對外打仗﹐考慮到徵集戰爭資源的時間成本太高﹐於是開始通過發行紙幣籌備戰爭物質。這算是對金融工具的一種應用。
  不過﹐金融學是一門專業壁壘很高的學問。在當下很多接受過21世紀高等教育的金融學本科生﹐都未必能玩明白金融﹐更別說忽必烈時代的人了。因此﹐通過金融工具、金融槓桿募集財富﹐雖然可能給元代朝政短期帶來積極刺激﹐但也可能翻車﹐比如發行紙幣過狠﹐會導致貨幣超發﹐最終引起民間動盪。
  事實上﹐元代後期農民起義能夠聲勢浩大﹐原因之一是元代地方治理失控﹐既不能及時扼殺動盪因素﹐也沒能在民變產生初期及時賑濟流民穩定住局勢﹐原因之二就是元代因為濫發紙幣﹐導致財政體系混亂﹐同時也導致民間通脹嚴重﹐最終壯大了民變規模。
  3、內耗。當然﹐憑藉元代大軍的實力﹐以及元代朝廷的行政經驗優勢﹐即便不能碾壓韓宋、天完、蜀夏、陳漢這些勢力﹐但最起碼﹐重創這些勢力的實力﹐元代還是有的。
  但是﹐在元順帝在位後期﹐元代高層出現了嚴重的內耗。元代僅有的一點綜合實力﹐也在內耗過程中被消耗殆盡。等到內耗結束的時候﹐朱元璋的大軍已經快要打到元大都附近了。
  宛如面對劉邦大軍直指咸陽﹐秦王子嬰無力抵禦一樣﹐元順帝面臨明軍的討伐﹐也瞭解當下已經無力抵禦﹐於是元順帝倉皇逃到長城以北﹐打算和朱元璋長期周旋。不過﹐直到元順帝去世﹐他都沒能看到北元勢力有奪回長城以南的地盤的可能。

TOP

發新話題